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当她看着我的眼睛说出那句话时,我还不知道,这将成为点亮我迷茫人生的那束光芒,把我引向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1983年,我23岁,军校毕业后被安排到育才学院担任警卫。
我以为这只是个平凡的差事,每天站岗值勤,保护林雅芝师长的安全。
她是那种气质出众的知识女性,而我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小伙子。
初来时我拘谨紧张,她却待人温和,逐渐让我放下戒备。
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当她看着我的眼睛说出那句话时,我还不知道,这将成为点亮我迷茫人生的那束光芒,把我引向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01
1983年的夏天,骄阳似火,我刚从军校毕业,二十出头,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
当兵是我从小的梦想,却没想到会被分配到育才学院担任警卫,而非去部队锻炼。
"李铮同志,组织上经过研究,决定安排你去育才学院担任警卫,主要负责林雅芝师长的安全工作。
"接令那天,我的心情复杂得很。一方面,内心期待着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从军校毕业却没能去前线,有些遗憾。
到达育才学院报到那天,太阳毒辣辣地烤着大地。
我拎着简单的行李,汗水浸透了后背。
保卫处李主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脸上总挂着和气的笑容:"小李同志,林师长是我们学院的副院长,分管教学改革,是位很有学识的女同志,年纪不大,才三十五岁,就已经是省里重点培养的教育人才。"
"是,李主任。我一定认真完成任务。"我板着脸,像在军校训练时那样回答。
李主任拍拍我的肩膀:"别太紧张,我们这不是战场,放松些。林师长人很好,你跟着她会学到不少东西。"
下午三点,李主任领我去见林师长。
推开办公室门的一刹那,我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正伏案工作的女人,她穿着朴素的藏青色短袖上衣,头发整齐地挽在脑后,透着一股干练的气质。
"林师长,这位是李铮同志,刚从军校毕业,特意安排来负责您的安全工作。"李主任介绍道。
林雅芝抬起头,微笑着向我点点头:"李同志,欢迎你。"她的声音不高,却很有穿透力,带着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温润感。
我挺直腰板,敬了个军礼:"报告师长,李铮向您报到!保证完成任务!"
林师长轻轻笑了:"这不是军营,不用这么严肃。以后我们朝夕相处,你放松些。"
离开办公室后,李主任告诉我:"林师长生活很规律,早晨六点半出门晨练,七点半回家吃早饭,八点半到校。晚上常常工作到很晚,你要做好准备。"
回到宿舍,我躺在床上,回想着林师长的样子。
她和我想象中严厉古板的长官形象很不一样,眼神里透着智慧和从容。
躺在陌生的床上,望着陌生的天花板,我心中突然涌起一丝不安——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吗?
02
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清晨六点就要到林师长家门口等候,送她去晨练,然后回家,再送她上班。
最初的几天,我们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我走在她身后两步远的位置,保持着军人的警惕。
第五天早晨,林师长突然停下脚步,回头对我说:"李同志,你早饭吃了吗?"
我愣了一下:"报告师长,还没有。"
"那一会儿跟我回去吃吧,我做了小米粥和花卷。"
我没想到师长会邀请我去她家吃早饭,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林师长似乎看出了我的犹豫:"别客气,以后每天都这样。你工作这么辛苦,总得吃好一点。"
从那天起,每天早晨我都会在林师长家吃早饭。
她的厨艺很好,尤其是那些家常小菜,朴素却很有滋味。
吃饭时,她会问我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家乡在哪里,父母做什么工作,有没有兄弟姐妹。
"我家在山东农村,父亲是农民,母亲在生产队做会计。"我回答得很简短。
林师长放下筷子:"我也是农村出来的,老家在江苏一个小村庄。那时候家里很穷,读书全靠自己争气。"
我惊讶地抬头看她。林师长继续说道:"所以我特别明白贫困学生的心情,他们需要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被尊重的机会。"
慢慢地,我开始了解到林师长在学院推动的教育改革。
她主张素质教育,希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这在当时是很前卫的理念,遭到了不少老教师的反对。
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楼门口等林师长下班。夜已经很深了,学校里只剩下零星的灯光。九点多,林师长才从会议室出来,脸上带着疲惫。
"今天这么晚?"我接过她手中的公文包。
"教改方案又被打回来了,得重新修改。"她揉揉太阳穴,语气里有无奈但没有退缩。
走在回家的路上,林师长突然问我:"李铮,你有什么梦想吗?"
