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和女婿同时在上海买房,我每人支持80万,5年后两人天壤之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20:11 4

摘要:上海的梅雨季总是缠绵而潮湿。窗外细雨淅沥,赵建国站在阳台,望着被水汽模糊的城市轮廓,手中的烟已经燃到一半。

五年前,我做出了一生中最公平的决定——给儿子和女婿各80万在上海买房。

我以为同等的爱会换来同等的幸福,却没想到埋下了家庭裂变的种子。

如今,两个家庭已是天壤之别。一个资产翻倍,生活优渥;一个困于房贷,勉强维生。

而从那天起,我再也无法平静地面对这个我亲手创造的“公平”局面......

第一章 公平的起点

上海的梅雨季总是缠绵而潮湿。窗外细雨淅沥,赵建国站在阳台,望着被水汽模糊的城市轮廓,手中的烟已经燃到一半。

妻子王秀珍走近,轻轻拿掉他指间的香烟,“医生说了少抽点,两个孩子马上就到了,别让他们担心。”

赵建国叹了口气,回头望向客厅茶几上那本存折。一百六十万,是他和秀珍攒了一辈子的积蓄。

今天,他要把它平分给儿子和女婿。

“我还是觉得不安,”秀珍整理着丈夫的衣领,“虽然都是孩子,但毕竟...”

“毕竟一个是亲生的,一个是半子?”赵建国接过话,“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偏袒。志强是咱们的儿子,明远虽然是女婿,但这些年来待我们不比亲儿子差。既然都是在上海安家,咱们就得一视同仁。”

门铃响起,老两口对视一眼,默契地收起担忧的表情,换上笑容。

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本帮菜,糖醋小排、油爆虾、腌笃鲜,都是两个孩子爱吃的。赵志强和妻子周琳先到,提着两盒父亲最爱吃的蝴蝶酥。

“明远和晓芸说路上堵车,马上就到。”志强放下礼物,习惯性地走向酒柜,取出父亲珍藏的五粮液,“今天喝点好的,爸?”

赵建国点点头,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儿子身上。志强今年三十五,在一家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穿着熨帖的衬衫和西裤,头发精心打理过,说话时总带着几分职场人的自信。

相比之下,女儿晓芸和女婿李明远进门时则显得风尘仆仆。明远提着水果,晓芸牵着五岁的外孙女婷婷,孩子的雨衣还在滴水。

“对不起爸妈,高架上车堵得厉害。”明远歉意地说,一边匆忙地把婷婷的雨衣脱下来以免弄湿地板。

周琳微微皱眉看了眼被水滴湿的地板,但很快恢复笑容:“没事没事,快坐下吃饭吧,菜都要凉了。”

酒过三巡,赵建国清了清嗓子,从口袋里取出存折。

“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件重要的事。”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桌边的每个人,“我和妈妈年纪大了,看着你们都在上海立了足,心里很高兴。现在上海的房价一天一个样,你们俩家都还住在租的房子里,我们想着,是时候帮你们一把了。”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只能听到窗外淅沥的雨声。

赵建国继续说:“这里是一百六十万,我们决定给志强和明远各八十万,作为你们买房的首付。”

话音刚落,两对夫妇的表情瞬间明亮起来,但随即又陷入一种微妙的沉默。

志强率先开口:“爸,这...这是你们一辈子的积蓄啊,我们怎么能...”

“正因为是一辈子的积蓄,所以希望它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王秀珍接过话,“你们都是我们的孩子,希望你们能互相扶持,在上海扎下根来。”

明远看起来有些不知所措:“叔叔阿姨,这太贵重了,我...”

