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世纪中叶的满清民族关系,回民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最受歧视。回民常习武,手狠心齐,不抽大烟、多做小买卖,比汉民富裕。回汉之间经常有械斗,多数是汉民吃亏。1851年起,陆续爆发太平军、捻军、云南回民起义,清朝军队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成了
19世纪中叶的满清民族关系,回民列在汉民之前,所谓"满、蒙、回、汉",汉民最受歧视。回民常习武,手狠心齐,不抽大烟、多做小买卖,比汉民富裕。回汉之间经常有械斗,多数是汉民吃亏。1851年起,陆续爆发太平军、捻军、云南回民起义,清朝军队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成了真空。
1862年,因为买竹事件,在陕西渭南爆发了回回叛乱,很快波及西北五省区。这次叛乱导致的直接的后果是种族屠杀,其残忍程度决不亚于非洲卢旺达、乌干达的胡图与图西人仇杀。表面看是一场叛乱,实际上是一场西北极端宗教力量超过世俗力量后发起的屠杀卡菲尔运动(卡菲尔:不信伊斯兰教的人)。而不是人们理解的什么人挑拨,叛乱的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在这次叛乱中,陕西原本人口有1300万,回400万,战后统计的陕西人口约700万,回回人口为5万。战乱中有大约有350万回回被杀,45000回回逃亡;汉人被杀者有600余万。叛乱后的陕西,回回人数下降了93%,陕西成为中国民族成分最为单一的省份,关中农村几乎难觅回回的踪迹。但这次叛乱给后世的陕西和西北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终南山下的周至县民风强悍,当时各村结寨自保,回回在这里杀人最为残忍。有个村子叫萧家村,回回围困该村后全村奋起抵抗,最后回回采用了种族灭绝的方式,一把火将该村男女老少全部烧死,大火两日不灭。
1864年,已从地方部队上升为国军的湘军,左宗棠率部追剿捻匪进入陕甘。左公对于回民剿抚兼用,下令"所有白彦虎部回逆,拒纳降,斩立绝。"
在左宗棠的汉军抵达陕西后,人们尊称左爷来了,据当地的老人说,左爷来了以后,汉民纷纷相助,带领汉军四处搜查回回,周至所有的回回村庄荡然无存,活着的回回都逃到新疆去了。直至新中国成立后,该县也没有一个回回村庄,个别村庄的散居的外来回人很难立足,不得已多数已放弃宗教改为汉族。
同治元年(1862)的陕西,一些回民首领乘机报仇,发动了"传帖杀人",然后想要杀光陕西汉人,在黄河以西建立一个纯粹的穆斯林国家。起事前,他们秘请铁匠打制刀具,杀掉铁匠以防泄秘,然后尽购街上的竹竿以充刀杆。惊奇的官府称为"买竹"事件。临潼县的一个回民教师接到杀人传帖后的第二天,紧急报告县长。然后回家,知道回民不会饶他,杀了自己的老母和妻子儿女,自杀[后人为之立祠]。临潼知县通报情况后,紧急关城才保住了一些人。而渭河两岸的全县村庄,30万汉人全被杀光。当时西安城里的陕西巡抚提出的政策是安抚回民,对城里回民未杀一人;紧闭城门以防城外回民进城杀人,也阻城内回民出城杀人。再派陕西团练使张芾前去安抚。
想不到,回民起事的大首领任武,杀了张芾,再杀自己全家的老母、妻子和孩子,以示自己已没有任何顾忌,血战到底。另一位首领白彦虎杀人最凶,立志掘掉黄帝陵。穆斯林民兵30万人号称"陕回十八营",几个月内在关中平原杀人五百万,80%的汉人。一年时间关中26个县长被回民杀害。只有一些县城内和逃入骊山的人口幸免。
(白彦虎)
1863 年甘肃回民受到动员开始起事,不过觉得难以下手痛杀汉人乡邻。于是,不抵清军进攻的陕西回民,转入甘肃一路走一路杀,一次10万以上汉人的大屠杀有很多次,许多县的汉人被杀光,共约600万,全省人口减少70%。一年之内,陕甘两省共有1100多万汉人被杀。时称"同治回乱"。
陕西兴平,曾经是回回叛乱的重灾区,兴平北部有一道塬,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北莽山,这个塬上就是当年汉回大仇杀的主战场,也留下了大量有关回回叛乱的传说和故事。据老人们讲,当年北塬上住着许多回回,平日里和汉族有不少矛盾,同住一个村子,回回很霸道,不许汉族在他们所谓的井里打水,两族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回回孩子回家要漱口。
