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震荡还是熊市开端?全球股市集体 “跳水”,究竟是谁在砸盘?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6:21 1

摘要: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风暴”,股市巨震的程度令人咋舌。各大主要股市纷纷开启了 “跳水” 模式,其跌幅之深,让投资者们的心情也跟着跌入了谷底。

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可谓是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 “风暴”,股市巨震的程度令人咋舌。各大主要股市纷纷开启了 “跳水” 模式,其跌幅之深,让投资者们的心情也跟着跌入了谷底。

全球股市集体 “跳水”,投资者们忧心忡忡,急切地想要弄清楚,这到底只是短期的震荡调整,还是预示着熊市的开端?而在这场股市暴跌中,又是谁在背后砸盘呢?

先看亚洲地区,日本股市开盘就遭遇重挫,日经 225 指数盘中跌幅一度超 8%,创下了 2023 年 10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索尼、三菱商事等知名企业股价跌超 10%,汽车巨头丰田汽车跌幅也超 7%,软银集团更是惨不忍睹,股价跌超 13%。

日本东证金融股指数跌逾 12%,北太平洋银行、山梨中央银行等跌幅超 13%。韩国股市同样没能幸免,韩国 KOSPI 指数开盘大跌,一度跌幅超 5%,刷新 2023 年 11 月以来新低,韩国证券交易所不得不启动 KOSPI 停牌机制,暂停程序化交易 5 分钟 。

再把目光转向欧洲,欧洲股市也未能逃脱这场厄运。德国 DAX 指数开盘后迅速下跌,跌幅近 5%,企业盈利预期的下调和经济增长的担忧让投资者们纷纷抛售股票;英国富时 100 指数开盘后也大幅下挫,创下了 2020 年 3 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脱欧后的经济不确定性和全球贸易局势的紧张使得英国股市承受着巨大压力。

而作为全球金融市场风向标的美国股市,表现更是糟糕。美股三大股指期货早盘跌幅扩大,纳指期货一度跌超 5% ,道指期货、标普 500 期货也均有大幅下跌。

此前美股已连续两日暴跌,道指两日累计跌超 3700 点,纳斯达克指数较历史高点回撤 22%,正式进入技术性熊市。曾经风光无限的科技股也未能独善其身,苹果、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股价纷纷大幅下跌,投资者们对科技行业的未来增长前景产生了严重质疑。

这场全球股市的 “灾难”,其背后的直接导火索便是美国的 “对等关税” 政策。当地时间 4 月 2 日,美国正式宣布全面 “对等关税” 政策 ,这一政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全球金融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

根据该政策,美国对所有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征收至少 10% 的关税,这是一个 “最低基准关税”。对于与美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大约 60 个经济体,更是加征额外税费。

像中国,在原有基础上再加征 34% 关税,实际关税税率抬升至 54%;越南被加征 46% 关税;日本加征 24%;欧盟加征 20% 。这样的力度和广度远超市场预期,此前市场根据其他经济体对美国的超额关税以及超额增值税 (或消费税) 来推测美国对各经济体加征关税的幅度,普遍认为美国对重点经济体征收的对等关税税率将不超过 15%,但现实却给了市场沉重一击。

美国此番举动,声称是为了保护本土产业、缩减贸易逆差、增加财政收入。然而,这一政策无疑是一把 “双刃剑”,在伤害其他国家的同时,也给美国自身经济带来了巨大风险。投资者们敏锐地察觉到,这一政策可能会引发贸易伙伴的报复性关税,进而导致贸易战全面升级。

一旦贸易战爆发,全球供应链将面临断裂的风险,企业的生产和运营成本将大幅上升,消费者物价也会随之上涨,经济增长必然受到严重拖累。从短期来看,市场担忧美国实施的 “对等关税” 会引发贸易伙伴的反制性关税,进而导致贸易战升级。

这种预期促使投资者出于避险本能,纷纷抛售股票等风险资产。而从长期而言,美国的所谓 “对等关税” 实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在作祟,这会导致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上升以及消费者物价上涨,最终可能引发经济滞胀风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全球货币政策一直处于一个宽松的周期,低利率环境为市场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推动了股市的持续上涨。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开始转向。美国自不必说,其一系列政策调整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欧洲央行也在考虑逐步缩减量化宽松规模,日本央行也传出可能调整货币政策的信号。

货币政策的转向意味着市场流动性将逐渐收紧,这对于高度依赖资金推动的股市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资金就像是股市的 “血液”,当 “血液” 供应减少时,股市的 “活力” 自然会受到影响,股价下跌也就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近年来,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剧,成为影响全球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俄乌冲突的持续,不仅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也对欧洲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溢出效应。能源价格的大幅波动、供应链的中断,都让投资者们忧心忡忡 。

中东地区局势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伊朗核问题、巴以冲突等,使得该地区的石油供应面临不确定性。石油作为工业的 “血液”,其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盈利预期,进而影响股市表现。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和,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贸易政策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场的敏感反应 。

这些地缘政治风险就像一颗颗 “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市场的恐慌情绪,导致股市大幅下跌。

经济数据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判断股市走势的重要依据。然而,近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却不尽如人意,给股市带来了较大压力。美国的通胀数据一直处于高位,尽管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加息措施,但通胀压力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高通胀不仅侵蚀了企业的利润,也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甚至陷入了技术性衰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 PMI 数据持续低迷,企业订单减少,失业率上升。

中国的经济数据虽然总体保持稳定,但也面临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如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出口增速的放缓等,这些都对股市产生了一定的拖累 。

经济数据的波动让投资者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变得悲观,从而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下跌。

除了上述宏观因素外,股市自身的技术性调整也是导致此次巨震的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股市经历了一轮长期的上涨行情,尤其是美股,连续多年创新高。

在这个过程中,股市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估值也处于历史高位。当市场上涨到一定程度时,投资者的获利了结需求就会增加,从而引发股价的回调。美股七大科技巨头占标普 500 权重超 30%,其 2024 年推动指数过半涨幅后,市场对 AI 商业化进度放缓的担忧触发抛售 。

一些量化交易策略和算法交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当市场出现下跌信号时,这些交易系统会自动触发抛售指令,形成 “踩踏” 效应,导致股价加速下跌。

信达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尽管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影响较大,但对A股指数的影响可能是一次性的冲击,大概率不会直接终结牛市。

虽然有一些预测对局势表示乐观,但目前来看,断言这是熊市的开端恐怕还为时尚早。虽然全球股市出现了大幅下跌,但市场情况复杂多变。

政策因素如美国的 “对等关税” 政策确实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性抛售,但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后续是否会有调整或缓和的可能,犹未可知。如果贸易紧张局势能够得到缓解,那么股市的压力将大大减轻。

货币政策虽然转向,但各大央行也会根据经济形势进行动态调整。若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不排除央行再次采取宽松措施来稳定市场流动性。

地缘政治风险虽难以预测,但也存在通过外交途径缓解紧张局势的可能性。而且,股市自身的技术性调整通常是阶段性的,当获利盘得到充分释放,估值回归合理区间,市场可能会重新寻找支撑。

然而,也不能对当前的股市暴跌掉以轻心。如果贸易战持续升级,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恶化,经济数据持续走弱,那么熊市的风险将大大增加。

我们还是需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政策动向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发展,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现在赶抄底的,可能是真正的勇士。

来源:财智新言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