“你叫了这么多年爸妈,现在倒叫起叔叔阿姨了?”赵建国假装板起脸,“收下吧,就当是给婷婷的未来投资。”

晓芸眼眶泛红,悄悄在桌下握紧了明远的手。

周琳笑着举杯:“那我们要谢谢爸爸妈妈的大礼了!我和志强正好看中了浦东的一个楼盘,这下首付不用愁了。”

明远犹豫了一下:“其实...我和晓芸在看奉贤那边的房子,价格比较合适。”

志强立刻说:“奉贤?太远了吧!上班通勤得两个小时。现在有这八十万,你们也可以考虑市区的小户型了。”

明远和晓芸交换了一个眼神,笑得有些勉强。

那顿饭的后半段,气氛明显发生了变化。虽然大家表面上仍然说说笑笑,但一种无形的比较和竞争已经开始萌芽。

离开时,雨已经停了。赵建国站在门口,看着两家人各自上车。

志强开的是一辆新买的奥迪,而明远则开着一辆二手大众。

王秀珍轻声问:“你说,我们这样做真的对吗?”

赵建国望着远去的车尾灯,没有回答。

第二章 不同的选择

接下来的周末,两家人开始疯狂看房。

志强和周琳目标明确,只考虑内环线以内的新房或次新房。他们几乎每个周末都泡在售楼处和房产中介,手机里存满了各种户型的照片。

一个周日的下午,他们来到赵建国家,带来一堆楼书和资料。

“爸妈,我们看中了静安的一个楼盘,地理位置无敌,距地铁站只有五分钟,周边商圈成熟,将来升值空间巨大。”志强兴奋地摊开楼书,指着一栋现代化高楼,“就是这个,一平米八万,我们看中了一个一百平的两居室。”

王秀珍吓了一跳:“八万一平?那一套不就八百万了?”

周琳笑着解释:“妈,现在上海的房子都这个价。首付三成,二百四十万,我们自己的积蓄加上你们的八十万,刚好够。贷款五百六十万,按三十年算,月供大概两万八,我和志强的工资加起来负担得起。”

赵建国皱眉:“一个月两万八的房贷?是不是太冒险了?”

“爸,这叫投资。”志强自信地说,“静安区的房子保值增值能力最强。别看现在月供高,过几年房价一涨,我们就赚了。再说了,我和琳琳年底都会升职加薪,到时候压力就小了。”

与此同时,明远和晓芸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考量。

他们来看赵建国时,带的是奉贤和松江几个楼盘的资料,价格都在三万一平左右。

“我们看中了奉贤南桥的一个小区,环境很好,适合婷婷成长。”明远指着资料上的图片,“九十平的三居室,总价二百七十万左右。首付八十一万,你们的八十万刚好够,我们添一点就行。贷款一百九十万,月供大概一万出头,我们的压力小很多。”

晓芸补充道:“虽然离市区远,但小区有班车到地铁站,明远开车上班也就一个小时。重要的是,同样的钱在市区只能买老破小,在这里我们可以买新房,还有三个房间,将来再接爸妈来住也方便。”

赵建国点点头:“考虑得周全,量力而行最重要。”

等明远一家走后,周琳忍不住对赵建国说:“爸,你们劝劝明远他们吧。奉贤那么偏,将来升值空间小,而且通勤时间长,生活质量会受影响的。有这八十万,完全可以在中环买个小点的房子。”

赵建国摆摆手:“各人有各人的考虑,明远和晓芸都是稳妥的人,他们的选择肯定经过深思熟虑。”

最终,两家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

志强和周琳买了静安区那个八百万的房子,贷款五百六十万,月供两万八。

明远和晓芸则选择了奉贤南桥二百七十万的房子,贷款一百九十万,月供一万出头。

搬家那天,赵建国和王秀珍分别去了两家帮忙。

志强的新家位于高档小区,大堂亮堂得如同五星级酒店,电梯直达入户。房间宽敞明亮,落地窗外是繁华的都市景观。

周琳兴奋地拉着王秀珍参观:“妈,这是德国品牌的整体厨房,这是智能马桶,这是小区的会所,有游泳池和健身房...”

另一边,明远的新家虽然不如志强家的豪华,但温馨舒适。小区绿化很好,有很多儿童设施,婷婷一下车就兴奋地跑向滑梯。

晓芸满足地说:“爸,你看,婷婷有自己的房间,我们还给你们留了一间,周末可以来住。”

赵建国看着女儿一家幸福的表情,由衷地感到欣慰。

那天晚上,老两口躺在床上,聊着两家的新居。

“志强家的房子确实气派,但房贷压力太大了。”王秀珍不无担忧地说。

赵建国叹口气:“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咱们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他关掉床头灯,黑暗中又补充了一句:“时间会证明谁的选择更明智。”

第三章 暗流涌动

最初的几个月,两家的生活都充满了新居的喜悦。

志强和周琳经常在家庭群里发家里的照片:周末在家做的精致早餐、从落地窗看到的城市夜景、小区会所里的游泳池...

