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虚不长个,用1个张仲景古方,养脾益气助长,打开生长通道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19:11 2

摘要:尤其是脾胃虚弱,就像树根失去了吸收力,即便土壤再肥沃,枝叶也难以繁茂。具体来说,脾虚会导致三种失衡状态,成为长高的“拦路虎”:

为什么孩子个矮长个慢?中医认为,核心其实落在一个“虚”字上。

尤其是脾胃虚弱,就像树根失去了吸收力,即便土壤再肥沃,枝叶也难以繁茂。具体来说,脾虚会导致三种失衡状态,成为长高的“拦路虎”:

第一是脾胃升降失衡——吃进去的营养“白搭”了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虚的孩子,消化系统就像“半停工”,食物难以转化成营养,反而变成痰湿堆积

现在很多孩子爱喝冷饮、吃甜腻油炸的东西,这些都会加重脾胃负担。

表现就是胃口差、饭后肚胀、大便黏腻或酸臭。长期下去,气血不足,骨骼和肌肉缺乏滋养,生长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

第二是气血阴阳失衡——身体“没力气”支撑长个

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会导致气血不足,孩子脸色发黄、精神不振、一动就出汗。中医讲“肾主骨生髓”,气血亏虚进一步会影响肾气,导致骨骼发育滞后。

这类孩子晚上睡不安稳、容易盗汗、磨牙,睡眠不好会直接影响生长激素分泌,让孩子陷入“越虚越矮,越矮越虚”的恶性循环。

第三是气机升降失衡——营养“送不到”该去的地方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虚的孩子气机容易“堵塞”,常表现为反复积食、舌苔厚腻,甚至容易感冒或腺样体肥大。就像灌溉渠道淤塞,再多的养分也送不到全身,身高发育也因此受限。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健脾、益气、助生长”——健脾是打好身体基础,益气是推动吸收,助长则是打通生长通道。

其实,千年以前医圣张仲景就已有调理思路流传下来,以太子参为核心的古方,尤其适合调理小儿脾虚:

太子参、炒白术、茯苓、陈皮,四味药组成经典基础方——

太子参益气健脾,性味平和,不温不燥,特别适合孩子体质;

炒白术强化健脾燥湿;茯苓利水渗湿,让湿气有出口;陈皮理气调中,避免滋补腻滞。

用法也简单:将四味药材加水煎煮,每日1 剂,分两次温服。

如果孩子积食严重,可配合焦三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帮助消化;若容易出汗、感冒,可加黄芪固表;睡眠不安的,可添酸枣仁安神。

在我接诊的案例里,有个9岁的女孩让我印象很深,就是用太子参调理的效果非常好。

她当时身高124cm,体重44斤,一年增高不足4公分。妈妈说孩子平时胃口很差,挑食严重,容易胀气,说话声音小,脸色苍白,大便经常软烂,还反复呼吸道感染。

辨证属于典型的脾肺两虚,脾虚导致营养吸收差,肺虚导致抵抗力弱,要想让她长高,就得先把脾肺之气补起来。

我为她开了一个门诊上常用的中药膏方,核心成分就是太子参,再搭配黄芪、山药、炒白术、茯苓、杜仲、牛膝、牡蛎、甘草等药材,既能健脾益气,又能滋养骨骼。

另外配合补充氨基丁酸和维生素AD,并定制了专属的每周健脾长高食疗方和运动计划,并叮嘱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晚上早睡、每日坚持运动。

2周后复诊时,孩子食欲明显提升,大便也成型了,脸色也红润了不少。之后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了几次药方,坚持调理半年后,妈妈反馈孩子不仅感冒次数少了,身高还长了5.2公分,现在和同龄孩子站在一起,差距明显缩小了。

看到孩子的变化,我真心为她开心,当然这更离不开家长的坚持、耐心和配合。

其实很多长得慢、长不高的孩子,都有类似的问题:胃口差、挑食、积食、便秘、抵抗力弱、爱生病等。只要把孩子的脾胃调理好,让营养能被顺利吸收,生病少了,再配合科学的食疗和运动,孩子的身高自然能追上来。

关于孩子长高,我一直坚持的原则:能通过食疗和运动助长,就不吃药;能使用营养和药物,就不盲目打针。毕竟孩子的身体还在发育,安全、温和的调理方式,才能为长远的生长打下好基础。

来源:儿科王大夫专注长高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