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条新闻发生在英超(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财大气粗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控股的纽卡斯尔联足球俱乐部,在夏季转会市场上屡屡碰壁,不仅看中的目标球员被其他俱乐部抢走,还被迫把当家球星伊萨克卖给了利物浦。要知道,伊萨克在上个赛季是纽卡的头号前锋,这让不少纽卡球迷直呼心
转自:经济日报
最近有两条体育新闻引发关注,不过它们并非来自赛场,而是与钱有关。
第一条新闻发生在英超(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财大气粗的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控股的纽卡斯尔联足球俱乐部,在夏季转会市场上屡屡碰壁,不仅看中的目标球员被其他俱乐部抢走,还被迫把当家球星伊萨克卖给了利物浦。要知道,伊萨克在上个赛季是纽卡的头号前锋,这让不少纽卡球迷直呼心痛。
第二条新闻来自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美国媒体爆料,篮球明星伦纳德在多年前加盟洛杉矶快船队时,曾签订过虚假代言合同或商业合作,从而获得额外收益。
两条新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都指向体育产业的一个关键词——财务规则。
先看纽卡这件事。让其在转会窗口吃尽苦头的,是英超于2013年推出的财务监管措施——PSR(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规则)。其核心条款是:英超俱乐部在一个“滚动3年期”内的亏损总额不能超过1.05亿英镑。所谓滚动3年期,就是一个始终覆盖最近3年的时间窗口,不管在哪一年结算,都必须保证3年总账不越过红线。此外,如果英超球队要参加欧足联旗下的赛事,还必须遵守欧足联版本的财务规则——FSR(财务可持续性规则)。根据该规则,球队的工资开支不得超过俱乐部营收的70%。如果球队老板很有钱,是不是可以随时大手笔注资解决问题呢?答案也是否定的。PSR对于老板注资的方式、额度都有明确限制。
头戴这几道“紧箍咒”,各支球队都只能小心翼翼地花钱,避免越过财务红线。因为如果违反了PSR和FSR,后果很严重:可能会遭到罚分、禁止转会,甚至吊销参赛资格。
再说伦纳德。这件事涉及NBA最重要的财务规则——工资帽制度。所谓工资帽,顾名思义,就是一支球队的球员总薪资有一个上限。尽管NBA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为工资帽制度设定了一系列特殊条款,但总体思路不变:球队的薪资总支出必须得到控制。某球队的工资总额如果超过工资帽,就要缴纳高额罚金,这些罚金会重新分配给支出没有超过工资帽的球队。设置这套制度的初衷是让小市场球队有充沛的资金参与竞争。
不过,也有一些球队试图寻找制度漏洞。比如,有些球队能拿出手的工资额度有限,又想得到超级球星增强实力,于是就想出了阴阳合同等招数——明面上遵守工资帽制度,背后以其他方式给球员“找补”一些利益,以此吸引球员加盟。NBA对于此类行为几乎零容忍。这也就解释了伦纳德这件事为啥在体育圈引发这么大反响。因为一旦坐实,球员和球队都将受到重罚。
有人会问,球队老板自愿花钱吸引球星,提升球队实力,让比赛更精彩,这不是好事吗?事情没这么简单。注资虽好,但绝不是多多益善。一系列财务规则并非凭空设立,而是多次惨痛教训的产物。
20世纪90年代末,意大利足球联赛正值巅峰,面对火热的球市氛围,一些球队老板选择加大投资,快速提升球队实力。当时,从联赛主办方到球队,几乎都没有财务规则意识。拉齐奥队老板克拉尼奥蒂凭借旗下食品集团的大量资金,为球队引进众多球星,球队实力大增,并在2000年夺取意甲冠军,一时风光无两。然而辉煌的背后是脆弱的财务根基。随着克拉尼奥蒂旗下公司遭遇经营危机,资金链很快出现问题,球队的输血渠道骤然中断,不得不连续出售核心球员,成绩随之一落千丈。球迷们这才惊觉,那座冠军奖杯原来是债务堆砌的幻影。
英格兰的利兹联队也有过类似经历。球队为了快速提升实力,不惜透支未来转播收入和大额贷款,高价引入明星球员,然而球队在赛场上的表现没有达到预期,导致收入不足以覆盖运营成本,最终被债务压垮,短短几年沦落至降级。
进一步看,即便某支球队背后的“金主”实力着实雄厚,能长期大额注资,对联赛生态来说也不是好事。球员特别是顶尖球星是一个存量市场,如果某支球队短期内凭金钱囤积球星,其他球队的实力必然会被削弱。联赛格局很快会两极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无力,悬念荡然无存。没有悬念的比赛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会下滑,最终损害赛事的商业价值。
英超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最成功的体育联赛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其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与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以2024—2025赛季为例,英超联赛总收入超过70亿英镑,奖金池高达28.4亿英镑,分给20支球队,每队最少都能拿到上亿英镑。冠军利物浦获得约1.8亿英镑,垫底的南安普顿也分到1.109亿英镑,足够覆盖全队6000万英镑的年薪支出。
收入分配均衡,支出又有规则限制,如此机制最大程度保障了各支球队健康运营,避免球队之间的实力差距过度拉大,联赛整体的吸引力和观赏度不断提升,商业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越来越高的商业价值转化为越来越强的盈利能力,进而反哺各支球队,形成良性循环。据统计,英超转播收入30年来增长了100多倍,现在每年为英国贡献超过80亿英镑经济产值,创造40亿英镑税收和10万个就业岗位。
随着体育产业不断发展,许多体育联赛都在逐步完善各自的财务规则。虽然规则名称和具体条款有很大差异,但目的却殊途同归:防止资本过度集中在少数球队,导致比赛竞争性减弱。
纽卡在转会市场上的窘境,或许让球迷们失望,但这对球队未尝不是一种保护。财务规则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球队老板们:与其无休止地砸钱买人,不如把更多资源投入青训体系、球探网络和科学管理。这条道路或许更漫长,却更具可持续性。
对观众和球迷而言,财务规则的意义也极其重大。想象一个没有约束的联赛是什么样:豪门球队囤积球星,小球队只能陪跑,比赛结果几乎一边倒。从长远看,这样的比赛必然因结果缺乏悬念而失去观众。毕竟,球迷希望看到的不只是“豪门球队”的压倒性优势,也要有黑马的奇迹和弱旅的逆袭。正是财务规则的存在,才让比赛更加充满未知和悬念。
看似冰冷的财务规则,如同维系体育产业生态平衡的“隐形裁判”。其目的不在于数字上的约束,而是为了让资本运行在制度轨道上,通过抑制投机风险、限制过度杠杆、维护竞争平衡、保护相关方利益,引导资本投向长期价值。没有财务规则,体育可能沦为赤裸裸的金钱游戏。有了财务规则,比赛的竞技性才能够提升,球迷的热情才得以延续,球队、联赛和体育产业才有健康的未来。(经济日报记者 袁勇)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