我愣住了,从小到大,很少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报告师长,做一名优秀的军人。"
"军人之外呢?"她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我。
我低下头,一时语塞。我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仿佛人生就该循规蹈矩地走下去。
这个夜晚的对话,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该怎么走。
03
在育才学院工作的第三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改变了我与林师长之间的关系。
那是个周四的下午,我正在林师长办公室外的走廊等候。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着火了!实验楼着火了!"
我立刻冲进办公室:"师长,实验楼起火了!"
林师长迅速站起身:"哪层楼?有学生在里面吗?"
"好像是三楼化学实验室,今天下午有高三实验课!"门卫老张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
林师长二话不说,拿起电话通知保卫处,然后对我说:"李铮,你去疏散一楼的人,我去三楼!"
"师长,太危险了!我去三楼,您指挥一楼疏散!"我急忙拦住她。
林师长的目光坚定而冷静:"听我命令,你负责一楼,我对实验室更熟悉。快去!"
来不及多想,我冲向一楼教室,组织学生有序撤离。
等到确认一楼没有人后,我立刻往三楼跑去。
浓烟已经弥漫在楼梯间,我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艰难地向上爬。
三楼走廊上,林师长正扶着一个受伤的女学生往外走。看到我,她松了一口气:"化学实验室还有两个学生被困在里面!"
我毫不犹豫地冲向实验室。
浓烟中,我看到两个学生正蜷缩在角落里,已经快要昏迷。
我一手一个,拖着他们向门口移动。
这时,一块燃烧的天花板突然掉落,差点砸中我们。
千钧一发之际,一个身影冲过来,帮我挡开了坠落的碎片——是林师长!
"快走!"她喊道,声音嘶哑。
我们合力将两个学生拖出实验室,沿着楼梯往下跑。
就在我们刚离开三楼时,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实验室的气体罐爆炸了。
回头看时,林师长的额头上有一道伤口,血顺着脸颊流下来。
但她仍然坚持先安顿好学生,确认没有人员伤亡后,才允许校医为她包扎。
当晚,学校领导来医务室看望林师长。
她躺在简陋的病床上,却仍在关心受伤学生的情况。
等所有人都离开后,病房里只剩下我和林师长。
"师长,您休息吧,我守着。"我站在床边,心里满是敬佩。
林师长看着我,轻声说:"李铮,今天谢谢你。"
"这是我的职责。"我低下头。
"不,你做得比职责要求的更多。你知道吗?面对危险时,一个人的本能反应最能反映他的品质。"她顿了顿,"你是个有担当的人。"
这是我第一次从林师长口中听到如此直接的肯定。那一刻,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在胸中升起。
04
火灾事件后,我与林师长之间的关系明显亲近了许多。
有一天,她突然邀请我参加学校的教改座谈会。
"我去听会议?"我诧异地问,"我只是个警卫啊。"
林师长递给我一份厚厚的文件:"这是我们的教改方案,你先看看。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看着手中厚重的文件,我心里忐忑不安。
那晚,我在宿舍灯下一字一句地阅读着这份教改方案,许多专业术语我看不懂,但我能感受到文件中透露出的对教育的热忱。
第二天,林师长问我:"看完了吗?有什么想法?"
