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变8700万!鉴宝专家设局套走乾隆真迹,法院竟判无罪?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7 18:30 1

摘要:刘岩,一位曾活跃在河南台鉴宝节目《华豫之门》的书画鉴定专家,以深厚的鉴定知识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赢得了众多收藏者的信任。可谁知,他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骗取高价珍品的“专家”身份。

文、编辑 / 初柒

骗子其实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

一幅原本只值17万的字画,几年后却以8700万的天价成交

这背后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惊天骗局?

刘岩,一位曾活跃在河南台鉴宝节目《华豫之门》的书画鉴定专家,以深厚的鉴定知识和广泛的行业影响力赢得了众多收藏者的信任。可谁知,他背后隐藏的却是一个骗取高价珍品的“专家”身份。

河南的普通农民朱云家的“传家宝”《嵩阳汉柏图》原本是一幅乾隆真迹,但却由于他对鉴宝专家刘岩的盲目信任,他将这幅画以17万的价格出售,最后才发现自己被骗,心灰意冷,走上了漫长的维权道路。案件曝光后,刘岩的个人声誉虽然彻底崩塌,但法院最后却宣告其无罪。

这场骗局背后的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

2009年,随着《华豫之门》这档鉴宝节目在全国范围内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珍贵的古董、字画等艺术品带到节目现场,找专家鉴定,朱云就是其中之一。

朱云是河南郑州的一位农民,他的家族世代务农,但是祖上却留给了他一幅珍贵的字画《嵩阳汉柏图》,据爷爷所说,这幅画是老祖宗在乾隆年间的艺术珍品,祖祖辈辈一直传承下来。

朱云知道自己家的这幅画可能价值不菲,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艺术鉴定知识,他决定通过《华豫之门》来问询专家的意见。于是在2009年,朱云带着家中这幅“传家宝”出现在了节目现场。

作为节目中的鉴定专家,刘岩以其在艺术鉴定界的“权威”地位,迅速吸引了朱云的注意。他曾频繁亮相各种艺术鉴定场合,并且以精湛的鉴定技术和深厚的艺术背景为自己积累了不少声誉。而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位被众人信任的“专家”,将朱云引入了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

面对朱云的《嵩阳汉柏图》,刘岩对画作的评价并不像外界期待的那样充满赞誉。相反,他对画作的评价非常冷淡,并明确表示,这幅画并不是乾隆真迹,而是“清代高仿品”。他声称,这幅画虽然古老,但不具备高价值,最多也只能卖十来万块钱。

朱云虽然内心很沮丧,但也接受了“专家”刘岩的评估,并在刘岩的建议下,将画作低价转手给了刘岩介绍的买家——程功。程功当时并没有透露自己和刘岩的关系,而是自称是一位艺术收藏家,愿意支付17万元购买画作。

对朱云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交易,他便同意把画作卖了出去,心里还想着自己还赚了几万块钱呢。后来,几年时间过去,朱云并没有得到更多关于这幅画的消息,他甚至渐渐忘记了这件事,继续忙碌着自己的农活。而在2011年,这一切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2011年的一天,朱云偶然间看到一则新闻,他惊讶的发现,《嵩阳汉柏图》竟然在北京保利拍卖行并以8736万元的天价成交。这一消息让朱云彻底震惊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卖掉的画作竟然价值如此惊人。

朱云开始回忆自己当时卖画的情景,他意识到自己很有可能被骗了,于是,朱云立刻联系了刘岩,想要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刘岩的回应让朱云更加愤怒,他不仅否认曾说过画作是假货,还表示自己与这笔交易无关,朱云是自愿卖画的。

刘岩的态度冷漠,完全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愧疚。朱云心里越来越疑惑,是否自己被“专家”利用了。而当时他并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刘岩的欺诈行为。

朱云意识到自己可能被“专家”设局骗去了珍贵的字画,于是他决定采取法律手段,争取追回自己失去的财产。经过一番调查,朱云发现刘岩的身份并不简单,刘岩这个身份的背后竟然有着两位不同的“刘岩”,一位是正牌的鉴定专家,另一位却是冒名顶替的骗子。

而朱云遇到的,正是那个冒充的“刘岩”,但是在法律上的问题却并没有朱云想象中的那样简单。由于朱云没有书面合同,也没有录音和视频证据,法院很难认定这是一宗诈骗案件。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最终判定朱云起诉失败,案件不能成功立案。

对于朱云来说,这一判决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尽管他有着足够的理由认为上当受骗了,但是却由于证据不足,法律无法给他应有的公正。

虽然朱云没能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自己的损失,但是刘岩的欺诈行为还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刘岩的名声在这一事件过后彻底崩塌,他被迫离开了内地,最终去往了香港继续从事艺术鉴定工作。

朱云的遭遇为如今很多的收藏者敲响了警钟,在艺术品交易中,要保持谨慎和理性,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避免让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文章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刘岩

乌鲁木齐晚报2012-12-25《17万元“赝品”拍出8700万高价》

中国新闻网2013-01-11《17万卖出乾隆御笔拍出7800万 兄弟诉专家诈骗》

法制晚报《乾隆御笔被17万卖后拍出8736万 原主人起诉鉴宝师》

来源:三奇影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