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轨,字士彦,生于公元254年,安定郡乌氏县(属于今日的甘肃省平凉市)人。是汉朝赵景王张耳的后代。也是前凉国的开国之君。张轨在前凉的执政治理功绩,为中原儒家文化西渡传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文/蓝进府
张轨,字士彦,生于公元254年,安定郡乌氏县(属于今日的甘肃省平凉市)人。是汉朝赵景王张耳的后代。也是前凉国的开国之君。张轨在前凉的执政治理功绩,为中原儒家文化西渡传播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张轨出身于凉州士族安定张氏家族,自幼天资聪慧,勤勉好学,精通儒术,举姿文雅端庄,崇尚文德修养。德高学精,美名远扬。但他对自己已有的才学并不满足。其时得知,自己的同乡大学问家皇甫谧隐居于洛阳附近宜阳郡的女几山(现今的宜阳县张坞乡苏羊村)中潜心修学,天下闻名。张轨于是毅然决然的来到女几山投奔皇甫谧门下,拜师求学,博研深造。并落地成家,生儿育女。当年宜阳郡张坞苏羊平泉一带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也是出了名的文化名人聚集中心。孔子曾率弟子两次路经此地,游说讲学,传播儒家治国安邦之宗旨。西汉开国重臣张良也在这里最早修建了天下第一孔庙。并且这里还是道家修行的著名圣地。博学多才的大师皇甫谧在此久居研学,著书立说,成为德高望重名扬天下的隐士。张轨拜他为师,就是敬仰他的仁德与博学。名师出高徒,张轨在皇甫谧的诱导点拨下,德才学得到了不断的修养和提升,名望也越来越大,越传越远,因此颇受当时身居朝堂的中书监张华的赏识。经举荐他便拜别恩师,迈入日渐衰败战乱的西晋政界。最初授太子舍人,后迁升散骑常侍和征西军司之职。由此,开启了他富有传奇色彩的建功立业光辉的一生。
永宁初年(301年),张轨出任护羌校尉和凉州刺史。当时的鲜卑族人在凉州聚众反叛,盗贼倡獗,横行州里,抡劫财物,民怨沸腾。张轨上任后,立即进行讨伐剿灭盗匪,斩首万余人,这才使得凉州局势逐渐趋于稳定。张轨也因此在凉州大显威名。他开始兴学安民,施行仁政,深受凉州百姓的拥戴。太安三年(304年),河间王司马颙和成都王司马颖又相继发动叛乱,张轨派兵数千人东奔京师保卫西晋皇朝天子,解除了可怕的京城危机。
永兴年间(304年一305年),鲜卑贵族若罗拔能反叛骚乱,威胁皇室政权。张轨派手下大将司马宋配前往征讨叛乱,斩杀若罗拔能,俘获十余万人,又一次平息了西晋王朝的国内危机。于是张轨名声,又大震朝野。晋惠帝对张轨的忠君爱国之举大喜过望,派遣特使任命张轨为安西将军,并加封安乐乡候,食邑千户。张轨护国有功,安居凉州,整顿地方,稳定州郡,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太平景象。兴之所至,张轨便开始大规模扩建由匈奴人早年修筑的姑臧都城。其城南北长七里,东西宽三里,地势犹如龙形盘踞之状,所以又称卧龙城。至此,张氏一族在河西一带的霸主基业已积垫形成。
永嘉二年(308年),王弥侵犯洛阳都城,京师告急。张轨派手下大将北宫纯和张纂,马鲂,阴浚等率凉州军马数万人驰援京师,打败王弥,解除了京师之危。不久后又在河东击败刘聪的进攻大军。当此时,京师有歌谣道:“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意在传诵张轨护驾保国之壮举,多次挽江山于既倒,转危难于平安。晋怀帝司马炽因张轨护国有功而嘉奖其忠贞,进封他为西平郡公,张轨推辞不受。当时天下大乱,各方诸候不听朝廷使命,张轨却派遣使者朝贡皇帝,每年四季,从不废止。张轨对西晋的忠君爱国之大举,得到西晋皇帝的倍加赞赏,一再降诏封爵,慰劳犒军。