明远和晓芸发的则是婷婷在小区里交到的新朋友、自己在阳台上种的花草、周末在附近公园野餐的照片。

渐渐地,赵建国注意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周琳开始在朋友圈晒出各种奢侈品包包和高端餐厅的打卡照,而志强则换了辆更好的车。

有一次家庭聚会,周琳无意中说起:“最近利率又上调了,我们的月供都快到三万了。不过没关系,静安的房子半年就涨了百分之十,相当于净赚八十万呢!”

明远和晓芸交换了一个眼神,笑容有些僵硬。

晓芸轻声说:“南桥的房价也涨了,虽然不多,但我们也挺满意的。”

周琳仿佛没有听到,继续说着他们小区的业主都是哪些精英人士,物业费虽贵但服务如何到位。

王秀珍察觉到气氛尴尬,忙打断道:“好了好了,菜都凉了,快吃吧。”

饭后,女人们在厨房收拾,男人们在阳台抽烟。

志强拍拍明远的肩膀:“说真的,你们考虑过把奉贤的房子卖了换到市区吗?虽然可能只能买个小的,但升值快啊。”

明远摇摇头:“现在的房贷压力小,我和晓芸想多攒点钱给婷婷将来用。再说了,房子是家,不只是投资。”

志强不以为然:“在上海,房子首先是投资,其次才是家。你们太保守了。”

阳台门内,周琳也在对晓芸说着类似的话:“...现在不拼,将来就晚了。你看我们小区,多少人都靠着买房卖房实现了财富自由。你们那八十万放在奉贤,真是浪费了爸妈的心意。”

晓芸洗碗的手停顿了一下,轻声说:“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吧,我们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

回程的地铁上,明远和晓芸沉默了很久。

终于,晓芸开口:“哥和周琳的生活方式和咱们越来越不一样了。”

明远握住她的手:“别多想,我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另一边,志强的车里,周琳也在发表看法:“明远和晓芸太没上进心了,守着奉贤的房子还自我感觉良好。爸妈的八十万在他们手里根本没能发挥最大价值。”

志强皱眉:“别这么说,他们只是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周琳嗤笑,“是眼界和魄力的差别好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的生活差距逐渐明显。

志强和周琳虽然收入高,但高额的房贷和生活开销让他们实际上存不下什么钱。每次升职加薪,他们就会相应地提升消费水平,买更贵的衣服,吃更高级的餐厅,换更好的车。

明远和晓芸则过着量入为出的生活。因为房贷压力小,明远甚至有机会辞去不喜欢的工作,加入一家有前景的创业公司,虽然起始工资低了,但有股权激励。晓芸则在工作之余开了一个小小的网店,卖手工饰品,补贴家用。

赵建国和王秀珍看在眼里,忧在心里。

王秀珍常说:“志强他们表面光鲜,但我总担心他们经不起风浪。明远和晓芸虽然没那么阔气,但踏实稳重。”

赵建国点头表示同意,但也没多想:“年轻人有年轻人的活法,咱们就别操太多心了。”

然而,一场谁都没有预料到的风暴正在悄悄酝酿。

第四章 风暴前夜

第五年春天,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

一系列调控政策出台,银行贷款收紧,房价增速明显放缓。

志强和周琳所在的小区虽然保值,但不再像前几年那样疯涨。而与此同时,公司内部传出裁员风声,志强所在部门有几个同事被“优化”了。

一天晚上,志强突然来到父母家,脸色凝重。

“爸,妈,可能得跟你们借点钱。”志强艰难地开口,“公司最近情况不好,可能会有一轮大裁员。我和周琳算了下,如果其中一个人失业,我们的月供就成问题了。”

赵建国心里一沉:“要多少?”

