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自卑的人,通常具有几种特征,不仅自卑,情商也较低!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3 20:12 1

摘要:生活就像一碗热粥,有的人喝着觉得暖,有的人却总担心不够甜,还怕别人碗里的比自己香。其实人活着,谁都有过低头的时候,觉得自己没别人能干、没别人运气好,心里悄悄泛起一点自卑。可自卑不是绊脚的石头,只要看清它藏在哪些地方,就能把它变成垫脚的台阶。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骨

生活就像一碗热粥,有的人喝着觉得暖,有的人却总担心不够甜,还怕别人碗里的比自己香。其实人活着,谁都有过低头的时候,觉得自己没别人能干、没别人运气好,心里悄悄泛起一点自卑。可自卑不是绊脚的石头,只要看清它藏在哪些地方,就能把它变成垫脚的台阶。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骨子里自卑的人通常会有几种特征,这些特征往往还和情商挂着钩,但只要愿意调整,人都能越活越舒展。

第一种特征,是太过敏感,别人说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

生活里肯定有这样的人,同事聊天说 “最近有些人做事不太走心”,他立马就琢磨 “是不是在说我”;家人随口提一句 “邻居家孩子换了好工作”,他就觉得是在暗示自己没本事,回家就闷在屋里不开心。就像《人世间》里的周秉昆,早年没读多少书,哥哥是大学生,姐姐是中学老师,他在酱油厂当工人,心里本就有点底气不足。有次邻居在院里说 “现在还是文化人吃香”,他听了当场就脸沉下来,回家跟妻子郑娟说 “这不是明着说我没文化嘛”。其实人家根本没那个意思,就是随口感慨一句,可他因为自卑,把别人的话都往自己身上套,既委屈了自己,也容易让身边人觉得相处有压力。​

历史上曾国藩早年也有过这样的敏感。他考秀才考了七次才考上,第一次参加考试时,主考官看完他的文章,直接在卷面上批了 “文理不通”,还把他的文章当成反面例子在考生中传阅。那时候曾国藩才二十出头,觉得全天下的人都在笑话自己,走在街上都不敢抬头,别人跟他打招呼,他都觉得是在故意嘲讽。后来他在日记里写 “吾生平耻事,莫大于此”,可他没总陷在这份敏感里,反而把那句批评当成警钟,每天对着文章琢磨哪里写得不好,慢慢改掉了浮夸的文风,后来不仅中了进士,还成了晚清有名的大臣。孔子说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感本身算不上错,怕的是把敏感用错了地方,要是能把对别人眼光的在意,变成对自己做事的细心,反而能少走很多弯路。​

第二种特征,是不敢拒绝别人,总怕得罪人,最后累坏了自己

生活里常有这样的情况:朋友找你帮忙代班,明明自己手头的事都忙不完,却还是点头说 “行”;亲戚找你借钱,明知对方还款没谱,也不敢说 “不”,生怕对方说自己小气。这种不敢拒绝的背后,说到底就是自卑在作祟,总觉得 “我要是拒绝了,别人就不喜欢我了”“我得顺着别人,别人才会认可我”,可这样的情商,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盛明兰,早年就总这样。她母亲卫小娘去世得早,父亲盛紘不疼她,嫡母王氏偏心,庶姐墨兰总使唤她。墨兰要去见外男,让明兰帮她抄书打掩护;嫡母让她帮着做针线活,哪怕熬到半夜,她也不敢说一句 “我没时间”。有次她手被针扎得全是小孔,老太太看见心疼,跟她说 “做人得有自己的骨头,该拒绝的时候不拒绝,别人只会觉得你好拿捏”。后来明兰慢慢明白这个道理,嫁给顾廷烨后,面对婆家的刁难,该拒绝就拒绝,反而赢得了尊重。​

历史上韩信早年也有过不敢拒绝的时刻。他年轻的时候,有个屠夫拦住他,说 “你要么拿剑刺我,要么从我胯下钻过去”。那时候韩信手里有剑,可他知道自己要是真动了手,不仅会惹上官司,这辈子可能就毁了。他没被自卑冲昏头,忍着屈辱从屠夫胯下钻了过去,不是不敢拒绝挑衅,而是懂得权衡轻重。后来他参军,凭借一身本事成为大将军,还回去见了那个屠夫,不仅没报复,反而给了对方官职。卡耐基说过 “学会拒绝,是人生的必修课”,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讨好所有人,而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拒绝的时候不犹豫,才不会让自己受委屈。​

第三种特征,是总否定自己,觉得自己啥也做不好

有的人不管做什么事,先在心里打退堂鼓:“我肯定不行”“别人比我做得好,我还是别瞎掺和了”。就算真的做成了,也会说 “这都是运气好,跟我没关系”,从来不肯认可自己的努力。这种自我否定,就是自卑在拖后腿,时间长了,不仅会让自己越来越没信心,还会错过很多机会。​

