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里的北方酒都,最有侠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23:14 1

摘要:清明时节,山西省杏花村落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水,似乎要将往日飞扬的尘土尽数扫去。街巷上,原本悠闲踱步的路人也不由脚步匆匆。裹挟其中的异乡客拦下一位匆匆放牛归来的牧童,询问哪里有可饮酒的商家,牧童手指前方,天真且坚定地答道:“杏花村”。

作者 | 简墨

清明时节,山西省杏花村落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雨水,似乎要将往日飞扬的尘土尽数扫去。街巷上,原本悠闲踱步的路人也不由脚步匆匆。裹挟其中的异乡客拦下一位匆匆放牛归来的牧童,询问哪里有可饮酒的商家,牧童手指前方,天真且坚定地答道:“杏花村”。

△山西吕梁杏花村汾酒文化园雕塑。(图/视觉中国)

公元846年,唐代诗人杜牧以一首情景兼备的《清明》将酒和杏花村联系起来,并使弥散在空气中的酒香延续千年飘转至今,以至今人走进杏花村,鼻翼间便会萦绕着汾酒的香气,那是独属于山西人的豪侠气韵。

在酒香里,你总能看到无数江湖游客的侠肝义胆,听到各种奇闻轶事,而最常被名家提起的无疑是竹叶青酒。其口感清香醇厚,色泽微黄,是汾阳给予江湖的一汪柔情。

走进吕梁山东麓、山西省腹地,便到了汾阳地界。在历史上,这座城市曾被称为“西河”“汾州”,如今又因汾酒,被列入中国酒都之中。

要探究汾阳为何能与四川宜宾、江苏宿迁、贵州仁怀并列,在一众南方城市中杀出重围,成为酒都,离不开自然造物对汾阳的偏爱。坐落在境内的吕梁山,宛如一条蜿蜒巨龙般自南向北延伸,不仅为汾阳构筑起一道天然的生态屏障,还为汾酒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巍巍吕梁山。(图/视觉中国)

西北茂密的森林中,有着无数奇珍异兽、珍贵药材,掩藏其间的野生柴胡、黄芩、远志等在这片纯净自然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为竹叶青酒的酿造提供了先天条件。

而在地势低平的东南地区,广袤的汾河平原不仅土壤肥沃,且全年光照充足、地下水丰沛,为高粱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当地盛产的高粱“一把抓”是酿酒的绝佳原料,其色泽红艳、颗粒饱满,单宁含量在1.5%左右,为汾酒的清香口感提供了大量的芳香物质。

△吕梁,高粱红满天。(图/视觉中国)

汾阳地方志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当地就有了高粱的身影。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杏花村一已成为了陕西地区的酿酒中心。彼时,汾酒就以 “汾清” 之名被载入史册,备受皇室贵族的青睐。《北齐书》十一卷记录了北齐武成帝高湛,曾向河南康舒王孝瑜盛赞汾清酒:“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其亲爱如此”。

出土于杏花村遗址的甗则更有力地佐证了汾阳酿酒历史之悠久,考古学家张忠培认为,出土于杏花村遗址的甗与河南安阳出土的甗共同构成了甗的发源地。两者的区别在于,杏花村出土的甗和篦子是一体的,而安阳是分离式。

由此可见,汾阳人很早便开始使用蒸馏术提纯酒液,当代酿酒企业蒸馏时最常使用的甑桶可上溯至4000多年前。

△汾酒酿造的蒸馏工序示意图。(图/小红书截图)

我们今天喝到的竹叶青酒以汾酒为基酒,仍采用浸提、复蒸馏等传统工艺,但经过数次改良。参与竹叶青酒改良的还有爱国学者傅山与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前者改变了早年竹叶青酒只用竹叶泡制的做法,加入了砂仁、当归、陈皮等12味名贵药材,使酒的保健作用更为明显;后者于1975年,抵达杏花村汾酒厂,为厂里酿酒师傅带来了统筹学和优选法,通过反复试验,将竹叶青酒的优质率从32%提高到了52%。

△竹叶青汾酒。(图/视觉中国)

可以说,诞生于汾阳的竹叶青酒是山与平原共同孕育的佳酿,也是人力和物力共同作用的奇迹。

汾酒的酿造技艺不断传承和发展,日臻成熟。其以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绵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的独特风格,征服了无数饮者,从而声名远扬。宋朝名士张能臣将天下美酒收录于《酒名记》中,称:“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这里的甘露堂指的即是杏花村汾酒老作坊。

走进汾阳杏花村镇东堡村,可以见到作坊的古朴面貌:占地9000平方米,由南北两组院落组成。其中,南院占地2000平方米,原为花园;北院是遗留下来的清代酿酒作坊,占地7000平方米,内有古亭、古井和地窖等,并有傅山所作的“得造花香”碑一块。

△杏花村内的藏酒室。(图/小红书截图)

穿行期间,来自千年前的酒香似乎仍在古巷弥散,当驻足欣赏那地下埋藏的150余口地缸时,300多年前杏花村村民忙于酿造的身影便似在眼前了。

以善于经营著称的晋商,通过专门负责水路运输的“船帮”和专事陆路运输的“驼帮”,将这里酿造的汾酒送到全国,乃至海外。《晋商贸易史》记载,18世纪俄国贵族中间便已流行用汾酒调配“香料酒”,并将之视为上层社交饮品。

不仅如此,晋商还在蒙古、俄国等地开设酿酒作坊,并聘专业技师传授汾酒工艺,一些地区还借助汾酒实现了税收增长。生活在恰克图地区的人们,就曾形容产于此地的汾酒为“中国人的伏特加”。

△清冽的汾酒。(图/图虫创意)

造成这种酒类传播大繁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乡土基因使得晋商远行途中,需要借助家乡的汾酒聊慰乡愁;汾酒十分契合外国顾客的口感。以及数百年前,汾阳便是无数晋商前往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必经之途,它始终是“秦晋旱码头”。

正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以汾酒为基酒的竹叶青酒才得以越走越远、越走越宽,而它奇妙的酒香里总是藏着无数江湖游客的侠肝义胆。

作为竹叶青酒的奠基人,傅山更是将竹叶青酒自带的侠气发挥到了极致。他在清军入关后,曾联合一众爱国人士,商量反清复明的计划。后来因被人出卖而入狱,面对种种拷打,傅山始终坚持民族气节,拒不归顺,并因绝食数度昏厥。

(图/视觉中国)

在今天的杏花村古井亭里,至今还能看到傅山在觥筹交错后写下的诗句:“长夜梦不成,到处野草生。斟酒尽善村(今杏花村),寄意在申明。”

在许多文学作品中,也经常能看到竹叶青酒的身影:《水浒传》中,西门庆说:“那酒是内臣送我的竹叶青”;金庸不吝笔墨,不仅在多部著作里提到竹叶青酒,还曾为之赋诗一首:“好酒当歌竹叶青,河汾玉翠酿晶莹。一壶好酒走天下,何处江山不醉情”……

(图/电影《笑傲江湖》)

位于汾阳市中心东北方向的贾街,则更鲜活地再现了晋商向外探索的精神。随处可见的青砖瓦屋、古巷长街、大红灯笼无一不在展现山西的文化色彩,而坐在酒肆、茶馆、食铺里的人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谈起晋商的种种传奇,聊到贩茶运盐时,神情就会变得敬服且神秘。

在无形中,晋商勾勒了自己的酒江湖。借助文化内涵的赋予,竹叶青酒在江湖文化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编辑:曾宝气;校对:严严;排版:彭圣婕

680期杂志《都在酒里》已上市

“你尝过竹叶青汾酒吗?”

来源:九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