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北宋时期大书家黄庭坚手写的一幅制作香丸的配方——《制婴香方帖》。该帖为纸本,尺寸为28.7cmx37.7cm,是从右向左的竖版书写,全帖为9竖行共有81个行草字体。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珍藏着北宋时期大书家黄庭坚手写的一幅制作香丸的配方——《制婴香方帖》。该帖为纸本,尺寸为28.7cmx37.7cm,是从右向左的竖版书写,全帖为9竖行共有81个行草字体。
从这幅帖子的内容上看,这是黄庭坚书写的怎样制作香丸的配方。从字体风格上判断,这应该是黄庭坚早期的书法风格,虽是早期的书风,但其书法境界已达到相当的高度。
细心的朋友还可以从这幅作品中看出,他学习周越、苏东坡、五代的杨凝式还有唐朝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痕迹。由此可见,这《制婴香方帖》,这不仅仅是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而且还是一篇研究宋朝制作香丸的文献资料。
这幅帖子中的字体,虽然有这么多书家字体的痕迹,但,黄庭坚自己从船夫摇动船桨划船的动作中受到启发,独创出来的活泼自然的“荡桨笔法”用笔技巧已经非常明显了。
在这幅帖子里,我们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他“荡桨笔法”的运用贯穿了整幅作品,无论是那似有似无,或是笔触明显的牵丝映带之中,无不彰显出他“荡桨笔法”用笔。有的就像船桨在水中用力划水,有的则像船桨在水面上一掠而过,上下连贯,一蹴而就,就跟笔锋入纸起笔一样,有轻有重流畅自然。
整幅帖子用笔有方有圆,字体有微微向右上方倾斜之势,虽然有些险绝,又无丝毫的虚飘,就像摇摆不定的船桨似的,却又不失重心和稳重。
章法上也是有疏有密,字体上也是有大字、小字的错落,墨色上也是有浓有淡,变化是相当丰富的。丝毫不夸张的说,这幅帖子完全能够称得上是一幅心手合一的经典作品。
难怪有网友说:这幅帖子上的每个字都非常畅快淋漓,化有法为无法,就像有神助般,将船夫的荡桨之法完美的融入到了书法之中。
来源:聊聊书与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