"看完了,虽然有些地方不太明白。"我老实回答,"但我觉得您的想法很好,学生不应该只会考试,还应该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听了我的话,林师长露出满意的笑容:"很多专家学者给我提了很多建议,但没有人提到'学会做人'这一点。李铮,你很有想法。"
座谈会那天,我坐在会议室最角落的位置,听着各位教授、专家发言。林师长的教改方案引起了激烈讨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
会后,林师长问我:"你觉得今天的会议怎么样?"
"很多人站在自己的立场说话,但似乎忘了最重要的是学生。"我小心翼翼地说。
林师长点点头:"教育不是为了教育而教育,而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李铮,你很明白这一点。"
那天晚上,我鼓起勇气写下了对教改方案的一些粗浅想法,第二天交给了林师长。
我以为她会随便看看就放在一边,没想到下午她就把我叫到办公室。
"你的想法很有价值,尤其是关于农村学生如何适应城市教育的部分。"林师长认真地说,"我会把你的建议融入到修改方案中。"
听到这话,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被人重视,被人需要。
几天后,省教育厅的领导来视察。会议上,当林师长提出要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推广素质教育时,一位厅领导明确表示反对。
"林同志,你的想法太超前了。现在国家需要的是有文化知识的建设人才,不是什么创新思维。"那位领导说,"我建议你收敛一些,不要太出格。"
会后,我看到林师长一个人站在办公室窗前,神情凝重。
"师长,您还好吗?"我轻声问。
"李铮,你说我是不是太理想化了?"她没有回头,声音里带着些许疲惫。
"不,您是对的。"我鼓起勇气说,"也许现在条件不成熟,但总要有人先迈出第一步。"
林师长转过身,微微一笑:"谢谢你的信任。不过,你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一直跟着我这个'麻烦制造者',对你的前途没好处。"
"我不在乎这些。"我脱口而出。
"你应该在乎。"林师长严肃地说,"每个人都该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永远做别人的影子。"
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是啊,我一直在做什么?从军校毕业当警卫,然后呢?我的人生就这样平淡无奇地过下去吗?
那天晚上,我独自在校园里走了很久,第一次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也许,是时候改变些什么了。但怎么改变?我茫然无措。
05
初夏时节,学校里突然传出林师长可能被调往省城工作的消息。
听到这个传言,我心里莫名地慌乱起来。
"师长,您真的要走吗?"一天晚上送她回家的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道。
林师长看了我一眼:"消息传得这么快?还没有最终决定。"
"如果您走了,我..."我欲言又止。
"你会怎样?"林师长停下脚步。
我低着头,不知该如何表达。林师长接着说:"李铮,不管我去哪里,你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划。你已经在这里工作快一年了,有没有想过接下来要做什么?"
"我...我没想过。"我老实回答。
"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的目标,就会被生活推着走。"林师长意味深长地说,"明天下午三点,你来茶馆找我,我们好好聊聊。"
第二天下午,我准时到达茶馆。林师长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两杯清茶。
"来,坐。"她招呼我。
"师长,您有什么事要吩咐?"我有些紧张。
"不是吩咐,是想问你几个问题。"林师长看着我的眼睛,"李铮,你有什么梦想?"
这个问题她曾经问过,但这一次,她的眼神告诉我,她在等一个认真的回答。
"我...我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支吾道。
"有用的人?具体是什么样的人?"
我沉默了。说实话,我从没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从小到大,我只是按照父母、老师的期望去做,考上军校是为了让家人骄傲,当警卫是服从组织安排。我似乎从未为自己做过选择。
"李铮,你有没有想过继续深造?"林师长突然问道。
"深造?"我一愣,"您是说...上大学?"
"对,你完全可以参加自学考试或成人高考。以你的能力,考上大学不成问题。"
我从未想过这种可能性。在我的概念里,上大学是那些成绩优异的高中生才能做的事,与我这个当了兵的农村孩子毫无关系。
"我...我行吗?"我犹豫地问。
"为什么不行?"林师长反问,"你聪明、勤奋,又有责任心。你缺的只是一个机会和一点自信。"
"但我已经二十三岁了..."