“二十万就行,撑过这段时间就好。等市场回暖,我们可以把房子卖了换个小点的,但现在不是卖房的好时机。”

王秀珍担忧地问:“周琳知道你来借钱吗?”

志强摇摇头:“她拉不下这个脸。我们最近经常为钱吵架,她总觉得我能搞定一切。”

赵建国叹了口气,拿出存折:“这是爸妈最后的十万块养老金,你先拿去用。”

志强接过存折,眼眶泛红:“对不起爸,让您失望了。本来想靠着房子大赚一笔,没想到...”

同一周,明远和晓芸却带来好消息。

明远所在的创业公司拿到了B轮融资,他的期权现在值不少钱。更令人惊喜的是,奉贤那边突然宣布要建一所名校分校,周边房价一夜之间每平涨了近一万。

“我们的房子现在值三百五十万了!”晓芸兴奋地说,“比买的时候涨了八十万呢!”

明远点头:“而且因为房贷压力小,我这几年还攒了三十万,想提前还一部分贷款。”

赵建国和王秀珍欣慰地笑了,但随即想到志强的情况,笑容又黯淡下来。

晓芸敏锐地察觉到父母的情绪变化:“是不是哥那边出了什么事?”

王秀珍支吾着说:“没什么,就是最近房地产市场不太景气,他们有点压力。”

明远立刻说:“如果需要帮忙,我们虽然不多,但也能凑一些。”

赵建国摇摇头:“你们过得好,爸妈就放心了。志强那边...他自己能搞定。”

送走明远一家后,老两口相对无言。

王秀珍终于打破了沉默:“同样的起点,五年时间,两家的差距就这么大了。”

赵建国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难道我真的做错了?平等支持反而造成了不平等的结果?”

一个月后,家庭聚餐上,两家的差距更加明显。

志强和周琳显然刚吵过架,气氛僵硬。周琳手上没有了往常的奢侈品包包,志强则一直心不在焉地看手机,可能是在等工作消息。

明远和晓芸则容光焕发,明远分享了公司的新项目,晓芸的网店也开始盈利,甚至请了一个帮手。

周琳听着,突然酸溜溜地说:“还是你们运气好,买在奉贤那种偏僻地方都能撞上建名校。”

晓芸愣了一下,随即回应:“不是运气,是我们当初就考虑过教育资源的问题,特意选了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志强打断道:“行了行了,吃饭吧。”

餐桌上,只有婷婷天真无邪的笑声偶尔打破尴尬的沉默。

临走时,周琳看着明远家的二手大众,突然对志强说:“早知道当初也该买便宜点的房子,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志强顿时脸色铁青:“当初你不是非要买静安的吗?现在倒怪起我来了?”

赵建国和王秀珍面面相觑,心里都不是滋味。

那晚,老两口失眠了。

“同样的支持,不同的结果。”赵建国在黑暗中喃喃自语,“我原以为平等就是公平,但现在看来,考虑每个孩子的实际需要,或许才是真正的公平。”

王秀珍安慰道:“别多想了,五年还不能定终身呢,说不定过几年情况又反过来了。”

但赵建国心中隐隐觉得,两家的差距不会轻易缩小,只会越来越大。

而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酝酿,将彻底改变两个家庭的命运。

第五章 天壤之别

五年后的今天,赵建国坐在静安区的豪华咖啡馆里,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等待儿子志强的到来。

这家咖啡馆是周琳最喜欢的场所,一杯手冲咖啡要价八十元,相当于赵建国年轻时一个月的工资。

志强迟到了十分钟,匆匆走进来,西装革履但眉宇间带着疲惫。

“对不起爸,临时有个会。”他坐下后直接点了一杯美式,没有问父亲想喝什么。

赵建国打量着儿子,注意到他手腕上换了一块新表,估计价格不菲。

“今天叫你来,是想聊聊家里的事。”赵建国缓缓开口,“你和周琳最近怎么样?房贷压力还大吗?”

志强笑了笑,笑容有些勉强:“还好,去年升职后好了不少。就是上海的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周琳又想要孩子,压力确实不小。”

赵建国点点头,沉默了一会儿又问:“明远他们昨天来过了,说婷婷考上了那所新建的名校初中,奉贤的房子现在值四百多万了。”

志强的表情顿时僵硬了:“是吗?那真好。”语气里听不出半点高兴。

“我记得五年前,你们同时买了房,我和你妈每人给了你们八十万。”赵建国注视着儿子的眼睛,“现在看来,明远一家似乎过得更加...”