永嘉二年,张轨中风之后不能说话,命儿子张茂代管凉州。酒泉太守张镇暗中召引刺史贾龛欲意取代张轨之职,秘遣使者到京师请求尚书郎曹祛任西平太守,图谋构成相依互佐之势,又派使者到长安告诉南阳王司马模让贾龛取代张轨,而贾龛也准备接受这一任职,其兄责备贾龛道:“张公是当今名士,在凉州威名卓著,你又有何德何能可去代替他!”贾龛听了哥哥的话后方才打消这一念头。朝廷曾又任命侍中爰瑜为凉州刺史。治中杨澹得知后,快马奔驰长安,将自已的耳朵割下来放到盘子上,苦谏张轨遭人陷害之内情。南阳王司马模幡然醒悟,急又上疏朝廷制止了更换刺史之事。张轨心系凉州百姓安危而并非贪恋官位。他对这许多事非常无奈,又感慨颇多,便打算派主簿尉髦拿着疏表进京面圣,同时又准备辞官谢任,归隐宜阳老家歇息养老。但因他心系凉州百姓之苦,又不忍置身事外。故尔,不曾放弃凉州刺史之职。不久,张轨任命其长子张寔为中督护,率兵讨伐不断生乱的张镇势力。斩杀其党羽中的铁杆瓜牙曹祛,凉州境内这才趋于稳定。张轨能为百姓福祉而勇于担当的精神,类同于范中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德,这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的充分展现。
张轨拥有的实力,是在一片混乱不堪的时代中凭借自已治国理政的能力和军事谋略逐渐形成的。他的卓然崛起,也是趁着西晋王朝出现的“八王之乱”契机而成就的,他凭借自已的德学威望和军事才能割据一方,安抚百姓,整肃军力,平定了凉州境内的张镇之乱,收容了各方流民散户,倾凉州之全力拥戴当时濒临灭亡的西晋君主晋愍帝司马邺支撑残局。抵抗并击溃匈奴部落刘渊的汉赵之军,呵护并暂缓了西晋皇室皇权败亡的时间。因他功劳巨大,被危难中的晋愍帝封爵为西平郡公。名为郡公,实则已是西凉之王。因为张轨并不在西晋王朝的权力中心,只是统辖一方的凉州牧,所以他也只能凭自已的文韬武略和治国理政能力保一方平安,使当地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初始形成的西凉国实为国中之国。使乱世纷争之中相对保持了一隅安宁之所。这实实是百姓之福,国家之幸!
张轨虽然力挺西晋王朝这座面临崩塌的大厦,但终究还是势单力薄,无力回天。314年张轨在西凉国病逝,终年六十岁。张轨去世两年后的316年,西晋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晋愍帝被刘裕所杀,西晋灭亡。历史的车轮滚进战乱经久不息,政权更迭频繁的十六国时代。张轨倾心尽力组建起来的西凉国也乱中求安,占有了不可小觑的一席之地。张轨垫定了坚实基础的前凉之国在乱世之中强力生存,历经五帝八主,享国五十九年。若从张轨主政凉州政务算起,共计存在七十六年。是西晋灭亡后十六国时代中政权存在最长的一个国中之国。前凉国虽然是历史上一个国运短暂的小国,但说说它的与众不同的存在感还是大有必要的。所以在此一提,希望大家能看到从宜阳走向历史舞台上的第一个小国帝王张轨,以及由他创立的前凉小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发出和存在的那个光点。虽然并不怎么耀眼,但也曾照亮过一片光明。
(本文根据网上有关资料整理而成。)
作者简介:
蓝进府 祖籍:宜阳县锦屏镇马庄村人。现居于宜阳县城关镇红旗中路。1987年曾有短篇小说《朦胧岁月》在洛阳《牡丹》文学刊物上发表。同年《小说月报》第七期转载。二0二0年,曾在中国《民间文学》第十期刊物上发表《锦屏山与黄瓜园的传说》。
来源:一轮明月皎洁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