"二十三岁怎么了?人生还长着呢。"林师长笑道,"我认识一个人,四十岁才开始学画画,六十岁成了著名画家。永远不要觉得为时已晚。"
听着林师长的话,我心里有什么东西悄悄松动了。
上大学?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如果您去了省城,我能跟您一起去吗?"我鼓起勇气问道,也夹带着一些私心。
林师长摇摇头:"李铮,你不该跟着我走,你应该走自己的路。"
"可是我不知道那条路在哪里。."
就在这时,师长转过身来,看着我的眼睛,缓缓说出了那句改变我一生的话...
"李铮,你不是为了守护我而活着的,你应该守护你自己的人生。"
06
林师长的话如重锤直击我心灵。夏夜的风吹过茶馆窗棂,带着槐花香气,而我却如坐针毡,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下来。
"我..."我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应。
林师长温和而坚定地看着我:"这一年来,我看到的不只是个尽职的警卫,更是个有思想、有能力,却把自己局限在狭小框架里的年轻人。你眼睛里有光,只是你自己没发现。"
我低头看着茶杯,热气缓缓上升,如同我混乱的思绪。"师长,我从小就被教导要听从安排,服从命令。我...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做决定。"
林师长沉默片刻:"李铮,还记得火灾那天吗?当你冲进实验室救人时,是谁命令你的?"
我愣住了:"没人命令我,我只是..."
"你只是遵循了内心的选择,对吗?那一刻,你不是警卫李铮,是人李铮。你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勇气,自己的担当。"
她的话让我恍然大悟。那时我确实只是做了我认为对的事。
"师长,我想我明白您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确定自己适合什么。"
林师长从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这是我这一年记录的关于你的观察。看看吧。"
我打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我的言行: "8月15日,李铮对班级管理提出合理建议,考虑周全。"
"9月24日,李铮与学生交流时展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11月3日,李铮对教改方案的见解独到,切中要害。"
"1月12日,李铮无意中解决了高三女生小刘的心理问题,方法堪比专业辅导员。"
每条记录都像面镜子,照出了我自己都不曾注意的自己。
"这些...都是我吗?"我难以置信地问。
林师长点头:"这是真实的你,不是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自己以为的你,而是你本来的样子。
我看到你与学生相处时的样子,听到你对教育问题的见解,你骨子里有种特质,种做教育工作者的特质。你可能是个好警卫,但你可以成为更好的教师。"
"教师..."我喃喃自语。这个念头从未在脑海中出现过,却又如此自然。
"师长,如果我真想成为教师,该怎么做?"我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林师长眼中闪过欣慰:"首先,需要知识武装。我建议你参加成人高考,报考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可以继续在学院工作,理论与实践结合。"
"那我现在就开始准备?"