“更加什么?”志强突然打断,声音提高了几度,“更加幸福?爸,您是想说他们更成功是吗?”

赵建国没想到儿子的反应这么强烈:“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您是什么意思?”志强冷笑,“五年了,每次家庭聚会,您和妈都在夸明远和晓芸多么明智,选择了奉贤的房子,现在升值了多少,婷婷上了多好的学校。而我们呢?我们在静安区的房子现在市值一千万!比他们的两倍还多!怎么没人说我们成功?”

赵建国愣住了,他从未见过儿子如此失控。

“志强,我不是在比较...”

“不,您就是在比较!”志强的声音引来了周围人的目光,“您知道我们这五年怎么过的吗?月供三万,不敢失业,不敢生病,不敢要孩子!周琳和我每天加班到半夜,就为了保住那份能付得起房贷的工作!而明远呢?他敢辞掉工作去创业,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月供才一万!压力小!”

赵建国试图让儿子冷静下来:“志强,小声点,大家都在看呢。”

但志强已经控制不住情绪:“您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当初是您坚持要平等分配,每人八十万。但这公平吗?明远和晓芸用那八十万付了几乎全部首付,而我们只用了不到三分之一!同样的钱,对他们来说是天降甘霖,对我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

赵建国震惊地看着儿子,从未想过志强会有这种想法。

“你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给明远那么多?”

“不!我的意思是,您根本不应该平等分配!”志强几乎是吼出来的,“真正的公平应该是按需分配!他们需要那八十万来实现安居梦,我们需要它来买一个我们根本负担不起的豪宅!结果呢?五年后,他们生活无忧,我们却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

志强猛地站起来,扔下一百元钞票在桌上:“咖啡我请了。告诉明远,我羡慕他,行了吧?”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开,留下赵建国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里,面前的两杯咖啡几乎没动。

赵建国机械地端起已经凉掉的咖啡,喝了一口,苦涩的味道从舌尖蔓延到心里。

他想起五年前的那个雨天,自己信心满满地认为平等就是公平。

想起妻子当时的担忧和不安。

想起明远和晓芸接到八十万时的感激与惊喜。

想起志强和周琳看到静安区楼盘时眼中的光芒。

五年时间,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支持,结果却是天壤之别。

而他从那天起,再也无法平静地面对这个他亲手创造的“公平”局面。

第六章 危机降临

赵建国失魂落魄地回到家,发现王秀珍正在接电话,脸色苍白。

“怎么了?”他等妻子挂断电话后急忙问道。

王秀珍眼里含着泪:“是周琳打来的,说志强被公司优化了。就是刚才的事,他从咖啡馆回公司就收到了通知。”

赵建国踉跄一步,跌坐在沙发上:“怎么会...他刚才还好好的...”

“什么叫‘还好好的’?周琳说志强回公司后情绪异常,跟上司大吵一架,然后就被人力资源部叫去了。”王秀珍抓住丈夫的手臂,“你们今天到底谈了些什么?”

赵建国痛苦地闭上眼睛,将咖啡馆里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妻子。

王秀珍听完后沉默良久,最后叹了口气:“这不全怪你。志强和周琳这些年来活得太紧绷了,就像一根被拉到极致的橡皮筋,迟早会断。”

就在这时,门铃急促地响起。

赵建国开门,看到满脸泪痕的周琳站在门外。

“爸,志强不见了!”周琳冲进屋里,几乎崩溃,“他给我发了条短信,说对不起我,然后手机就关机了!他从来没这样过!”

王秀珍急忙扶儿媳妇坐下:“慢慢说,到底怎么回事?”

周琳抽泣着说:“今天他被裁员后,给我打电话,大吼大叫地说什么‘这些年活得太累’、‘都是假象’、‘不如明远他们过得真实’。然后就失踪了!”

