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赵大川夜宿山神庙,救下一老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12 16:01 2

摘要:村子不大,靠着官道,南来北往的人多。村里有个汉子,名叫赵大川,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赵大川三十出头,父母早亡,也没娶上媳妇,就靠着一副挑子,卖些针头线脑、糖果零食,勉强糊口。他为人老实巴交,有点憨傻,村里人都叫他“赵憨货”。但这赵憨货有个好处,就是胆子奇大,走夜

村子不大,靠着官道,南来北往的人多。村里有个汉子,名叫赵大川,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赵大川三十出头,父母早亡,也没娶上媳妇,就靠着一副挑子,卖些针头线脑、糖果零食,勉强糊口。他为人老实巴交,有点憨傻,村里人都叫他“赵憨货”。但这赵憨货有个好处,就是胆子奇大,走夜路、睡坟地那是常有事,从不知道怕字怎么写。

这一日,赵大川从邻县进货回来,担子里添了不少新奇货色,有姑娘家用的红头绳,娃娃玩的拨浪鼓,还有上好的烟丝。他贪赶路程,想早点回家明日好多做点买卖,不想错过了宿头。眼看天色漆黑,又下起了蒙蒙细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他挑着担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官道上走着,心里也有些发急。这荒郊野岭的,听说晚上不太平,有狼出没。雨水顺着他的草帽边缘滴落,打湿了肩头的衣裳。

正着急呢,忽然看见前面山坡上,隐隐约约好像有座庙宇的轮廓。赵大川心中一喜,心想总算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了,便加快脚步朝那庙走去。

走近了才看清,是座破败的山神庙。庙门歪斜,墙塌了半边,院里荒草长得比人都高,显然荒废已久。赵大川也不讲究,推开吱呀作响的破庙门,走了进去。

庙内蛛网密布,神像斑驳,供桌积了厚厚一层灰。但好歹屋顶还算完整,能遮风挡雨。赵大川放下担子,擦了把脸上的雨水,从担子里取出火折子,点燃了供桌上半截残烛。

烛光摇曳,庙内忽明忽暗。赵大川简单收拾出一块地方,拿出干粮啃了起来。吃着吃着,忽然听见庙后有窸窸窣窣的声响。

若是常人,早该吓破了胆。但赵大川只是竖起耳朵听了听,嘟囔道:“怕是野兔或山鸡,明日若能捉到,倒可开开荤。”说完继续啃他的饼子。

不料那声响越来越大,竟隐约传来呜咽之声,似人非人。赵大川这才起身,举着烛台往后殿走去。

后殿更是破败,墙角堆着些杂草。声音正是从那草堆后传来的。赵大川拨开杂草,不禁吓了一跳——草堆里竟躺着个白发老翁,面色苍白,呼吸微弱。

“老人家,您怎么在这?”赵大川忙蹲下身问道。

老翁微微睁眼,声音细若游丝:“水...水...”

赵大川急忙返回担子旁,取来自己的水壶,小心地喂老人喝了几口。又拿出饼子,掰碎了喂他。老翁吃了些东西,脸上才有了些血色。

“多谢老弟相救,”老翁喘息着说,“老朽本是行脚郎中,前日路过此地遇了歹人,财物被抢不说,还被打伤了腿,困在这庙中两日了。”

赵大川查看老翁的伤腿,果然肿得老高。他二话不说,从担子里取出自己进货时备用的草药——他常走远路,总会带些常用的金疮药。又撕下自己衣衫下摆,给老翁包扎妥当。

“老人家,我这有点糖饼,您再吃些。”赵大川把干粮都拿了出来。

老翁感激不尽,吃着饼子,眼中含泪:“若非老弟相救,老朽怕是命丧于此了。”

赵大川憨厚一笑:“碰上了就是缘分,应该的。”

夜里,赵大川把自己的外套给老翁盖上,自己则靠在墙边和衣而卧。老翁似乎睡得很不安稳,时常惊醒。赵大川便时不时起身查看,喂他喝水。

约莫三更时分,庙外忽然传来马蹄声和人语声。老翁顿时面色大变,颤声道:“是他们...那些歹人又回来了!老弟快躲起来,莫要连累了你!”

