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中关于嫁娶婚礼的18件逸闻趣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02:45 1

摘要: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有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与天子并起并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与九卿地位相等。世妇如同大夫,御妻与士享受同等待遇。

1.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有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与天子并起并坐,三夫人则如同三公,九嫔与九卿地位相等。世妇如同大夫,御妻与士享受同等待遇。

2.周礼规定:后及三夫人为天下母仪,制定妇礼;九嫔负责中华妇女“四德”的教育工作(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世妇主管丧葬礼宾的事务;御妻则打理当家人天子的日常饮食起居。

3.汉代妃嫔的“金字塔”结构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到汉武帝时,又扩编为十五个等级:皇后;昭仪;婕妤;嫦娥;容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顺常;无涓、共和、娱灵、保林。

4.我国古代嫁娶,多用茶叶作为聘礼,女家受聘称为“受茶”,而茶花也被看做女子的美称。人们还用茶树象征永恒的爱情和坚定的友情。

5.家里遭遇不幸,父亲或母亲去世,本来已定下结婚日子的男女该怎么办?有人先替父母守丧三年,再结婚,而有人则赶着在父母去世的百日内,先行婚礼。明清时称这种婚姻为“霍亲”。

6.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偷着不如偷不着。这话出自明初人江盈科的《雪涛小说》。

7.西汉时,每年二月,未结婚的男女都会找隐秘之地进行性交流,如果合适,就结婚。这就是今天所谓的“先上车后补票”。

8.明朝中叶温州乐清市,近海有一村子,村子里有个风俗:男人娶媳妇,甭管兄弟几个,习惯共娶一妻。怎么过性生活呢?很简单,老婆一间房,谁先进去,谁就在门上挂一手巾,表示他和新娘正在里面亲热,闲人免进。这个村子总是靠挂手巾来安排夫妻生活,所以村名叫作“手巾岙”。

9.古时候,凡婚姻必须要有媒人存在,无媒不婚。媒人又称为“冰人”,古代习俗认为,嫁娶吉时应是春秋季节,而冰天雪地的冬季正是媒人为男女撮合牵线之时,所以媒人除了被称为“媒婆”、“红娘”之外,还称为“冰人”。

10.媒婆是三姑六婆之一。“三姑六婆”指的是尼姑、道姑、卦姑;牙婆(专做人口贩子的女性)、媒婆、师婆(装神弄鬼的巫婆)、药婆(出卖秘方而为生的妇女)、稳婆(接生婆)、虔婆(妓院里的鸨母)。

11.中国男女之间的定情信物排行榜是:手帕、戒指、如意、荷包、红豆(相思豆)。戒指被当做定情信物的习俗是从西域传来的,唐代时传入中国,从此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今天更成为最名正言顺的定情物。又发明出了在戒指上镶钻石,以示尊贵,有人总结说:钻石恒久远,一颗就破产。

12.第一个实行“男女不杂坐”的是春秋时的鲁国,也正因此,鲁国举行社祭(古代的大型狂欢活动)时很冷静。鲁庄公有一次想到齐国考察,目的就是为了在社祭上看看齐国的女人,可有大臣劝他说,这不符合咱们鲁国的礼法。

13.在中国古代,西周以前和西周时期,男子30岁、女子21岁作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唐朝以后,法定婚龄降低很多。唐政府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男20岁,女15岁。宋政府的规定是男15岁,女13岁。明朝规定的是男16岁,女14岁。大清政府规定:男16岁,女14岁。难怪宋朝人打架那么弱,原来早婚早孕情况太严重。

14.“婚姻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和必经程序,主要有六个步骤。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方订婚。纳征:又称纳币,男方送聘礼到女方家。请期:男方携礼至女方家商定婚期。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

15.汉人娶个老婆要花多少钱?皇帝娶皇后的聘金最多,一般为2万斤黄金。大官员董卓娶妻,所有财礼折合为1.6万斤黄金。中级官员东方朔娶妻,聘金在10斤黄金左右。一般百姓娶个老婆的聘金大概在一斤黄金左右。

16.《礼记》对小老婆的定义是这样的:没有经过聘礼,或私奔得来的老婆,称为妾。中国历史上有史记录的“第一个小老婆”是褒姒,周幽王打败她的国家,她被迫成为周幽王的小老婆。不过,这位小老婆可不得了,西周灭亡就是因为她。

17.周代有“七出”之说,也就是男方可以理直气壮地与老婆离婚的七个理由。分别是:不孝顺父母、没有生子、淫荡、嫉妒、大病、长舌和盗窃。妻子如果犯了其中任何一条,就会被丈夫赶出家门,而且不必通过政府。

18.女子缠足是五代、北宋时开始的,后来成为中国的“国粹”,有些地方每年都举行“赛脚会”,就是女人们都从家里跑出来,聚集到一起,亮出小脚来给人看,评委们根据不同技术参数打分,得分最高的就是冠军。所以不缠足的女子是很没身份和面子的,明代统治者就规定:“浙东丐户,男不许读书,女不许裹足。”女人缠足和男人读书一样成为进入上层社会的必要条件。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