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一月新增26例感染2人死亡!为什么中青年人也会得流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7 18:12 1

摘要: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福建49岁吴先生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短短三天,病情恶化导致深度昏迷。他确诊感染了要命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在ICU救治了整整10天才清醒过来。

突发高热、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福建49岁吴先生以为是普通感冒,没想到短短三天,病情恶化导致深度昏迷。他确诊感染了要命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在ICU救治了整整10天才清醒过来。

这一消息让“流脑”这个大家本已陌生的传染病,重新回归视野。

近年来,广州的一些公立三甲医院不时也接诊到成年流脑患者,以及一些因流脑导致脑膜炎后遗症的患者。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梁嫣然教授,两年前接诊到一名从外地转诊到医院的26岁流脑女孩。“病人本身患有基础病,长期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不幸感染脑膜炎奈瑟菌引起流脑,起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病势凶险,一度昏迷休克,经过争分夺秒的艰难抢救后,生命体征稳定下来,挺过了危险期。”

接受39深呼吸的采访,谈起这个年轻女孩的抢救,梁教授深感不易。

流脑起病急、进展快、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让每一个感染者都可能面临凶险的处境。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流脑的防疫提醒。/ 图:网络截图

新增26例感染2人死亡,为何成年人会中招?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奈瑟菌(也称之为脑膜炎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

虽然现在很少听说谁得流脑,但实际上人群中一直存在隐性感染者。

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1月—12月全国确诊报告的流脑病例数135例,7人死亡。当时让家长震惊的是,青海省一所中学在一个月内就有两名同班同学被流脑夺走了年轻的生命。

◎夺命流脑。/ 图:网络截图

今年的流脑感染情况跟去年类似。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全国确诊流脑26例,造成2人死亡。

流脑以6月龄至2岁时发病率最高,但其实人群对于流脑普遍易感。39深呼吸梳理发现,近几年媒体报道的成人流脑病例,几乎中招的都是中青年人。

为什么成年人也会感染流脑?

“流脑主要是通过咳嗽、打喷嚏等动作产生的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疑难感染诊疗中心主任彭劼教授指出,成年人感染流脑的原因非常多,学界普遍认为,免疫力下降、没有接种疫苗、接触的病原菌量过大、感染疫苗未覆盖的血清群,是最主要的感染因素。

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成年人感染流脑的首因。作为一种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流脑的传染源包括健康带菌者和流脑患者。研究数据显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率为0%—15.5%。

“健康人群感染脑膜炎奈瑟菌,95%以上的人都是无症状的,仅有1%—5%的人感染后引起发病,究其原因是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患有基础疾病包括糖尿病、尿毒症等,或者有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等因素都可以使得成年人患流脑 。”彭劼教授解释说。

◎细菌感染。/ 图:锐景视觉

“流脑的感染本质是细菌感染,免疫力是抵御细菌的最好盔甲。目前认为容易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除了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外,还包括HIV感染者,以及罹患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炎症等需要使用免疫抑制的人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梁嫣然教授补充说,成年人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不良习惯也容易引起免疫力下降,增加流脑感染的风险。

第二个原因,成年人没有接种流脑疫苗,或者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里的抗体滴度下降,也会感染流脑。彭劼提醒,任何疫苗都很难提供终身的免疫保护,流脑疫苗同样如此。

第三个原因,成年人接触的流脑细菌量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能力。比如:身边有很多隐形的流脑细菌携带者或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那么在通风不良、居住环境差,加上不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均可能导致被感染。

此外,还有一个可能是成年人感染了流脑疫苗未覆盖的血清群

彭劼介绍,引起流脑的“脑膜炎奈瑟菌”有A、B、C、X、Y、Z、E、W、L、H、I、K 12个血清群。其中,以A、B、C群最常见,W群和Y群也较常见并有增多趋势,同样可引起暴发流行和致死。

要知道,不同的血清群之间是没有持久的交叉免疫。我国纳入免疫规划的流脑疫苗抗原成分仅包含A群和C群,而涵盖Y群和W135群的流脑疫苗需要自费接种;至于B群的流脑疫苗,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国家才有,尚未进入中国。

因此,打了疫苗照样还会感染流脑一点也不奇怪。疫苗未包含的血清群在人群中传播流行后,流脑的感染率和病死率一般都会随之增高。

早期误以为感冒,部分年轻医生缺乏临床经验

需要注意的是,流脑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类似,表现为发热、头痛、乏力、咽痛等,容易混淆和漏诊,耽误治疗。

