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7 15:24 1

摘要: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1558”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市经济持

南充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

南充日报

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1558”工作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南充市地区生产总值(GDP)286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1.0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778.5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1612.2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3%、19.3%和71.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6∶27.9∶55.5调整为16.5∶27.2∶5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030元,增长5.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3%,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9%,居住类上涨0.8%,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4.8%,医疗保健类下降0.4%。

二、民营经济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79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7%,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6.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22.0亿元,增长4.2%;第三产业增加值816.5亿元,增长9.8%。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7∶29.6∶44.7调整为25.4∶29.1∶45.5。

年末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到39.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2%,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7%,其中,私营企业实有数量达到8.7万户,增长1.6%。

三、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1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8万公顷,增长1.2%;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2万公顷,增长3.0%;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7.9万公顷,增长1.6%。

全年粮食产量323.1万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夏粮产量增长2.7%,秋粮产量增长0.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57.1万吨,增长3.3%;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72.3万吨,增长4.9%;园林水果产量77.9万吨,增长4.4%。

全年生猪出栏565.7万头,比上年下降8.5%;牛出栏12.8万头,下降10.0%;羊出栏168.0万只,下降14.4%;家禽出栏6621.5万只,下降7.3%。猪肉产量下降2.1%,牛肉产量下降7.7%,羊肉产量下降14.4%,禽蛋产量下降1.5%,牛奶产量下降12.4%。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20.1万亩,增长0.03%;水产品产量14.0万吨,增长4.9%。

全年新增灌溉面积0.05万公顷,年末灌溉面积25.7万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公顷,累计70.7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5.0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3%。全年乡村居民用电量20.9亿千瓦时,增长14.0%。

四、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85.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55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4.5%,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0.4∶69.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4.8%,集体企业下降10.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5.9%。

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41个行业大类,全市共涉及33个,有17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3.5%,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56.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3.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3.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1.8%。

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在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19种主要产品中,有9种产品产量增长,其中印染布比上年增长35.2%,饲料增长33.8%,食醋增长4.4%;10种产品产量下降,其中精制食用植物油下降35.9%,大米下降24.0%,原盐下降4.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6.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实现利润总额82.3亿元,增长4.7%。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3.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05个,实现利润总额47.1亿元,下降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58.4万平方米,下降14.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811.2万平方米,增长1.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558.5万平方米,增长5.5%。

五、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31.4亿元,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3.8亿元,增长5.1%;金融业增加值122.4亿元,增长5.0%;房地产业增加值154.8亿元,下降0.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4.0亿元,增长8.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09.9亿元,增长21.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3.6%,利润总额增长28.1%。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56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54.6亿吨公里。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90.9万吨,比上年增长16.9%。年末高速公路建成里程612公里。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0.5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7.7%。旅客运输周转量33.1亿人公里,增长9.1%。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8.6万辆,比上年末增加5.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1.5万辆,增加5.0万辆。民用轿车拥有量41.2万辆,增加2.5万辆,其中私人轿车拥有量39.8万辆,增加2.4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31.0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9.2%。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94.9万件,包裹业务3.7万件,快递业务量1.9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7.6亿元。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4.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市电话用户总数844.5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704.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28.3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99.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1.7万户,其中100M速率及以上的宽带接入用户236.4万户,增加10.0万户。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6.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3.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2%。全年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6%。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9.3%。商品房施工面积3651.4万平方米,下降7.5%;商品房销售面积543.7万平方米,下降18.9%;商品房竣工面积451.2万平方米,增长172.9%。

七、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9.4亿元,比上年增长1.9%。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4.9亿元,增长2.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415.7亿元,增长1.7%;餐饮收入303.7亿元,增长2.7%。

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金银珠宝类比上年下降24.0%,化妆品类增长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2.3%,汽车类下降8.1%,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5.7%,中西药品类增长12.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6.3%,通讯器材类下降5.4%。

八、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2家;外商直接投资到资295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1%。

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1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出口额123.8亿元,增长12.4%;进口额14.4亿元,增长236.4%。

全年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5.9亿元,比上年增长768.7%,占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3%;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15.0亿元,增长19.8%,占全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的83.2%。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税收收入58.3亿元,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0.6亿元,增长6.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826.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02.2亿元,增长10.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35.3亿元,增长10.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679.3亿元,增长1.8%。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54家。按业务性质分,有产险公司22家,寿险公司31家,健康险公司1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12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6.3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00.9亿元。全年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63.1亿元,增长31.2%。其中,财产险(公司)赔款支出17.3亿元,下降1.0%;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45.7亿元,增长49.7%。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普通小学363所,招生4.7万人,在校生31.4万人。普通初中293所,招生6.1万人,在校生18.3万人。普通高中47所,招生3.7万人,在校生10.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招生0.05万人,在校生0.2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3所,招生2.1万人,在校生6.3万人。

年末共有普通高校7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3.1万人,增长15.0%;在校生9.8万人,增长10.3%;毕业生2.6万人,增长19.3%。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招收研究生0.3万人,在校生0.8万人,毕业生0.2万人。成人高等学校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1.4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3.0万人次。

PCT专利申请3件;专利授权247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6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823件,商标申请9234件,商标注册6065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28件,审理结案17件;专利新增实施项目89项,新增产值15.6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金额4.4亿元。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年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年末有高新技术企业28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9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星创天地4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569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8.2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49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和旅游部门艺术表演场所2个,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10个,综合文化站426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

年末共有博物馆11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2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52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3项。

年末广播电视台7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76.9万户。

全年出版地方报纸4种,出版量3386.8万份;出版期刊4种,出版量156.6万册。

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411个,其中,医院1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208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3万人,注册护士1.9万人。妇幼保健机构10个,执业(助理)医师0.06万人,注册护士0.09万人。乡镇卫生院204个,执业(助理)医师0.25万人,注册护士0.17万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3838.6万人次,其中,医院1394.3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310.4万人次。出院143.7万人,其中,医院106.3万人(民营医院22.5万人),基层医疗机构32.1万人。

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04/10万、2.22‰、3.48‰。

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9.0亿元,共筹集公益金2.1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全市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133件,办结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举报件188件;完成建设项目环评审批238个;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184家,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1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7.5万吨/年。全年组织综合性环境应急演练1次。全市纳入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2家。实施78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

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165.6平方公里。年末全市共有湿地公园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5个。

全年全市启动应急响应3次。其中,三级防汛应急响应1次、四级防汛应急响应2次。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5起、死亡28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21.9%、15.2%,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人,下降16.7%。

十三、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48.9万人,比上年减少2.2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9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73%、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5.5万人。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189元,比上年增加1720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工资性收入21889元,增长3.7%;经营净收入7132元,增长4.9%;财产净收入2965元,增长2.8%;转移净收入10203元,增长5.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911元,增长4.4%。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1.4%,交通通信支出增长7.9%,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2.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1%。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3元,比上年增加1223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6754元,增长7.8%;经营净收入6794元,增长4.1%;财产净收入545元,增长2.9%;转移净收入6089元,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557元增长5.9%。其中,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0.8%,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4%,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0.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5.8%。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9.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9.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0.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3.6万人。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8.2万人,农村低保人数51.1万人,城乡特困人员5.1万人。年末养老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700个。

注: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未作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统计局关于民营经济类型统计划分的暂行规定,对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数据进行了修订。

4.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施工和竣工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指标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5.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指标增速及变化按可比口径计算,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财务指标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7.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对外贸易、财政、保险、证券、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应急管理、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8.公报中货物运输周转量与旅客运输周转量中未包含铁路运输数据。

来源:顺庆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