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砖国家线上峰会原本是一次全球新兴经济体“抱团取暖”的大戏,主题聚焦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多边主义的未来等重大议题,主角应该是全球南方国家共抗外部压力的合唱,结果最抢戏的角色却是缺席的莫迪和一夜变脸的特朗普。
据环球时报报道,金砖国家线上峰会原本是一次全球新兴经济体“抱团取暖”的大戏,主题聚焦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多边主义的未来等重大议题,主角应该是全球南方国家共抗外部压力的合唱,结果最抢戏的角色却是缺席的莫迪和一夜变脸的特朗普。
9月8日,巴西总统卢拉牵头召开金砖线上峰会,各国领导人几乎都齐聚线上,只有印度总理莫迪选择缺席,派外长苏杰生代为发言。这种“低调”出场,本身就释放了强烈信号。印度在金砖机制中的“骑墙”属性再一次暴露无遗。要知道,金砖峰会历来强调“领导人层面的协调”,莫迪这个时候避而不见,怎么看都不像单纯“日程冲突”。
更耐人寻味的是,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会上不仅没跟着大家高呼“反对美国关税”,反而把发言重心转向金砖内部,尤其点出贸易不平衡问题,把话题引向了印度与中国之间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印中贸易逆差高达600亿美元,同比暴涨17%。外长直接在全球直播间“点名”中国,要求金砖内部先解决自身的不平衡,显然是在借美国压力倒逼中方让步。
这不是普通的发牢骚。金砖国家本次峰会的最大背景,就是美国对巴西、印度、南非等国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对全球南方国家发起新一轮“关税战”。中国、巴西、南非等领导人都在强调多边主义、开放共赢、团结合作,中方领导人更是提出“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开放共赢、坚持团结合作”三点建议,言辞犀利直指美国霸权。可印度的表现,却很难说让人满意。
印度的算盘其实很简单。美国给的新选择题很直接:要么减少与金砖国家的“结盟”,要么准备迎接高额关税。特朗普更是几天前还公开警告印度“谁帮金砖反美就加征10%关税”。在这种压力下,莫迪宁愿缺席峰会,外长发言也只字不提美国,主打“内部矛盾优先”。而且,苏杰生还特意提及金砖成员国之间的“榜样作用”,呼吁解决内部不平衡,几乎明牌希望中国在贸易上多让利。这种操作,不仅是对外低调避免刺激美国,也是对内争取金砖内部利益最大化。
就在金砖峰会还在热议关税保护主义、市场开放的时候,特朗普的态度突然出现180度大转弯。9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对印度释放“善意”,表示美印谈判进展顺利,有信心“达成让双方满意的结果”,还专门点名要和莫迪直接沟通。几天前才威胁加税,这会儿就变脸谈友谊,特朗普的节奏感把所有人都晾在了半空。
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莫迪的缺席让美国看到印度没有把自己绑死在金砖统一战线上的意愿,给了华盛顿继续对印“拉拢施压”的空间。另一方面,印度用“模糊发言”巧妙地扮演了“利益最大化”的玩家角色:一边在金砖里刷存在感、争取中国让利,一边又不把话说死,为与美国的关税谈判留足余地。
其实,这种“左右逢源”的战略并不新鲜。印度在全球博弈的棋盘上,始终想脚踩两条船——既要在金砖、上合等新兴组织中刷“全球南方领袖”的存在感,又舍不得放弃与美国的战略合作、技术市场和安全空间。
这种操作短期看确实灵巧。莫迪不出头,外长点到为止,金砖峰会没把矛头真正对准美国,特朗普就顺势给出“台阶”,美印谈判有望取得新进展。印度既避免了被华盛顿视为“反美阵营”,又用峰会平台把自己与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抛上台面,试图用“内部矛盾”换取外部关税减免。
但从更长远的战略来看,印度这种“墙头草”的做法风险极大。金砖内部如果因为印度的模糊和自保出现裂缝,其他成员国对其信任感会逐步下降。美国对印度的信任也建立在“随时可变”的利益考量上,特朗普今天给糖,明天就可能加棒。印度既想在南南合作中占位,又不想丢掉与美国的合作好处,结果很可能两头都被防备,真正的利益空间反而收缩。
金砖机制的扩容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本来是新兴国家对抗贸易保护主义、强化多边主义的重要平台。中国引领金砖推进全球治理,强调公平、开放、包容,目的就是要团结全球南方,争取更大话语权。印度假如长期“骑墙”,不敢对外统一发声,也不愿对内解决贸易结构问题,那它在未来博弈中的战略分量只会被进一步稀释。
这场峰会留给外界一个赤裸裸的现实:新兴经济体要想真正打破外部压力、提升集体影响力,必须内部团结、敢于亮剑。印度的“模糊外交”或许能应对一时,但在全球格局快速变化、贸易战不断升级的今天,这种策略迟早会成为短板。历史多次证明,骑墙派往往最先被淘汰。金砖这艘大船要想行稳致远,靠的不是谁喊得响,而是谁敢担当、谁敢对外、谁敢自我革新。
24小时不到,特朗普的口风已经变了,金砖内部也暴露了裂缝。全球新一轮的经贸与地缘博弈,真正考验所有新兴国家的,不是会不会搞平衡术,而是谁能在风暴来临时,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
来源:铁血论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