◎流脑早期表现为流感样症状。/ 图:123rf

目前还没有针对流脑的快速诊断试剂盒,通常需要通过血液和脑脊液细菌培养或者分子检测来确诊流脑。

彭劼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医生首诊第一时间通过经验诊断鉴别尤为重要,如果未及时识别和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病情可能会在数小时甚至更短时间进展到失去救治的机会。

因为接种疫苗,我国流脑发病率已降至较低水平,彭劼明显感觉到,近几年流脑病例在门诊中确实比较少见,很多医生逐渐淡忘了这个病。“非感染科的医生缺乏诊断经验,就算是年轻的感染科医生也因为没有见过,未必能及时想到流脑。 ”

作为感染内科经验丰富的医生,彭劼对流脑保持着高度的敏感,看到病人头痛呕吐、高热不退,他会解开病人衣服查看皮肤是否有瘀点/瘀斑。“确认有皮肤出血点,就赶紧让病人去做腰穿等检查。流脑的传染性是比较强的,这个时候应该戴口罩,包括对接触者的防护。”他郑重强调说。

与此同时,彭劼指出,人群中流行的流脑血清群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变化,近些年脑膜炎奈瑟菌其他的血清群如W135群和Y群在国内感染的病例呈增加趋势。目前亟需对流脑做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让医生知道流脑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去诊治这个病。

从事神经科疾病诊疗多年的梁嫣然教授也有同样的担忧,“流脑发病率较低,国内存在抗生素的滥用,流脑发展到脑膜炎程度的也较少。一些年轻医生在疾病早期难以识别,容易把流脑当成普通感冒。”她认为,基于流脑目前尚未消除,而且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还是有必要加强对年轻医生的流脑诊治培训。

两位专家表示,流脑的诊断并不难,治疗难度也不大。治疗药物早期首选青霉素、头孢菌素等药物,都是很简单的经典老药,关键就是早期诊断,及早用上抗生素,可以很快把生命挽救过来。

“最怕想不到是流脑,东查西查,忙活了半天也不知道是什么病,病人可能就一下子发展成重症了。”彭劼叹了口气。

成年高危感染人群,建议打4价流脑疫苗

监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70%的流脑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以下,学校中青少年流脑感染及死亡的情况也屡屡发生。


广州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流脑的病死率超过10%,治疗后的流脑患儿中约有10%——20%的脑膜炎存活者有诸如智力迟钝、听力损害、截肢等严重的永久后遗症。这些后遗症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梁嫣然教授通俗打比方说,流脑细菌对人体大脑的破坏,好比细菌要吃东西,可以把脑细胞包括大脑侵蚀掉。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如果病变累及大脑半球表面及颅底,可导致视神经、展神经、动眼神经、面神经及听神经等脑神经损害,严重者可累及脑实质,出现休克会引起肾衰竭、脑缺血等重要器官的缺血,预后较差,因此有的幸存者会残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和残疾。

和很多传染病一样,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 广东省成人接种门诊。/ 图:作者摄

目前,我国免费接种的免疫规划疫苗有A群多糖、A群C群多糖流脑疫苗,要求适龄儿童在6月、9月龄接种A群流脑多糖疫苗,3岁、6岁加强接种A+C群流脑多糖疫苗。

近几年,新的四价流脑结合疫苗问世并在中国上市,覆盖A群、C群、Y群、W135群,扩大了疫苗的血清群保护范围,目前要求在自愿自费的情况下进行接种。

彭劼教授表示,成年人感染脑膜炎奈瑟菌致病的风险虽然比2岁以下儿童低很多,感染后多数会成为无症状带菌者,但一旦成为携带者,这会给身边的儿童和其他高危人群带来严重的健康威胁。因此推荐成年人中年龄大的、患有基础疾病的等流脑感染高危人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建议接种四价流脑疫苗,加强防护。

两位专家提醒,每年2—5月是流脑的流行季节,公众不要掉以轻心,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最好戴口罩,同时勤洗手,居家开窗通风。最重要的是,个人要增强免疫力,保持均衡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疲劳。一旦出现高热、头痛之后出现呕吐、皮肤大面积瘀点/瘀斑等症状尽快就医切勿拖延。

作者|叶芳

排版|深深

通讯员|屈理慧、黄睿

来源:39深呼吸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