同样汉族也很讨厌回回家里的羊膻气味,讨厌回回的礼仪有失风化,互不婚嫁。在叛乱期间,白日里看似平静,到了晚上回回就开始聚众围困汉族村庄,一般是整村灭绝,除了陕西回回,还有来自甘肃的回回,宿居当地回回家中,晚上集体行动。就这样北塬上的村庄几乎被回回屠杀殆尽,以致于100多年后的今天,北部塬上的人口密度也远远低于南部地区。
在陕西户县,听说有这样的一个故事,依然是发生在回回叛乱期间,牛东乡有个村子叫马家村,1867年冬天,回回围困了该村,从西往东开始埃家杀,杀完人开始放火烧房子,等杀了村子中间,一看有一家店铺,上面写着“马家当铺”,他们以为是错杀了同族兄弟,这才放过了村东人家离去,使得该村半数人家侥幸逃生。当年户县东部临近沣河岸边的地区和长安、兴平、泾阳、三原、渭南等地一样,是汉回大仇杀的重灾区,汉族的人口损失近半,这个回回聚集区在叛乱后已经完全失去了回回踪迹。
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陕西遭受如此浩劫。根据当时的经济军事情况来看,回民的动机既不是反抗压迫的"自卫",也不是"反清"。他们不为谋财,不为占地,没有计划侵入西安或者北京,就是在当地进攻县城,围猎村庄,对汉民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户,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烧死,单纯为杀人而杀人,种族灭绝。当时甘肃的靖远民谣:
"同治五年三月间,杀气弥漫天。
十余万人一朝尽,问谁不心酸。
桃含愁兮柳带烟,万里黄流寒。
阖邑子弟泪潸潸,染成红杜鹃。
清歌一曲信史传,千秋寿名山。
碧血洒地白骨撑天,哭声达乌兰。"
——乌兰是靖远境内的山名,黄流即黄河。
1862-1873年间,回民起事遍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直至白彦虎退到新疆投靠阿古博,最后逃往俄罗斯才告平息,史称"同治回乱"。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残暴的种族灭绝大屠杀,比希特勒屠杀犹太人手段更残酷,规模相当于30多次南京大屠杀。据《中国人口史》的统计,战前(1861)咸丰十一年的甘肃人口1946 万,战后(1880)光绪六年仅存496万,人口损失比例为75%。
以下是甘肃部分县大屠杀的情况:
据镇原县志:”四乡堡寨攻陷无遗,而县城独全,盖四乡之人逃出虎口者,生后入城避难。是月初九日……(回民军入城)……,全城糜烂,死者不知其数。”据《中国人口史》,回民屠城前全县人口26.9万,战争损失23.4万,损失比例为87%.
据《中国人口史》,泾州四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有人口92.8万,战争中人口死亡82.2万,损失88.6%.
平凉。据宣统《甘肃新通志》卷47,同治二年(1863年)八月,回民军队”陷平凉城府官……员死节者百余,士民死者十数万。”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 算,同治年间平凉府(包括华亭,隆德,平远,海城,固原)人口损失249.1万,占战前人口的88.6%。一次被杀十万人以上的例子很多.
在华亭县,据记载,“同治二年十一月,陕回入境,焚杀极惨。初土回叛变,尚爱乡土,不甚残毒。及陕回入境,无所顾惜,焚杀惨于土回十倍。华亭从此丘墟。“”乡镇民屋焚杀殆尽,遗民数百悉逃莲花台。“平回后招安遗民,归城者仅七十余人,男女老幼死亡数万。据《中国人口史》,华亭县咸丰十一年(1861年) 人口约17.1万,战争中人口损失约达94%.也即基本上被杀完了.
隆德县。据载:”同治四年县破城,从此官逃庄浪,城空无主者五年.人民杀毙饿死十有八九,老弱逃尽,全县无二三十人家。全县村村焦土,十室九空.”人口死亡比例高达90%.而今这个县的人口,基本上均是战后移民.
以上回乱死亡人数的资料均有据可查,主要是《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史部分)。另外,《同治年间陕西回乱调查》一书,记录了很多大屠杀的过程。《甘肃新通志》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十九世纪西北回乱在中国俗称“同治回乱”。损失最惨的是临潼县,人基本被杀完。临潼县志载:“1862至1869七年,临潼县死亡人口30余万。渭河南北烧杀之灾无一村一人而幸免。”
来源:宇宙七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