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1645年,清军挥师南下,铁骑踏入扬州,一场血雨腥风随之而来。
据史书记载,当时清军“十日不封刀”,扬州一夜变人间炼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整整八十万人就此丧命。
如此惨烈的屠城,让后世闻之色变。
然而,这场浩劫背后,真的只是简单的战乱残酷吗?为何屠戮如此之狠?
公元1644年,昔日歌舞升平的大明帝国迎来了最后的时刻。
4月,在经历了漫长的煎熬后,崇祯皇帝终于在景山自缢身亡。
自此,这个昔日辉煌的王朝宣告灭亡。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一位名叫朱由崧的藩王在南京拥立自己为新君,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
他试图重振旧日荣光,挽救明室的衰败。
然而,这位崭新的君主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的能力,面对如山的困境,他显得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他将自己沉湎于享乐之中,对朝堂上的腐败和民间的疾苦熟视无睹。
举国上下,人心惶惶,谁都在猜测,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还有谁能够挺身而出,担当大任,为黎民百姓遮风挡雨、保一方平安?
1645年4月,整个南明王朝的命运迎来了转折点。
在北方的清军主力开始南下,直逼江南。
为首的将领是一位善战的猛将,名叫多铎,手下带领着五万精锐之师。
他们的目标,正是南明的重镇——扬州。
顷刻之间,一场攸关生死存亡的战役在所难免。
扬州城的守护重任,落在了一位铁骨铮铮的知府身上,他就是史可法。
这位官员,一生刚正不阿,从不阿谀奉承。
他敢于直面权贵,敢于伸张正义。
因为他的刚直,人们亲切地称呼他"铁面无私"。
当敌军兵临城下的时候,史可法深知,扬州的安危,不仅仅事关一座城池的存亡,更关乎整个南明王朝的命运。
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背水一战,率领全城军民,誓与扬州共存亡。
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面对一支数倍于己的强敌,史可法没有丝毫退缩。
他紧急召集了城中所有的守军,让人意外的是,这只军队的人数竟然只有区区万余人。
但就是凭借着这点兵力,在史可法的带领下,这群将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
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清军凶猛的进攻。
城内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他们纷纷拿起了手中的锄头、镰刀,化身民兵,和守军们肩并肩地战斗在城墙上。
那一刻,全城上下,一心同体。
然而,天不亮人愿。
孤军奋战数十日后,扬州城终究抵挡不住敌人的疯狂进攻。
在那个悲壮的时刻,扬州城破,史可法也壮烈殉国,年仅44岁。
而这,还只是一场人间惨剧的开端……
愤怒的清军终于闯入了扬州城。
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就此拉开了血腥的帷幕。
清军的将领多铎下令,十日之内,城中百姓,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格杀勿论!
可以想象,接下来的十天,对于扬州城的百姓而言,是怎样的人间炼狱。
清军如狼似虎,他们挨家挨户地搜查,不分昼夜,不论贵贱,见人就杀。
手无寸铁的百姓们,连一声哀嚎都还未来得及发出,就被刀剑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清兵们一边杀戮,一边纵火,满城的房屋都被付之一炬。
一时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横尸遍地、血流成河的惨状,空气中弥漫着浓重刺鼻的血腥气味。
这种骇人的场面,在古城的每个角落不断上演。
据史料的惨烈记载,在短短十天之内,扬州城内,竟然有近80万无辜生灵,惨遭杀戮!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在中国历史上,都堪称罕见。
无数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葬送在了刀光剑影中。
他们中,有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孩,有人生正值花季的少年,有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有数不清的妇孺……这场灾难,给每个家庭都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王秀楚笔录惨案 《扬州十日记》遭禁
人们很难想象,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竟然还有幸存者。
一位名叫王秀楚的扬州居民,就在枪林弹雨中,侥幸逃过了一劫。
事后,他决定用笔墨来记录下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于是,一部名为《扬州十日记》的书就此诞生。
在这本薄薄的小册子里,王秀楚以他亲眼所见,记录下了大量触目惊心的细节。
譬如,一个清兵为了抢夺财物,见一个妇人怀中的婴儿因饥饿而啼哭,便恼羞成怒,一刀挥下,骇人的景象令人不忍卒读。
又如,当屠城接近尾声时,大街小巷,尸横遍野,尸体堆积如山。
而在雨水和烈日的双重侵蚀下,城中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久久不散。
即便在百里之外,也能闻到那刺鼻的气味……
然而,这样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真相记录,却遭到了当朝清政府的极力打压。
殊不知,那些残暴的统治者惧怕真相大白于天下,生怕自己的暴行昭告于世。
于是,他们下令悄悄销毁了所有与这段历史相关的文献资料。
《扬州十日记》自然也难逃此劫,沦为禁书。
一时间,这段血泪斑斑的历史,被尘封在时光的缝隙中,无人问津。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转眼之间,昔日耀武扬威的清王朝也成为了过眼云烟。
但历史终究无法被永远尘封。
追寻真相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息。
经过诸多磨难,散落民间的孤本《扬州十日记》终于又重见天日。
尽管时隔百年,但当人们再次翻开这本册子时,那一幕幕血腥残酷的画面依旧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这段悲怆的历史,时刻警醒着后人:战争无情,会将鲜活的生命转瞬间化为枯骨;而人性的贪婪,更是罄竹难书。
同时,它也再一次展现出我们的同胞反抗侵略、捍卫家园时所焕发出的不屈气节。
尽管山河破碎,举目皆是废墟,但扬州军民视死如归、同仇敌忾的悲壮场面,却散发着一种超越时空的伟大光辉。
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这段沉重的历史时,每个人的内心都难免会涌起悲愤交加的复杂情绪。
毫无疑问,那是一段无比黑暗的岁月。
在肃杀的屠刀下,无数鲜活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在乱世的洪流中,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劫难当中,无数扬州军民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谱写下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篇章。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无法改变昨日已经发生的悲剧。
但是,我们应该也必须铭记那历史车轮下每一个血色的教训。
只有直面过往,我们才能真正读懂历史,读懂生命,读懂人性。
让那些惨绝人寰的往事成为我们前行的明灯。
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充满爱与善意的和谐时代。
让战争、屠杀永远成为过去,让美好、希望永驻未来。
来源:麟史通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