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冷饮,在我国大约起源于三千年前的商代。据《诗·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之凌阴。"说的是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还设有专门用冰的官员,称为"凌人",专掌"冰"权,"夏(天)颁冰掌事。"令人惊异的是,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
冷饮趣史
作者:刘殿才
盛夏酷暑,烈日炎炎,喝杯冷饮,顿觉凉沁惬意,暑去烦消。
冷饮,在我国大约起源于三千年前的商代。据《诗·幽风·七月》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之凌阴。"说的是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还设有专门用冰的官员,称为"凌人",专掌"冰"权,"夏(天)颁冰掌事。"令人惊异的是,在春秋战国时,就已经出现了人造冰。据《列子》云:"老人幼学于尹文先生,能翻驳(颠倒)四时,夏月造冰。"
在科学技术发展极落后时代,夏日能造冰,简直不可想象,是如何造出的,可惜史籍无记载,令人难以查考。春秋末期,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汉代藏冰极盛,每当酷夏,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赐冰仪式,把皇室"冰库"中的藏冰赐给文武大臣消暑,得冰者无不喜出望外,上表谢恩。
到了唐代,冰制品进入市场公开出售。冯贽在《云仙杂记》中谈到当时冰价时云:"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晚唐时,商人为了招徕生意,在冰中加糖,更吸引了顾客。
宋时,冷饮发展很快,夏日出现了冷饮专卖店。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饮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冷饮种类很多,北宋汴京(今开封)冰店里出售的有"沙糖冰雪冷元子",南宋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刘松年的《若阅赌市》、宋书家的《斗茶图》,还把出售冷饮场面绘入画中。传说,宋微宗皇帝还因"食冰太过",搞坏了脾胃。
元代以后,冷饮制作又有新的突破,出现了冰淇淋。明清时,制作了不少美味冷饮名品,仅《红楼梦》一书中就出现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
北京的冰镇酸梅汤,更有其独特风味,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称赞为"以酸梅合冰糖煮之,调以玫瑰、木樨、冰水、其凉振齿。"这望凉止渴的酸梅汤,连慈禧太后也把它视作夏日最珍爱之物。史料还记述,1910年慈禧在西安度夏时,要喝冰镇酸梅汤,由于当地没有冰井,酸梅汤无法冰镇。幸得有人急中生智,想起离长安城百余里的太白山中有一岩洞,凉气彻骨,深不见底,内有多年不化之冰。于是赶紧派人到太白山取冰,这才满足了慈禧的需要。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感谢作者。
来源:海贝儿美文优质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