赵建国的心沉到了谷底。他没想到自己无意间的比较,竟然成了压垮儿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们分头去找,”他果断地说,“周琳,你去他常去的酒吧和健身房看看。妈,你在家等着,万一他回来。我去明远家看看,说不定他去那里了。”

周琳突然激动起来:“不要去明远家!志强最不想的就是在他们面前丢脸!您不明白吗?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暗中与明远较劲,尤其是买房后,他总想证明自己的选择更正确...”

赵建国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心中的不平衡已经积累了如此之久。

他最终还是决定去明远家。不是去找志强,而是寻求帮助。

明远和晓芸听到消息后,立刻表示要一起寻找。

“我知道几个志强哥可能会去的地方。”明远拿出车钥匙,“上海有几个观景台,可以俯瞰全城,志强哥以前说过,当他感到压力大时,喜欢去高处思考。”

果然,他们在浦东一处观景台上找到了志强。他独自一人靠在栏杆上,望着远处繁华的陆家嘴,背影落寞。

“志强哥。”明远轻声呼唤。

志强回过头,眼睛红肿。看到明远后,他表情复杂:“你来干什么?来看我笑话吗?”

明远走上前,与他并肩靠在栏杆上:“记得大学时吗?每次我考试不及格,你都会带我来这里,告诉我要放眼长远,一次失败不算什么。”

志强苦笑:“现在轮到你对我说这些了?”

“不,我是来感谢你的。”明远平静地说,“如果没有你当年的鼓励,我不可能有勇气从稳定的公司辞职加入创业公司。还记得你说过:‘风险与回报成正比’。”

志强愣住了:“我说过吗?”

“你说过很多。”明远点头,“而且你说得对,我和晓芸选择奉贤的房子,不是因为更有远见,而是因为更害怕风险。你们敢承担五百多万的贷款,这种勇气我和晓芸是没有的。”

志强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今天我对爸说了很过分的话。”

“爸都告诉我们了。”晓芸走上前,“哥,回家吧,周琳姐快急疯了。”

志强看着妹妹,突然哽咽了:“我对不起她。这些年来,我为了维持所谓的高品质生活,让她不得不拼命工作,我们甚至不敢要孩子...”

“那就重新开始。”明远拍拍他的肩膀,“我们的房子升值了不少,可以抵押贷款帮你们渡过难关。”

志强震惊地看着明远:“为什么?我那样对你们...”

“因为我们是家人。”晓芸轻声说,“记得吗?五年前爸给我们钱时说,希望我们互相扶持。”

那一刻,志强泪流满面。

第七章 扭转局面

回到赵建国家,周琳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看到志强安全回来,她冲上前抱住他,又哭又笑。

“对不起,”志强低声说,“我不该消失,让你担心。”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周琳泪眼婆娑,“我一直逼你维持我们负担不起的生活水准。失去了才知道,你比任何房子车子都重要。”

看着这对夫妻相拥而泣,赵建国和王秀珍欣慰地擦了擦眼角。

明远悄悄对赵建国说:“爸,我和晓芸商量过了,我们想用房子抵押贷些款,帮志强哥他们渡过难关。”

赵建国摇摇头:“不行,那是你们多年的积蓄。”

“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无私帮助,我们才能有今天的安稳。”晓芸接过话,“现在轮到我们帮助哥哥了。”

令人意外的是,志强拒绝了这一提议。

“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我不能接受。”他坚定地说,“这次失业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让我想通了很多事。我和周琳决定卖掉静安区的房子。”

众人都惊讶地看着他。

周琳点点头:“是的,我们算过了,卖掉房子后,不仅能还清所有贷款,还能剩下三百多万。用这笔钱,我们可以在中环全款买一套小点的二手房,甚至还有剩余资金做点小生意。”

志强接着说:“这些年我在行业里积累了不少人脉,有几个前同事邀请我一起创业。之前一直不敢尝试,现在没有退路了,反而有了勇气。”

明远想了想:“如果你需要启动资金,我可以投资。不是借,是投资。我看好你的能力。”

