摘要:“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编制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统筹推进。以下是规划编制中可能涉及的重要任务及其关键方向: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的编制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与民生福祉的统筹推进。以下是规划编制中可能涉及的重要任务及其关键方向:
一、科技创新与产业体系升级
1、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集中攻关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卡脖子”领域,构建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
强化基础研究投入,优化国家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布局。
2、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深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培育服务型制造新业态。
加速农业、服务业与数字技术融合,打造“数实融合”新场景。
3、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如脑机接口、6G、深海空天开发)。
二、绿色低碳转型与能源革命
1、“双碳”目标深化落实
制定碳中和分阶段路线图,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机制。
推动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低碳化改造。
2、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大幅提升风电、光伏、核电等清洁能源占比,加快储能、氢能技术商业化应用。
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油气增储上产,保障能源安全过渡。
3、生态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无废城市”建设,提升废弃物资源化率。
三、区域协调与新型城镇化
1、优化重大区域战略布局
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协同创新与产业协作。
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强化沿边地区开放合作。
2、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
保障粮食安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和乡村特色产业。
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
3、城市更新与韧性提升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升级,建设海绵城市、智能城市。
增强特大城市的风险防控能力(如防洪、应急管理)。
四、共同富裕与社会治理创新
1、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完善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机制。
规范资本与平台经济,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2、公共服务均等化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如职业教育、乡村教育),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构建普惠型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挑战。
3、数字社会治理
利用大数据、区块链技术提升政务效率,推动“一网通办”全国覆盖。
强化网络与数据安全,防范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风险。
五、国家安全与风险防范
1、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建立关键领域产业链备份系统,加强战略资源储备(如稀土、芯片)。
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拓展多元化供应渠道。
2、金融安全与财政可持续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规范城投平台和隐性债务。
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3、粮食与能源安全
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种业科技自主权。
构建多能互补、内外联通的能源供应网络。
六、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
1、要素市场化改革
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地方保护与行政壁垒。
2、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规则,扩大制度型开放。
打造自贸试验区升级版,培育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新优势。
3、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产权保护与公平竞争制度。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政策执行监督与评估机制。
七、文化软实力与全球影响力
1、文化强国建设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发展数字文化产业。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
2、全球治理参与
在气候变化、数字经济、公共卫生等领域贡献中国方案。
深化南南合作,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
总结“十五五”规划的重要任务将体现以下逻辑:
科技引领:以创新驱动突破增长瓶颈;
绿色转型:以低碳发展重塑经济模式;
安全底线:以风险防控保障稳定大局;
民生为本:以共同富裕凝聚社会共识;
改革赋能:以制度创新释放市场活力。
这些任务的落实需依赖中央与地方的协同、政策与市场的联动,同时需动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确保规划的战略性与灵活性并重。
小编推荐:
“十五五”规划重点问题研究及规划编制方法培训班+考察
5月23日-26日(雄安)
授课师资已确定
周老师:
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来源:坦荡的青山O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