"是的,越早越好。记住,从现在开始,你不再为完成任务而活,而是为实现自己价值而活。无论我在不在你身边,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
走出茶馆,天已黑了。但我心中仿佛亮起一盏明灯,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奋力备考,重建人生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了双重生活:白天是警卫李铮,晚上是备考学子李铮。
林师长每天抽出时间辅导我。她制定了学习计划,从基础知识开始,一步步引导我进入教育领域。
"今天讲教育心理学基础概念。"林师长拿出教材,"要成为好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规律。"
有时,我们在林师长家小客厅讨论到深夜。她煮一壶茶,我们面对面坐着,谈教育理念,谈学生管理,谈课程设计,像两位老友,而非上下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天晚上,林师长突然问。
我思考片刻:"我认为是唤醒。唤醒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林师长露出赞许的笑容:"很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你已懂得最重要的道理。"
07
随着学习深入,我渐渐发现自己对教育工作的热爱。
每当林师长让我参与学校活动,与学生交流时,我都能感受到由衷的喜悦和满足感。
有次,我被安排负责高一年级军训。
面对一群十五六岁的孩子,我不再是严肃的警卫,而是耐心的引导者。
我教他们站军姿,齐步走,但更多的是教他们团队合作,相互扶持。
训练结束那天,一个瘦小男生跑来对我说:"李老师,谢谢您教会我坚持。我以前总是半途而废,这次是第一次坚持到最后。"
"李老师"——这称呼让我心头一震。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站在讲台上,面对一群求知若渴的学生。
与此同时,林师长的调令正式下达。她将在月底前往省城,担任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处长。
调令下达后第三天,林师长找到我:"李铮,我有个请求。"
"师长,您说。"
"我希望你能代我去趟山区小学,给那里的孩子们送些书籍和学习用品。这是我每年都做的事,今年可能没时间去了。"
我欣然应允。第二天一早,我驱车前往山区的梅岭小学。那是所简陋的村办小学,只有两间教室,四十多个学生,年龄从六岁到十三岁不等,全靠两位老师教所有课程。
当我把书籍和文具分发给孩子们时,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
一个小男孩接过崭新的铅笔盒,小心翼翼地摸着上面的花纹,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谢谢叔叔!"她奶声奶气地说。
"不用谢,好好学习。"我摸摸他的头,忽然意识到,这些孩子与当年的我何其相似。如果没有教育,他们的命运会如何?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成为一名教师,我一定要帮助更多像他们这样的孩子,让知识之光照进每一个角落。
回到学校后,我把所见所闻告诉了林师长。
"你明白了吗?"林师长眼神中充满期待,"这就是教育的力量,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教育改革。"
"明白了,师长。我想我找到了自己的使命。"
林师长满意地笑了:"那么,下一步是什么?"
"我要全力以赴备考,争取明年考上师范大学。"我坚定地说。
离别在即,收获希望
林师长离校的日子很快到了。
学校组织了简单的欢送会,她没有讲太多官方话,只是真诚地感谢了每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
欢送会后,我帮林师长搬运行李。她的东西不多,几箱书,一些衣物,还有几张全家福,整整齐齐地装在两个行李箱里。
"师长,明天我送您去车站。"
林师长点点头:"好。也该有个正式的告别了。"
08
回到宿舍,我翻开日历。距离成人高考还有三个月,我已复习了大半内容,但仍感压力重重,尤其数学和英语这两门弱项。
我拿出林师长给我制定的复习计划,一项项核对进度。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
"谁?"我走去开门,发现林师长站在门外,手里拿着个纸袋。
"师长?您怎么来了?"
"有些东西要给你。"林师长走进宿舍,将纸袋放在桌上,"打开看看吧。"
我打开纸袋,里面是一套全新的教材和复习资料,还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
"这是我整理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林师长说,"还有这个。"
她从口袋里掏出信封,递给我。
"这是什么?"
"省师范大学教育系张教授的联系方式。我已经跟他说了你的情况,他愿意给你提供指导。等你考上大学后,可以去找他。"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紧紧握住信封,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师长,我不知道怎么感谢您..."
