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服务沉下去 和美乡村靓起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7 15:19 2

摘要:“真想不到,我不出村就能办理用电业务,真是太方便了,我要向村民们宣传这一好举措!”3月24日上午,在安陆市孛畈镇陈河村村委会电力便民服务点,5分钟就办理完用电增容申请的村民杨华玉激动地对安陆市供电公司烟店供电所网格员姜泽德说。这是孝感供电公司完善农村基层供电服

通讯员黄煜 特约记者余健兵

“真想不到,我不出村就能办理用电业务,真是太方便了,我要向村民们宣传这一好举措!”3月24日上午,在安陆市孛畈镇陈河村村委会电力便民服务点,5分钟就办理完用电增容申请的村民杨华玉激动地对安陆市供电公司烟店供电所网格员姜泽德说。这是孝感供电公司完善农村基层供电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工作部署、创新“政企联动”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2023年以来,孝感供电公司大力开展“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以“政府主导、电网主动、政企联动”方式,在2000余个村和社区设立“电力便民服务点”,将供电服务渠道延伸至乡村一级,打通信息沟通共享、为民服务保障“最后一百米”。

网格联动 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我一直在外打工,返乡回到家里后,看到裸露在外的电线都老化破损了,正想着怎么办时,从邻居家得知可以找村里的电力联络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找到电力联络员说明了情况,不到半个小时供电员工就帮我家更换好了电线,不出村就能解决用电问题,这服务速度太快了。”1月15日,看到新更换的线路,孝南区毛陈镇雨坛村返乡村民李正文作为“村网共建”的受益者,逢人便说这一服务好。

2024年,孝感供电公司统筹考虑农民生活用电需求,延伸乡村供电服务渠道,组织各乡镇供电所与供区内行政村开展“村网共建”,联合建立电力便民服务点,依托“1名供电网格员、1名村干部电力联络员”的服务模式,让村民能就近办理业扩报装、电费交纳、故障报修等业务。

农村留守老人居住的房舍用电是否安全、电费怎么交纳是设立服务点后首要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孝感供电公司依托电力便民服务点,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台账,及时掌握信息,并组织网格员到留守老人家中提供供电服务,帮助消除各类用电隐患。

“手湿不可摸电器,干燥绝缘要牢记………”3月17日,在毛陈镇东岳村,孝南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员工鲁强打着快板,唱着安全用电顺口溜,吸引了附近村民前来观看。

在打造农村用电“半小时服务圈”的同时,孝感供电公司还将安全用电宣传与“村网共建”结合,该公司供电员工采用快板的形式,向返乡村民普及安全用电常识。

截至目前,该公司利用“村网共建”,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上门服务900余次,消除各类用电隐患101处,答复用电咨询600余次,发放安全用电宣传资料5200余份。

融合共建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汉川市汈东街道长兴铺村的马艳琼老人,因为不会用智能手机,过去最头疼的事就是交电费,子女都不在身边,她也不会用智能手机,腿脚不便的她常常要折腾大半天。“村网共建”电力驿站却解决了她的烦恼。

“去村头的党员活动中心遛个弯,顺带就把电费交了,还给我开了发票!”3月18日,马艳琼老人看着长兴铺村党员活动中心墙上贴着的服务清单很开心,清单上列着用电咨询、电费代缴、故障报修等十多项服务,村民只需在工作日找电力联络员刘和平登记需求,当天就会有供电所的网格员上门处理。

刘和平既是村党支部委员,也是“村网共建”的电力联络员。他每天在村委会上班,村里张大娘家灯泡坏了、李大爷家电表跳闸,刘和平都会把信息记下来,一个电话,供电所便立刻派人排查故障……

“以前村民有事都往镇上跑,现在是我们追着问题跑。”刘和平笑道。

数据无声,却最有说服力。2024年,该公司借助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让村民平均办电时间从45.6分钟缩短到25分钟。“电力服务进了村,老百姓的心也暖了。”村支书褚玉明感慨道。

政企协同 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2024年初春,大悟县红畈村养殖户颜永猛站在自己的鸡棚里,冷风正从缝隙里呼呼往里灌,想起今年接了一个3万元的订单,颜永猛搓着手叹气。

2024年2月15日,供电公司网格员李能泽在红畈村巡线时,听到红畈村副主任颜善贵和别人聊起颜永猛养鸡场的情况后,便拉着颜善贵赶往了解情况。

原来是颜永猛想建5个新鸡舍,自动控温设备、自动喂料机、冷库等设备需要用到三相电,但不知道三相电怎么接,还怕手续麻烦要花大钱。李能泽便告诉他零费用接入的政策,还当场帮他在手机上申请了用电报装。

五天后的清晨,颜永猛被施工队的吆喝声惊醒——4基新电杆沿着山梁竖起,200多米的绝缘导线如银蛇般蜿蜒进村。“这速度,神了!”他抓着李能泽的手直晃悠。村委会副主任颜善贵眯眼笑道:“供电公司把‘电力驿站’设咱村委会,大事小事当天办,这叫‘村网一家亲’!”

同样受益的还有百公里外的孝南区陡岗镇,田间水泵嗡嗡作响,湖北香润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吴斌蹲在田埂边,看着汩汩清水灌入稻田,对正在检查线路的台区经理周晟感慨:“去年变压器一增容,我这黄毛粘稻米亩产多了几十斤!口感也提升了不少,你们这‘村网服务队’真是咱庄稼人的及时雨。”

这份喜悦来自“村网共建”的深度联动。去年秋收,吴斌望着因容量不足开不了机的加米机发愁,村支书直接联系供电网格员。三天后,变压器完成增容。

“我们的农作物从耕、种、管、收再到仓储、加工,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电,现在有什么用电的问题我就到‘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寻求解决,很方便。”吴斌抓起一把黄毛粘稻米感慨,“老话说‘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要我说得改成‘一度电,万亩田,乡村振兴在眼前’!”

“电通了,心就亮了!”从大悟山麓到澴水河畔,孝感1200余名供电员工正用银线编织乡村振兴的经纬。随着“村网共建”工作的深入推进,群众满意度和电力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