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一个馒头卖21元,贵不贵?贾国龙罗永浩之争,关键不是预制菜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3 14:40 1

摘要:“一个馒头卖到21元钱是什么概念呢?我知道很多工薪阶层的朋友对这个没概念,只知道它贵。我给你们一点概念,你做一个类比就知道了。”

“一个馒头卖到21元钱是什么概念呢?我知道很多工薪阶层的朋友对这个没概念,只知道它贵。我给你们一点概念,你做一个类比就知道了。”

在提到西贝产品定价的时候,罗永浩表示米其林两星餐厅卖的胶东酱黑猪肉海参包也就卖28元。

那么,你西贝的馒头是什么做的,竟然可以卖21块钱?

通过直观对比,相信很多人都有了心理倾向,觉得“馒头太贵了、商家太黑”,我认为这是罗永浩对西贝非常致命的一击。

21元买个馒头确实说不过去,我去西贝找过了,发现这个馒头已经没有了,现在的馒头叫“手工戗面馒头”,售价三块九,不知道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西贝一个馒头卖21元,贵不贵?贾国龙罗永浩之争,关键不是预制菜

预制菜真反对不了,罗永浩也不行,实际上他也说了不反对预制菜,他要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

关于预制菜的事很多人都说过了,但我认为重点还是在于价格,因为价格跟消费者的利益相关,也是消费者去一个餐厅最重视的三大因素之一(口味、价格、服务)。

至于位置和环境其实也包含在服务里面,我曾跟朋友一起驱车几十公里去郊外的小饭店吃地锅鸡,环境和服务都一般,价格也很贵,但去的人非常多。

这就是说明大家都嘴馋,开饭店还是要靠口味来赢得客户的支持,这也是“磨好豆腐”的道理。

多年前第一次去西贝吃饭感觉无论菜品口味还是价格都还可以,后来再去就体验不太好,于是很久不去了。

最关键的就是感觉不划算,量少价高,一盘小炒牛肉5个人几筷子就没了,必须点双份才行。

一个愿意卖,一个愿意买,这就是市场:关键是找准目标客户!

关于21元馒头的事,其实在几年前就引发过热议,比如21年时候就有人批评西贝这个价格不聪明:

“一个馒头21块,一个花卷33块,定价不够聪明。这么高的价格,就是富人群体吃,但现在的富人又不吃主食,菜吃饱了没工夫吃主食。真正吃主食的是中产阶级。”

只能说目标客户不一样。只要有人愿意买,那这个价格就是对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谁也说不了什么。

但从这个“古法戗面馒头”下架来看,西贝也是意识到了这个价格缺乏足够的价值支撑。当时西贝方面曾表示价格问题是老生常谈,“(这个馒头)背后有一些食材的故事,可能还缺乏消费者(对西贝)的一个认知”。这跟“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论调差不多了。

从现实来看,教育市场的最后基本都是被市场教育了。

不只是西贝一家的问题,现在的餐饮业普遍面临很大的挑战。

看西贝莜面村的年销售额就知道,西贝面临盈利增长的问题,但现阶段餐饮业整体都有“成本涨、赚钱难”的压力。

跟开饭店的朋友交流,他们说从23年就感觉很难了,原来瞧不上直播的老板也纷纷开了直播,希望为饭店引流,生意确实难做。

当然在最不景气的时候也有生意红火的饭店,这就是市场在选择了。位置、服务、环境、价格、菜品、口味等,都影响到消费者的体验。

何况还有外卖的冲击,我看一些老板主打低价套餐,这其实涸泽而渔,消费者去了后体验不佳,就觉得自己成了冤大头,然后给差评,这样还不如不做呢。

一家店面临经营压力,而西贝是全国近400家店,员工约17000人,每一天的成本都是不小的数字。如果是走中高端路线,那需要找准目标客户群体,靠真材实料、物有所值来赢得客户信任,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

毕竟,市场是一个残酷无情的雇主,甚至最忠实的仆人也会被他解雇,而且没有一分钱的遣散费。#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私家视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