林师长摆摆手:"不用谢我。你要感谢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选择了改变。我只是恰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说了句你需要听到的话而已。"
她环顾简陋的宿舍,目光落在墙上贴着的日历上,那上面我用红笔圈出了考试日期。
"李铮,记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人生中最宝贵的不是成功,而是在追求过程中不断成长。"
"我会记住的,师长。"我郑重地点头。
第二天清晨,我准时到达林师长家门口。她已整装待发,两个行李箱放在门口。
"走吧。"她轻声说。
我们乘坐校车来到火车站。月台上人来人往,林师长的车还有半小时才开。
"师长,到了省城别忘了保重身体。"
"我会的,你也一样,别太拼命学习,注意休息。"
随着检票通知声响起,林师长拿起行李,准备进站。
"师长!"我突然叫住她,"我想...我想谢谢您改变了我的人生。"
林师长转过身,微笑着看着我:"不,李铮。是你自己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只是提醒你看见了真实的自己。"
她从包里拿出小盒子递给我:"这是给你的礼物,等我走后再打开。"
我接过盒子,心中五味杂陈。林师长向我挥挥手,转身走进检票口。我站在原地,目送她的身影消失在人群中,久久不能移动脚步。
回到学校,我才打开林师长给我的礼物。那是一枚精致的书签,上面镌刻着一句话:"守护自己的梦想,就是守护最好的自己。"
书签下面压着一张纸条:"李铮,期待明年在省城与你重逢。到时候,你是大学生,我是教育厅干部,我们将以新的身份开始新的人生篇章。相信自己,你能做到。"
我郑重地将书签和纸条收好,心中暗暗立下誓言:一定不辜负林师长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的选择。
艰难备考,初尝成果
林师长离开后,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忙碌。白天工作,晚上学习,几乎没有任何休息时间。
起初,学习过程困难重重。数学公式像天书一般难以理解,英语单词总是记不住,政治理论更是让我头疼不已。
有时候,我会半夜惊醒,满脑子都是解不出的数学题;有时候,我会对着英语课本发呆,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考上大学。
在最困难的时刻,我总会拿出林师长送我的书签,看着上面的话,重新找回勇气和决心。
学院新来的副院长黄主任得知我要参加成人高考的事,特意找我谈话并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的兼职辅导员,每周二和周四晚上负责学生晚自习的管理工作。
09
第一次站在教室里,面对四十多双求知的眼睛,我感到一阵紧张。
但当我开始讲话,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一刻,我仿佛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渐渐地,我与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们喜欢听我讲军校的故事,也愿意向我倾诉烦恼和困惑。
每当我能够帮助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看到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就感到无法言喻的满足感。
就这样,在工作、学习和实践的忙碌中,我度过了三个月。
考试前一天晚上,我收到了林师长从省城寄来的一封信,鼓励我保持信心,发挥正常水平。
第二天,怀揣着林师长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我走进了考场。
考场上,我握紧笔,深呼吸。落座前,我摸了摸口袋里林师长送的书签,仿佛能从中汲取力量。
试题发下来的那一刻,我的心跳加速。第一眼扫过去,数学题目看似复杂,但都在我复习范围内。我强迫自己冷静,按照林师长教我的方法,先易后难,一题一题解答。
三天的考试结束了。走出考场,我忽然感到一阵轻松,不管结果如何,我已经尽力了。
两个月后,我收到了林师长的电话,告诉我被省师范大学教育系录取了。那一刻,我感到命运之门向我敞开,前方是一条崭新的道路。
重逢师长,心灵共鸣
一个月后的周末,我早早来到车站迎接回校的林师长。
我们找了一家安静的茶馆,聊起各自的近况。林师长在省教育厅的工作很忙,但很有成就感,正在推动一项针对农村教育的改革计划。
"李铮,恭喜你迈出了人生的重要一步。"林师长举起茶杯。
我也举起茶杯:"也为您的指引干杯。师长,说实话,那天您对我说的那句话,真的改变了我的人生。"
林师长微微一笑:"那句话只是个契机,真正的改变来自于你自己的决心和行动。"
"师长,您当初为什么会对我说那句话?"
林师长沉思片刻:"因为我在你身上看到了过去的自己。我也曾经迷茫过,不知道自己该走什么路。直到一位老师对我说:'不要做别人期望的自己,要做真实的自己。'那句话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所以您是在传递那位老师的智慧?"
"是的,这就是教育的意义所在——传递智慧,影响生命。李铮,很高兴看到你找到了自己的路。"
分别时,林师长送给我一本书《教育的艺术》,扉页上写道:"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愿你在这条路上,既有理性的光芒,也有感性的温度。——雅芝"
命运不会因出身设限,唯有敢于改变的人,才能走出自己的天地。一句话,点亮了我的人生;而今,我愿将这光芒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教育的薪火,生生不息。
来源:荔枝人物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