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现在挤破头去的海南,古代是“终极惩罚地”,真相太颠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3 11:12 4

摘要:直到我最近查历史资料,直接被惊掉下巴——你敢信吗?现在人人向往的海南,在古代居然是让官员们闻风丧胆的“流放天花板”,甚至宋朝大文豪苏轼、苏辙两兄弟,都曾被“发配”到这儿!

宝子们!每次刷到海南的阳光沙滩,我都忍不住想:这地方也太适合度假了吧? 直到我最近查历史资料,直接被惊掉下巴——你敢信吗?现在人人向往的海南,在古代居然是让官员们闻风丧胆的“流放天花板”,甚至宋朝大文豪苏轼、苏辙两兄弟,都曾被“发配”到这儿! 作为沉迷历史的博主,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海南的“逆袭史”,看完你绝对会对它有新认知!一、古代去海南=“九死一生”?这哪是流放,明明是“单程死亡票” 刚开始查资料时,我真的被古代流放制度吓到了。 流放在古代可是仅次于死刑的重刑,而海南因为地处偏远、到处是瘴气,直接成了皇室眼里“让犯人消失”的最佳选择。 翻《宋史》时我看到,从唐朝到宋朝,被贬到海南的官员足足有几十位,上到宰相、皇子,下到小官小吏,只要被流放到这儿,基本就等于“被世界除名”。 最让我震惊的是,当时从京城到海南,最快都要走半年! 路上不仅要翻山越岭,还得躲强盗、防瘟疫,很多人没到海南就死在了半路上。就算侥幸活着到了,日子也不好过。 苏轼刚到海南时,连个正经住处都没有,只能在山洞里将就,他写的“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我读着都觉得心酸,这哪是文人的矫情,根本就是流放者的真实写照!二、苏轼在海南有多绝?把“流放”过成“田园诗”,我真的服了 说到苏轼被贬海南,我真的要夸一句“人间清醒”! 他当时是因为写的诗文得罪了新党,被宋哲宗直接贬到了海南儋州,放在古代,这妥妥是“被扔到蛮荒之地”的节奏。 但苏轼就是苏轼,永远能在逆境里找到乐子。 没肉吃,他就带着当地人挖野菜、煮牡蛎,还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没书读,他就自己动手抄书,甚至把带来的书借给当地人看;没学生,他干脆开了个学堂,教海南百姓读书写字。 我还查到,苏轼不仅教大家读书,还把中原的种地技术带了过去,教当地人种水稻、栽桑树。 当地人都特别喜欢他,亲切地叫他“苏先生”。在海南待的三年里,他不仅没被打垮,反而写出了好多千古名句,这种豁达心态,真的值得我们学!三、比起苏轼,这些小人物的故事更让我破防 看资料时,除了苏轼这样的名人,那些普通流放者的故事,更让我心里不是滋味。 在海南澄迈县,曾经出土过一块宋代墓碑,主人叫李福,是个被流放的小官。 碑文里写着,他被贬到海南后,妻子病死了,儿子也失踪了,最后自己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还是当地一位渔民可怜他,把他埋在了海边。 像李福这样的人,在古代海南还有很多。他们没有苏轼的名气,也没有苏轼的豁达,只能在异乡默默承受苦难,他们的故事就像海边的沙子,很少有人知道。 但正是这些小人物的悲欢,才让海南的流放史更真实、更让人难忘。 现在的海南,是人人向往的度假胜地,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但每次看到海南的阳光沙滩,我都会想起那些曾在这里漂泊的人。 苏轼离开海南时说:“他年谁作地舆志,海南万里真吾乡。”或许正是这些“天涯过客”,用自己的日子,一点点把海南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历史从来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宝子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海南的冷知识?评论区聊聊~

来源:神秘国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