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儿子休学当“混混”后,我才明白,最愚蠢的教育就是“无条件尊重孩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00:17 1

摘要:自从有了儿子,我就把专家说的“父母爱孩子,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奉为核心,满心想着,一定要做个开明的好爸爸,可没想到,这“无条件”的尊重,竟把儿子“养废”了。

从“尊重”到失控

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可真轮到自己当爸爸,才明白这养娃的路,满是荆棘

自从有了儿子,我就把专家说的“父母爱孩子,首先要懂得尊重孩子”奉为核心,满心想着,一定要做个开明的好爸爸,可没想到,这“无条件”的尊重,竟把儿子“养废”了

儿子小时候,那也是天真可爱,可随着他慢慢长大,问题就接踵而至。他变得越来越任性自私,完全不懂得体谅我们的辛苦。我对他越是尊重,他的脾气就越大。

有一天,儿子又在房间里大发雷霆,对着刚进去想问问他情况的奶奶吼道:

“谁让你进我房间的!出去!”

我赶紧跑过去,强压着怒火说:

“儿子,你奶奶也是关心你,你这样说话太没礼貌了。”

儿子却眼睛一瞪,梗着脖子说:

“你别管我,我想怎样就怎样!”

我气得浑身发抖,可还是耐着性子说:

“好好说话,奶奶年纪大了,你……”

话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打断我:

“我不想说,你别烦我!你唠叨够了没!”

看着他那嚣张的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要说儿子的变化,还得从去年说起。那时儿子上高一,因为打篮球摔的胳膊骨折了,在家歇了半个多月。回到学校后,我就发现他不对劲了。学习一直跟不上,成绩直线下降,和同学的关系也处得一塌糊涂。老师好几次把我叫到学校,皱着眉头说:

“你儿子一上课就心不在焉,根本听不进去课,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我心里又着急又担心,赶紧给他找了一对一的辅导老师,可儿子就提不起一点劲,辅导效果也不明显,成绩还是老样子。

只要一提上学,儿子就皱着眉头,捂着脑袋说:

“我头疼。”

我和妻子带着他跑了好几家医院,各种检查做了个遍,也没查出啥问题。我实在忍不住了,把他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大声吼道:

“你看看你,整天这个样子,再出什么幺蛾子,看我怎么收拾你!”

儿子低着头,一声不吭,我以为他听进去了,可没过几天,他就又开始三天两头地请假,还一脸痛苦。

我一开始还安慰自己,孩子生病耽误了学习,跟不上也是正常的,得尊重他,现在这样只是暂时的。于是,我就尊重了他的意思,给他请了半个月的假,让他在家自己复习。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儿子学习没长进,反而越来越叛逆了,心思全在手机和游戏上,整天捧着手机看视频、看直播。一让他学习,他就满脸不耐烦地说:

“我知道自己该干嘛,你能不能别老盯着我!”

后来,好不容易能回学校了,他却开始频繁逃课,有时候晚上很晚也不回家,打电话也不接。有一次,他半夜才回来,我气得冲上去问他:

“你去哪了?这么晚才回来,你知不知道我们有多担心!”

他却一脸无所谓地说:

“你们操心那么多干嘛,我自己的事,用不着你们管?”

从那以后,儿子的脾气一天比一天大,动不动就跟我们顶嘴、发脾气,连爷爷奶奶都不放在眼里。每次吃饭,不是嫌饭菜不好吃,就是故意跟我们吵架。有一次,就因为我说了他一句:

“别光顾着玩手机,多吃点饭。”

然后摔门而去,把家里的玻璃都震得嗡嗡响。

一天早上,我起来发现他又没去上学,还在屋里打游戏。我当时就急了,冲过去一把夺过他的手机,大声吼道:

“你又没去上学?”

他头也不抬,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

“嗯,不想去。”

“什么叫‘不想去’?学校是你想不去就不去的?”

我的声音开始提高。他终于转过脸,眼神冷漠:

“我已经申请休学了,你们别管。”

我脑子“嗡”的一声,怒火瞬间冲上来:

“谁他妈给你的权利?”

他冷笑一声:

“我的事,我自己说了算。你们不是一直说尊重我吗?现在怎么不尊重了?”