《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刚去部队的时候就是这样。走正步总顺拐,队列训练次次出错,战友都笑他是 “孬兵”,他自己也蹲在角落里哭,嘴里念叨着 “我就是个废物,啥也干不好,不如回家种地”。班长史今没放弃他,拉着他练腹部绕杠,一开始他一个都做不了,练到手上全是茧子,终于能做十几个。史今跟他说 “你不是不行,是没敢相信自己”,后来许三多卯着劲练,一次做了 333 个腹部绕杠,不仅让战友刮目相看,还慢慢找回了自信。再后来,他进了特种部队,成了最优秀的士兵之一。​

历史上王羲之早年也总否定自己。他跟着卫夫人学书法,每次写完字,都要跟老师的字对比,越比越觉得自己写得差,甚至想把笔扔了。他父亲王旷看出他的心思,跟他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笔风,你不用跟别人比,今天比昨天写得好,就是进步”。王羲之听了这话,每天练完字就去院子里的池边洗笔,时间长了,池水都被墨染黑了,成了 “墨池”。后来他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写出了《兰亭集序》,被后人称为 “书圣”。曾国藩说过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别总盯着自己的缺点,也别总跟别人比,只要一步一步往前走,就算慢一点,也能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第四种特征,是总爱跟别人比较,越比越觉得自己差

有的人不管看什么,都要跟别人比:别人买了新衣服,他就觉得自己的衣服不好看;别人涨了工资,他就觉得自己的工作没前途;别人孩子成绩好,他就觉得自己没教好娃。越比越自卑,越比越焦虑,把好好的日子过得鸡飞狗跳。其实人活着,不是为了跟别人比,而是为了过好自己的日子,总盯着别人的生活,只会忘了自己手里的幸福。​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早期就总爱跟苏明玉比。他觉得父母疼苏明玉多,自己买个手机,都要跟苏明玉的比价格;苏明玉开公司赚了钱,他就觉得自己没本事,跟妻子朱丽抱怨 “凭什么她就能过得那么好”。后来他投资失败,欠了一屁股债,还被公司开除,才慢慢明白 “人活着不是跟别人比的,是跟自己比的”。他开始找正经工作,踏踏实实干,后来不仅还了债,还跟苏明玉解了心结,日子过得越来越踏实。​

历史上陶渊明就不跟别人比这些虚的。他早年做过彭泽县令,看着身边的官员都在争名夺利,比谁的官大、谁的俸禄多,他只觉得没什么意思。有次郡里派督邮来检查,手下人让他穿官服去迎接,陶渊明说 “我不能为了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当天就辞了官,回乡下种地。他在田里种菊花,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日子过得清贫,可心里踏实。后来他的诗被后人代代相传,成了 “田园诗派” 的创始人。孔子说过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跟别人比物质、比地位,不如跟自己比心境、比成长,自己过得舒心,比什么都重要。​

第五种特征,是不敢表达真实想法,怕说错话被笑话。有的人在聚会时,就算有想法也不敢说,怕自己说的不对,被别人嘲笑;在工作中,就算觉得领导的安排有问题,也不敢提,怕得罪领导;在家里,就算有委屈也不敢说,怕家人不高兴。这种不敢表达的背后,是自卑在作祟,总觉得 “我的想法不重要”“我说错了会被人看不起”,可越不敢说,越容易被忽视,情商也显得越来越低。​

《琅琊榜》里的梅长苏,一开始也不敢完全表达真实想法。他以 “苏哲” 的身份回到京城,想帮靖王平反赤焰旧案,可面对梁帝的猜忌、誉王和太子的拉拢,他一开始只敢旁敲侧击,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后来他明白,要做成事,就得敢于表达。他跟靖王坦诚自己是林殊,跟蒙挚说出自己的计划,一步步推动旧案重审。最后在朝堂上,他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陈述赤焰案的真相,终于帮靖王平了反。​

历史上蔺相如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渑池会的时候,秦王让赵王鼓瑟,还让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故意羞辱赵国。蔺相如当时只是个上大夫,面对秦王的威严,他没因为自卑就不敢开口,反而上前一步说 “赵王听说秦王擅长击缶,还请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说 “您要是不击,我就跟您拼了”,秦王没办法,只好击了缶。蔺相如不仅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还让秦王不敢小看赵国。荀子说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不敢表达不是因为自己不行,而是因为怕出错。其实只要想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大胆说出来,就算说的不对,也能从中学到东西,慢慢就会越来越会表达。​

说这么多,不是要挑谁的毛病,而是想告诉大家,自卑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那些看起来情商不高的表现,也不是改不了的。就像周秉昆后来撑起了整个家,许三多从孬兵变成好兵,明兰从不敢拒绝到活出自我,他们都曾经自卑过,可他们没停在原地,而是一点点调整自己。​

生活本就这样,没人天生就自信,也没人天生就高情商。人只要少点敏感,敢拒绝、敢表达,不跟别人比,多认可自己,慢慢就会发现,自己其实也挺棒的。往后的日子,别总低着头看自己的缺点,抬起头看看身边的阳光,一步一步往前走,日子总会越来越有滋味,人也能越活越亮堂。​

来源:淡泊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