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A股市场又上演了一出好戏。人形机器人概念股集体暴动,横河精密开盘7分钟就封死20%涨停,三花智控、鸣志电器等个股也纷纷涨停。体育板块更是夸张,指数一度暴涨逾11%,创下两年新高。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因为重庆"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
今天A股市场又上演了一出好戏。人形机器人概念股集体暴动,横河精密开盘7分钟就封死20%涨停,三花智控、鸣志电器等个股也纷纷涨停。体育板块更是夸张,指数一度暴涨逾11%,创下两年新高。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因为重庆"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产业政策利好所致。
但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手,我深知这些新闻不过是市场情绪的催化剂而已。真正推动股价上涨的力量,往往在新闻发布前就已经悄然布局。特斯拉开通"TeslaAI"官方微博展示人形机器人产品时,那些聪明的资金早就完成了建仓。
一、新闻的滞后性与市场的"抢跑"特性
我常说,新闻是市场最滞后的指标之一。A股市场有个独特的"抢跑特性":国外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而我们的市场则是打提前量,提前埋伏,提前炒作。等到利好真正发布时,往往就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
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散户总是操作不好。他们根据新闻做决策,殊不知那些赢家赢的不是预测能力,而是信息差。缩小这种信息差的关键,在于观察真实的交易行为数据。毕竟所有因素最终都会反映在交易上。
二、机构如何控制成本
说到交易行为,不得不提机构投资者的操作手法。很多人觉得找好股票很难,其实是因为角度不对。从商业本质看,真正的好股票都有一个共同点:成本可控。就连巴菲特这样的价值投资大师也非常注重成本控制。
机构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持仓成本是否安全,而散户往往只关注能赚多少钱。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散户总是"差一口气就要赚钱了"。对成本没概念,是散户亏损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识别机构的成本区域呢?关键是要观察那些在狭窄区间内反复震荡的股票。这种震荡往往是机构在做成本的过程。通过大数据工具分析交易行为特征,就能发现这些蛛丝马迹。
以四方科技为例,在2024年9月底到10月份涨幅超过40%。从数据上看得很清楚:股价尚未启动时,"机构库存"数据已经开始活跃。
这说明机构早有布局意图,之后压着股价不动就是在做成本。一旦成本降下来,拉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小盘股也是如此,不是所有小盘股都会涨,只有那些机构完成成本控制的才会表现突出。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比如曾经的川普概念股川大智胜:
在第一个涨停板前,"机构库存"数据就已经活跃了。而有些中小盘股如华统股份:
由于机构没有做成本的机会,股价只能短暂上涨后回落。
回到今天的人形机器人和体育板块异动。表面上看是政策利好推动,但实际上这些板块中的龙头股早在一个月前就出现了"机构库存"数据活跃的迹象。今天的暴涨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散户看到新闻后追高买入却经常被套。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新闻背后的交易行为数据变化。真正的机会往往出现在新闻发布前,当新闻刷屏时,聪明的资金可能已经在考虑获利了结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单纯依靠新闻做决策已经远远不够了。我们需要更深入地理解市场运行的本质规律,关注那些能够反映真实交易行为的数据指标。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
来源:风吟鹤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