赵大川却不动声色,吹熄了蜡烛,悄声走到窗边察看。只见庙外来了三四骑人马,个个持刀带棒,正在庙门前下马。

“那老东西肯定死在里面了,咱们那日搜刮得急,说不定落下什么值钱东西。”一个粗哑的声音说道。

赵大川回头看了眼瑟瑟发抖的老翁,略一思索,忽然计上心来。他迅速从担子里取出几样物事,又附耳对老翁说了几句。老翁先是惊讶,继而点头。

那伙人推开庙门,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为首的是个刀疤脸,一进门就嚷道:“好大的霉味!那老东西肯定烂在这里了!”

突然,庙内响起一阵空洞诡异的声音,似是来自四面八方:“何方狂徒,扰吾清静——”

几人吓了一跳,四处张望却不见人影。烛火突然自己燃起,绿油油的火苗跳动着,映得庙内鬼气森森。

“吾乃本庙山神,尔等歹徒,伤天害理,可知罪否?”声音回荡在庙堂中,忽远忽近。

刀疤脸强作镇定:“什、什么山神!装神弄鬼!出来!”

忽然一阵白烟升起,烟雾中隐约现出神像狰狞的面目。实际上这是赵大川用担子里的面粉撒在烛火前造出的效果,又用一面小铜镜反射光影。

“哇啊啊!真有山神!”几个歹徒吓得腿软。

更让他们惊恐的是,庙内忽然响起阵阵狼嚎——原来是赵大川带来的几个拨浪鼓和竹哨,他巧妙地摇动吹响,在破庙回音下,竟真如狼群呼啸。

“山神发怒了!狼群来了!”歹徒们魂飞魄散,连滚爬爬地冲出庙门,骑上马匹狂奔而去。

待马蹄声远去,赵大川才从神像后钻出来,笑道:“这帮孙子,跑得比兔子还快!”

老翁又惊又喜:“老弟好智谋啊!”

赵大川摸摸头:“走街串巷的,没点唬人的玩意儿怎么行?这下他们不敢再回来了。”

天明时分,雨过天晴。赵大川找来树枝做了个简易担架,决定带老翁回村养伤。老翁感激不尽,告知自己姓华,原是邻县有名的郎中。

回到村里,赵大川将华老翁安置在家中,悉心照料。村里人听说赵憨货救了个老郎中,都来看热闹。华老翁腿伤渐愈后,便开始为村里人看病施药,分文不取,说是报答赵大川和村民们的恩情。

一月后,华老翁完全康复,却也不提离开之事。他见赵大川虽憨厚少文,却心地纯善,机智过人,便倾囊相授,教他识药辨草、治病救人之术。

赵大川本就走街串巷,如今又学了医术,便货郎兼郎中,所到之处,深受乡民欢迎。后来华老翁修书一封,让赵大川带去县城药铺,原来老翁竟是县里最大药铺东家的父亲,那日外出采药遇险。药铺东家亲自来村中接父亲,千恩万谢,并与赵大川结为兄弟,允诺所有药材均以本钱相供。

不出三年,赵大川在村里开了间药铺,货郎担子换成了药箱,依旧走乡串户,只是不再卖针头线脑,而是悬壶济世。人们不再叫他“赵憨货”,而是尊称“赵先生”。

说来也怪,自那以后,那座破败的山神庙竟渐渐有了香火。乡民们都说,那庙灵验得很,特别是求医问药,常有奇效。只有赵大川每逢路过,总会进去打扫一番,添些香火。

有人问起那夜之事,赵大川总是憨厚一笑:“哪有什么山神,心正不怕邪罢了。”

唯有夜深人静时,他对着庙宇方向轻声自语:“若真有山神,多谢那夜借宝地一用。”

庙宇残破依旧,但在月光下,那斑驳的神像嘴角似乎总是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