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兄弟,现在‘开盒’风声紧,你要真想查,一次要收5000元。”继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持续发酵之后,中国工业报依旧通过搜寻“私家侦探”的方式,找到了继续“开盒”的渠道。原来,“开盒”早已算不上隐秘阵线,即便风声正紧,也拦不住有人铤而走险,并趁机涨价。
“兄弟,现在‘开盒’风声紧,你要真想查,一次要收5000元。”继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开盒”事件持续发酵之后,中国工业报依旧通过搜寻“私家侦探”的方式,找到了继续“开盒”的渠道。原来,“开盒”早已算不上隐秘阵线,即便风声正紧,也拦不住有人铤而走险,并趁机涨价。
所谓“开盒”是网络暴力的一种,与“人肉搜索”相似。通过提供某个互联网用户的社交媒体账号,“开盒”机构可以查到用户的其他个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等。
上述“私家侦探”所称的“风声很紧”,源于百度副总裁谢广军女儿引发的“开盒”事件的发酵:3月17日,百度副总裁谢广军之女因在社交平台与人争执后曝光对方隐私,引发“开盒”事件轩然大波。3月20日,百度召开媒体沟通会,其安全负责人陈洋通报调查结果:通过系统日志审计排除内部人作案可能,最终锁定境外“社工库”为信息源头。所谓“社工库”,即境外社交平台Telegram上的社会工程学数据库服务。“社工库”是怎么掌握中国境内互联网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的呢?这一事件掀开了数据泄露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开盒’所依靠的境外‘社工库’,存在时间远远早于中国网络安全法颁布的时间。”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2010年前后成立,人人网、博客等传统互联网时期的社交媒体则更早成立,不排除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是在社交媒体业态形成的早期,被泄露到境外“社工库”的。
“社工库”提供的“社会工程学数据库服务”包括电话号码、通话记录、银行账户、结婚记录、车辆登记、酒店预订等个人隐私信息。花高费用还会提供更敏感的信息,如护照图像或地理位置记录。
“社工库”之所以在Telegram上出现,源于此网站的“暗网”特征:设计核心是端到端加密、“阅后即焚”和去中心化的架构。上述加密功能不断被全球黑产利用,例如个人信息交易、非法商品买卖等。
朱巍告诉中国工业报,据他了解,有人尝试通过一个微博早期用户的账号,在“社工库”里查询账号主人的个人信息,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办到了。“这些人直接在名为‘社工库查询’之类的QQ群和微信群里谈业务,交易也明目张胆地使用微信支付。”朱巍说。
值得警惕的不仅是“业务洽谈”和交易支付的半公开化,中国工业报了解到,当下已经存在一条教未成年人如何“开盒”的生意链条。朱巍告诉中国工业报,公开售卖“开盒”技巧,并且“教到你会为止”的内容,在所谓“社工库查询群”已经司空见惯,“主要围猎对象是十几岁追星的女孩子,因为大部分这个年龄的女孩子都有偶像,也就天然地在‘饭圈’里。”朱巍说。
所谓“饭圈”,谐音自英文的Fans,表面意思是粉丝群,“饭圈”文化则是指不同明星的粉丝之间公开骂战等不良文化现象,“饭圈”中没有和谐相处、存异求同,而只有“引拉踩站”,要么站过来,要么就是敌人。“终极的罪魁祸首,还是‘饭圈’文化。”朱巍说。
中国工业报通过简单搜索发现,在近日的舆论声势之下,以“社工库查询”为名的账号大都已经偃旗息鼓,然而,“社工库”服务依旧还在,只不过换了一种名义:比如私家侦探。
搜索“私人侦探”“私家侦探”字样,就能在微信中出现一系列公众号或视频号。“社工库”在这里复活,“开盒”在这里继续。
中国工业报向一家位于成都的“私家侦探”机构提出查询服务。这位“私家侦探”表示,如果只是用于私人用途,且没有“伤害性目的”,则“可以帮忙”:“你需要提供被查询人的姓名和手机号,最好还有她一些社交媒体账号。”该人士表示,最近风声太紧,查询一次需要5000元。
朱巍告诉中国工业报,他所了解到的“社工库查询”服务,有的年费不过2000-3000元,单独查询一次的费用,较便宜的可以低至几百元。与之相比,成都这位“私家侦探”叫价5000元,行情看涨可见一斑。
这位“私家侦探”还告诉中国工业报,他的团队遍布全国,目前有上百人,之所以能“开盒”,是因为在一些关键部门“打通了关系”,当笔者继续询问具体是哪一层级的关系时,该人士表示不宜透露。
“私家侦探”除了能“开盒”,还有跟踪业务。“跟踪业务针对的是婚内出轨,或者公司人员对外泄密的情况。”该人士表示,只要能提供被跟踪人的家庭住址,或工作地址,以及常用的交通工具,他的团队就能在几天之内完成任务。“跟踪的费用按天计算,每天5000元。”
“私家侦探”和境外“社工库”都是“开盒”的渠道,“私家侦探”也可能使用的就是“社工库”,也可能另有其他的信息来源。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虎告诉中国工业报,所谓在“关键部门里有关系,极有可能是民政部门。“只有民政部门能准确查询到一个人的婚姻状况,公安部门不如民政部门方便,已婚人士必须迁移一次户口,才能被公安部门看到婚姻状况的变化。”
针对“开盒”引发的监管问题,朱巍表示,目前在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框架下,相关法律法规已经足够完备,但在移动互联网早期已经泄露至境外的数据的确已无法追回,此时需要重点留意和清理的是“开盒”的渠道。“具体哪些人,哪些机构在提供‘开盒’服务,这些账号背后是哪些公司或个人?应当严格清查。”
朱巍认为,更应密切注意的是开发“开盒”课程和教授“开盒”技巧的人,如果这些人正在技术层面破解和破坏国家的网络安全体系,就应当从重处理。
针对“私家侦探”所从事的“开盒”业务,中国工业报采访了位于湖南长沙的河先生,河先生常年在公安系统工作,担任过刑警和交警两个警种。“跟踪本身涉及两个法律问题:直接侵犯人身安全和窃取个人隐私。我国早已经出台了规定,严格禁止私人侦探。”
根据公安部1993年颁布实施的《关于禁止开设“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的通知》,我国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办各种形式的“民事事务调查所”“安全事务调查所”等私人侦探所性质的民间机构。就在2025年2月,媒体报道了一起案件:私家侦探提供了一位女子离家出走后的位置信息后,被丈夫找到并打死。最终法院判决:私家侦探四人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判处三年至四年不等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月28日,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公布,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进一步深入治理常用服务产品和常见生活场景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典型问题,包括APP、SDK、智能终端、线下消费场景等渠道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着力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来源:中国工业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