我哑口无言。

是啊,我和他妈一直信奉“尊重孩子”,从小到大,他想做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可没想到,这份“尊重”换来的,是他越来越任性、自私,甚至现在连学都不上了!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儿子就完全不受控制了,开始不管不顾地沉迷在游戏里,黑白颠倒地玩。不玩游戏的时候,他就出去找那些所谓的“朋友”鬼混,整天不见人影,经常半夜才回家。一回家就钻进屋里玩游戏,除了吃饭上厕所,根本别想见到他人。

原来“尊重”不是“放纵”

那晚,我翻来覆去睡不着,终于打开电脑,搜索“孩子厌学、沉迷游戏怎么办”。

一条条信息看下来,我才发现,原来我和妻子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我们把“尊重”当成了“放任”

心理咨询师告诉我,真正的尊重,不是让孩子为所欲为,而是在规则内给他自由

我们给了他“自由”,却没教他“责任”;我们尊重他的“选择”,却没让他明白“后果”。

于是,他以为世界就该围着他转,学习可以逃避,规则可以无视。

在学习上,我曾一味地尊重儿子的意愿,任由他自己安排学习时间。有一次,我看到他坐在书桌前,面前摊着书本,可眼睛却一直盯着手机,我走过去轻声说:

“儿子,先把手机放下,专心学习。”

他却满不在乎地说:

“我知道,我心里有数。”

结果,他却养成了拖延学习的坏习惯,把时间全都浪费在了游戏上。我一直认为,作业是他自己的事情,不需要我过多干涉,然而,却导致他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缺乏了学习动力。

儿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我也始终保持“尊重”的态度:

“不喜欢就不做,你自己说了算。”

有一次,学校组织运动会,老师希望儿子参加长跑项目,可儿子却不愿意,我竟然没有鼓励他去尝试一下,而是顺着他说:

“不想去就不去吧。”

结果,却忽略了对他的鼓励和支持。现在看来,这些看似对儿子“尊重”的选择,实际上是对他的放纵和忽视,更剥夺了他学会克服困难的能力,也逐渐在儿子心中种下了逃避问题的种子。

当他在高中遇到更为复杂的学习时,这种逃避模式就会进一步放大,他会感到焦虑,对学习力不从心,进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随着学习成绩的逐渐下滑,他内心的能量和自信也被一点点耗尽。他会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达到父母和老师的期望,也无法满足自己内心的标准。

于是,他开始用请假、逃课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压力,并试图在游戏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最后,他不再愿意去学校,也不愿意面对学习的压力,而是选择躲在家里沉迷游戏,直到陷入躺平摆烂的状态。

如果父母什么都以‘尊重’之名而顺着孩子,认为很多都是孩子自己的事,那孩子就觉得全世界都应该为我的感受让步。虽然被“尊重”长大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会更自信有主见,但往往也是“野蛮生长”,过于自我。

从“对抗”到“引导”

为了尽快改变儿子,改善我们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一方面,我安排儿子在基地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调整;另一方面,我也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短短半年时间,儿子不仅在行为和心态上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我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调整教育方式的方法。

我明白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但也要有底线、有规则,要跟孩子约定好规则,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同时,家庭中也要有边界感,懂得边界感,彼此关爱,互不干涉,彼此独立,保持尊重。以前,我总是忍不住帮儿子收拾书包,一边收拾一边责备他懒惰,不及时整理。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没有边界感的体现。我开始尊重儿子的空间和选择,让他自己整理书包,自己安排自己的事情。

我还重新审视了家庭规矩,砸掉一些不必要的、僵化的家庭规矩,给孩子解放出更多的自由空间。我不再强行规定儿子先写作业还是先玩会儿手机,只要不影响学习,让他自己安排时间。

经过基地半年多时间的调整,儿子已经顺利结业回家。我并没有急着催促儿子去上学,还是像以前那样,尊重他自己的想法,让他自己做决定。无论他是选择在家呆着,还是出去找朋友小聚,我都不会过多地干预。我心里明白,现在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孩子,他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一周以后,儿子突然走到我身边,眼神坚定地告诉我:

“爸,我已经想清楚了,我必须要回去上学。”

我惊喜地看着他,问:

“你真的想好了吗?”

儿子用力地点点头说:

“我之前总怕跟不上,怕同学看不起我!我这次重新读高一,我也不怕别人说我了,我管好自己就行了。”

听到这话,我眼泪都快下来了,我紧紧地抱住儿子说:

“好,爸相信你!”

复学快 1 个月了,儿子状态特别好,学习劲头非常足,跟同学关系也处得很好。就在前几天的月考中,儿子出乎意料地取得了班级第 20 名的好成绩。相比之前,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最让我高兴的是,他现在特别懂事,跟我们的关系也和好如初,爷爷奶奶都夸他像变了个人似的

我由衷地觉得,儿子真的成长了,没有什么能比这件事更让我们全家人开心了。这一路陪着儿子走过来,我才真正明白:“尊重”不是放任,而是引导;不是妥协,而是立规矩的同时,给他选择的权利。

孩子需要自由,但也需要边界。

真正的爱,不是让他为所欲为,而是让他在安全范围内,学会对自己负责。

后记:

给其他家长的建议

尊重≠放纵——给孩子选择权,但必须让他承担后果。

规则要坚定,态度要和善——别用吼叫管理,但底线不能破。

让孩子参与决策——比如制定家规时,让他自己提建议。

先修复关系,再谈教育——孩子不听你的,往往是因为你们的关系出了问题。

教育孩子,从来不是一场“控制”与“反抗”的战争,而是一次共同成长的旅程。

来源:戏精小太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