两家人终于露出了真诚的笑容。

赵建国看着这一幕,感慨万分。他原本以为五年前的“公平”分配导致了不公平的结果,但现在看来,真正的公平不是起点上的平等,而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一个月后,志强和周琳卖掉了静安区的豪宅,在中环买了一套舒适的两居室。虽然不如从前豪华,但没有了房贷压力,两人的关系融洽了许多。

志强与前同事合伙创办的咨询公司也顺利开业,明远确实投资了一部分,成为了小股东。

周琳则出人意料地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她多年来在奢侈品行业工作,对时尚有独到眼光。利用卖房剩余的资金,她开了一家小众买手店,专门为中等收入的女性提供时尚建议。

而最令人惊喜的是,卖掉豪宅后半年,周琳怀孕了。

“原来压力才是我们不敢要孩子的真正原因。”志强在宣布这个好消息的家庭聚餐上说。

明远举杯:“为新的生命和新的开始干杯!”

晓芸笑着说:“婷婷一直想要个弟弟妹妹,现在终于如愿了。”

赵建国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家人,心中充满欣慰。他注意到,这次聚餐不是在豪华餐厅,而是在志强家温馨的客厅里,吃的也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两家一起动手做的家常菜。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赵建国问正在厨房忙碌的周琳。

周琳笑着摇头:“不用了爸,很快就好了。其实简单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王秀珍悄悄对丈夫说:“看来这场危机反而成了转机。”

赵建国点头:“是啊,有时候失去意味着得到更多。”

第八章 真正的公平

孙子满月那天,赵建国在家庭聚会上发表了一段感言。

“五年前,我以为平等就是公平,给了你们每人八十万。”他看着围坐在一起的家人,“没想到这个决定导致了两家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甚至造成了你们之间的隔阂。”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经过这些事,我明白了,真正的公平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在理解每个人不同需求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支持。”

志强握住周琳的手:“爸,其实您的决定没有错。正是那八十万,让我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学到了不同的教训。如果我当初买了便宜点的房子,可能永远不会意识到物质生活的虚无;如果明远他们买了市区的房子,可能也不会懂得量力而行的重要性。”

明远点头附和:“是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最终明白了家庭的真正意义——不是比较谁更成功,而是在彼此需要时互相扶持。”

晓芸笑着说:“而且现在的结果不是很好吗?哥哥创业初步成功,我的网店销量越来越好,婷婷考上好学校,周琳姐的买手店也小有名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小宝贝来到了这个世界。”

周琳怀抱着新生儿,脸上洋溢着幸福:“说实话,我现在很感激奉贤的那所名校。如果不是它带动周边房价上涨,我们可能也不会那么容易下定决心卖掉静安的房子。”

众人都笑了。

赵建国感慨地说:“我曾经后悔自己的决定,认为造成了不公平的结果。但现在看来,每一步都是必要的经历。最珍贵的是,你们通过这些经历成长了,而且关系更加紧密。”

王秀珍补充道:“这就是生活啊,孩子们。有时候看似不公平的安排,最终会带来公平的结果。”

饭后,明远找到赵建国:“爸,有件事想跟您商量。我和晓芸想换套大点的房子,奉贤那套卖掉后应该能赚不少。您觉得呢?”

赵建国想了想:“你们需要更大的房子吗?”

“其实...是想着将来接您和妈一起住。”明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婷婷马上上初中了,可能需要更多自己的空间。而且你们年纪大了,我们需要照顾你们。”

就在这时,志强也走了过来:“等等,明远,不是说好了让爸妈轮流在我们两家住吗?我们的房子虽然小点,但小区周边设施更方便。”

赵建国和王秀珍相视一笑。

王秀珍打趣道:“看来现在我们要担心的是另一种‘不公平’了——在谁家住得时间长一点。”

众人都笑了。

赵建国看着眼前和谐的一幕,心中充满平静。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家庭幸福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相互理解和支持。

而那五年前看似导致“天壤之别”的八十万,最终成了全家人学习爱与理解的学费。

五年时间,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支持,却因不同的选择导致了两家人天壤之别的生活状态。

然而,真正的公平不是起点上的平等,而是彼此的理解与支持。

危机成为了转机,失去意味着得到更多。

最终,两家人明白了:家庭的幸福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相互理解和支持。

来源:峡谷里放鹰的猎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