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有礼铸就幸福密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6:35 1

摘要:和着“乡音”,带着“泥味”,文明宣讲走进田间地头;暖着人心,聚着民心,文明实践的“种子”播撒千家万户;移了“旧俗”,焕了“新风”,文明之风遍地开花,《镇安文明有礼二十八条》自发布以来,多措并举,探索形成“335”工作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域、全民参与的文明建设体系

和着“乡音”,带着“泥味”,文明宣讲走进田间地头;暖着人心,聚着民心,文明实践的“种子”播撒千家万户;移了“旧俗”,焕了“新风”,文明之风遍地开花,《镇安文明有礼二十八条》自发布以来,多措并举,探索形成“335”工作模式,构建了覆盖全域、全民参与的文明建设体系,助推文明培育常态化,走出了一条以“小切口”推动“大文明”的镇安路径。

聚焦“三个引领”,凝聚文明共识。在青铜关镇丰收村,党员胸前的徽章在文明实践中熠熠生辉,“党员包片责任制实施后,我们带头清理了村里23处卫生死角。”老党员陈德富边说边展示手机里的整治对比图。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通过党员“亮身份、践承诺”活动,带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明出行等。同时注重示范引领,进行“有礼镇村”“有礼企业”“有礼小区”“有礼家庭”等有礼细胞建设,以身边人、身边事带动一群人,让群众切实看得到、摸得着、有标杆、能学习。制度引领则让文明有礼有迹可循。制定《村规民约实施细则》《文明积分兑换办法》等相关条例,将垃圾分类、节俭办宴等纳入积分管理,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形成“文明有价”的良性循环。

着眼“三级队伍”,激活治理动能。“听着渔鼓调,记着文明条”,在米粮镇,这句话已然成为百姓的口头禅,由当地非遗传承人组成的“栗乡文艺轻骑兵”将文明新风编成渔鼓戏,足迹遍布17个村。镇安县坚持将队伍建设作为文明实践的有力抓手,全面推进队伍多元化、专业化建设,健全建强三级队伍,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1 支总宣传志愿服务队,团委、妇联、文联、工会、文旅、司法等部门成立6支志愿服务分队,15个镇街则成立15个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下沉党员干部、先进模范、本地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等的作用,不断拓展“专职+兼职+志愿者”三合一的队伍体系,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立足“五小服务”,贴近民生需求,绘就幸福图景。以文明实践“五小服务”为载体,广泛开展小宣讲、小演出、小公益、小推广、小义诊等活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镇安文明有礼28条”的学习与践行。春日的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一场“院落微讲堂”正在百年核桃树下开讲,文明实践志愿者手持《镇安文明有礼二十八条》宣传手册,用方言俚语讲着“喜事新办省心省力”的道理,引得村民们频频点头。“小课堂”传大道理,让文明理念内化于心;情景小剧、快板舞蹈、小品小戏等节目寓教于乐,再穿插进行义诊、技术咨询、便民服务等,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真正推动文明实践服务到一线;同时,文明家园我来爱、文明出行我遵守、文明用餐我带头等系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礼仪在全县蔚然成风。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近年来,镇安县积极探索文明培育与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同频共振新路径,坚持以“三个引领”把准方向,用“三级队伍”打通脉络,借“五小服务”浸润民心,让《镇安文明有礼二十八条》成为群众共识,让文明之花开遍阡陌巷尾,持续引领文明风向标,让精神文明建设更有内涵、有温度、可持续,使文明有礼逐渐内化为小城镇安的发展基因。(杨丽华 郑琳)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