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风流收藏家:民国四珍尽收囊中,去世后上千青楼女子自发送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3 18:05 1

摘要:讨论银元必然离不开袁大头,随之必然要了解晚清民国风云人物袁世凯。但今天要介绍的,却是曾被袁世凯赶出家门的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

讨论银元必然离不开袁大头,随之必然要了解晚清民国风云人物袁世凯。但今天要介绍的,却是曾被袁世凯赶出家门的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

2024年,西泠印社上拍了一本市场唯一所见的袁克文日记,被称为“寒云日记”西泠本,成交价高达782万元,里面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

袁克文日记 图源西泠拍卖

袁克文虽出身显赫,却远离权斗;虽放浪不羁,却才华横溢;虽一生风流,却也懂人间疾苦。是一位值得讨论的人物。

他出生在1890年,生母是朝鲜贵族金氏。因为当时清朝规定官员不能在海外纳妾,袁世凯便将他交给宠爱有加的大姨太沈氏抚养。沈氏对他极为溺爱,使他从小养成了任性洒脱的性格。

但他天资极高,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少年时代就能写诗作文,后来还荫授法部员外郎(唯一当官经历),可谓少年得志。

真正影响他一生的是他的老师:扬州名士方地山。这位先生不仅教他诗文金石,还带他出入各种场合,结交各色三教九流的人物。

说个有意思的,后来袁克文之子袁伯崇,和方地山之女方初观定亲,没有任何聘礼,双方只交换了一枚珍稀古钱币,可谓是冲破世俗桎梏了。

袁克文年轻时的照片

这种“江湖式”的教育,让袁克文越发不拘一格,也为他日后广泛的收藏兴趣和交际圈埋下伏笔。

但他对政治毫无兴趣,一生所爱不过是美人、唱戏、收藏、写字、交友,还有吸大烟。

他风流多情,除正室刘梅真之外,妾室情人有名字可考的就有:情韵楼、小桃红、唐志君、薛丽清、眉云等。

没名分的更是数不胜数,据说有七八十位之多!

他痴迷戏曲,不但爱听,还要自己登台唱。有时为了过足戏瘾,甚至自掏腰包花几千银元置办行头请角儿同台。

眉云夫人

袁克文绝对是“玩儿”的高手。他玩得不只是热闹,更是门道。别人收藏,可能显摆的是财力和地位,但他不一样,人家收的是学问,玩的是精通。

看到喜欢的古玩字画、珍稀印砚,一掷千金根本不带犹豫的。可要是过几天新鲜劲儿过了,他转手就能送给朋友,眼皮都不眨一下,洒脱得让人目瞪口呆。

他的收藏范围极广,玩一门精一门,还能出书写作。比如研究古钱币,他就写出了《古逸币志》、《钱简》。

迷上集邮,就有了《说邮》。甚至连打麻将打牌,他都认真总结出一本《雀谱》。

“寒云日记”里的钱币记载

他的集币范围很广,比如王莽的金错刀、布泉铅泉,还有珍稀的银泉,再到宣和元宝银钱,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他研究深入、考证严谨,在泉界自成一系。

至于邮票,他虽然起步较晚,但势头极猛。1926年初他开始集邮,一开始是为了借助邮票上的图案文字辅助辨认外国钱币,后来受到邮刊影响,开始专注华邮珍品。

有不少是当时称绝的珍品。比如大龙阔边邮票全套、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旧票,以及一批大龙实寄封。

更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民国四珍”邮票:就是“宫门倒印”邮票、帆船倒盖邮票等四种“错版票”。如果不了解,可以参考现代的“全国山河一片红”,这四珍在民国的地位就是如此。

被他尽数收入囊中。

四珍之一的“宫门倒”:近年拍卖价在100万港元左右

1927年张宗昌委派袁克文前往上海办报,拨款高达3万银元。张宗昌的秘书长吴桐渊卡住了这笔钱,让袁克文拿出珍藏的古玉来换,很多精品玉器就这样流了出去。

随后袁克文竟拿经费全用来买邮票,结果遭到通缉,只得仓皇出逃至上海,邮集也被拿出来变卖。

美国邮商辛纳尔准备打包全收,出价7000元现大洋,还不够袁克文购入价的一小半。

而一堆珍贵的古钱收藏,也被他悉数抵押给了金城银行。他的“玩儿”,有时候就是这么疯狂。

袁世凯复辟时在天坛祭天

袁克文的“随心所欲”,早在1915年他父亲袁世凯妄图“复辟称帝”时,就表现出来了。当时袁世凯还有心立这个次子为“太子”,结果袁克文写了一首《感遇》,明确反对父亲称帝。

他的大哥袁克定马上告发,袁世凯大怒,准备将其禁足于北海。

袁克文连夜出逃,后面还加入青帮、登台唱戏,把袁世凯气得不轻。不过袁克文并没有想着利用青帮干什么,而是借着势力继续潇洒快意。

后来袁世凯去世,袁克文分得十几万大洋的遗产,还有不少金条、股票和房产。但根本经不住他挥霍,办一个昆曲专场就花掉三千大洋。

袁克定认为“有辱家风”,气得报警抓他。结果袁克文说:“先别急着抓我,明天还有一场,先唱完再说。”这个大哥对他也毫无办法。

民国老照片(配图)

最夸张的是1918年,袁克文到上海游玩,据说一次就花掉60万大洋。当初袁世凯托孤给徐世昌,气得徐世昌要打断他的腿。

袁克文就是这样狂放不羁,其实按照他干的那些事来说,妥妥败家子一个。但奇怪的是,他在当时民间的风评却出奇地好!

他反对父亲称帝,同情革命党人。他大方周济朋友,给很多青楼女子赎身。

后来广东潮汕风灾,他毫不犹豫变卖藏品赈灾。只要碰到有困难的人,他毫不吝啬自己的钱财,这也是花钱如流水的其中一个原因。

不仅是生活奢侈加上收藏珍品花了很多钱,他也慷慨帮助过很多朋友。

所以他去世的那一天,堪称奇观。

袁克文正装合影照(最中间)

正因对金钱如此洒脱,袁克文晚年在上海贫病交加,只能靠卖字来挣钱,朋友也会接济他。他还坚守大义,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招揽。最终在1931年,42岁的他因猩红热转肾炎而去世。

出殡那天,送行队伍里不仅有文人票友,还有上千青帮弟子,以及三千多名和尚、道士、尼姑、喇嘛。

然后奇观出现了,又有一千多名青楼风尘女子,自发前来送行!

这些人大多不是权贵,却是他生前真诚交往、慷慨帮助过的朋友。灵堂挽联多得挂不下,场面虽风光,却也令人唏嘘。

方地山致袁克文信札及钱币 西泠2024拍卖:86250元

袁克文这一生,活得太任性,也太真实。有人说,他的玩法不是收藏家之路,而是贵公子的消遣。这话有道理,却不能否认他在收藏史上的地位。

他的生活堪称“五毒俱全”,却不为名利所困。他的书法、信札、印章、钱币等旧藏,如今也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佳品。

他的后代出了一位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儿媳是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吴健雄。为科学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爱所爱、恨所恨,藏所喜、散所厌!袁克文短暂的一生,却比许多人几辈子都精彩。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