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 1976 年唐山大地震,谁都知道那是场撕心裂肺的浩劫,可你知道吗?第一个把救命警报传出去的,是个 20 出头的女兵。她被埋在倒塌的机房里,用手、脚甚至牙同时攥着三条电话线,最后人们找到她时,她还保持着接电话的姿势 —— 可现在,好多人连她的名字都叫不上来
提起 1976 年唐山大地震,谁都知道那是场撕心裂肺的浩劫,可你知道吗?第一个把救命警报传出去的,是个 20 出头的女兵。她被埋在倒塌的机房里,用手、脚甚至牙同时攥着三条电话线,最后人们找到她时,她还保持着接电话的姿势 —— 可现在,好多人连她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她叫高东丽,一个该被我们记住的名字。
废墟里的 “电话线”:她用手脚牙接起救命信号,你敢信吗?
1976 年 7 月 28 号凌晨,天还黑着,唐山突然晃起来,高东丽正在电话总机房值班。房子 “轰隆” 一声塌了,她被埋在瓦砾里,浑身疼得钻心,可手里还攥着电话塞子。
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周围全是断墙碎砖,她动不了,却突然想起:指挥所、机场、北京的线路必须通!不然外面不知道里面的情况,救援队也进不来。她咬着牙,用一只手抓着一条线,另一只手够不到,就用脚勾;还有一条线实在没办法,她竟然张开嘴,用牙死死咬着电话塞子 —— 就这么着,她硬是接起了三条线路,把 “唐山地震,急需救援” 的消息传了出去。
后来统计说,就这三个电话,让救援队提前了三小时赶到灾区。可当人们挖开废墟找到她时,她的胳膊、腿都僵在接电话的姿势里,再也没醒过来。她用手脚牙接起的不只是电话线,是灾区成千上万条等待救援的人命。
她不是天生英雄:卖过菜、养过猪,踏实的人总在关键时刻顶上去
其实高东丽不是什么“天之骄女”,她就是个普通北京姑娘。家里条件一般,初中毕业没继续读书,去菜市场卖过菜,风吹日晒的,却从没抱怨过。
后来参军去了空军当通信兵,她还是那股踏实劲儿。别人记几百条电话线要好久,她熬夜背、反复练,没多久就能闭着眼找到线路;有次部队让她去养猪,别人觉得 “委屈”,她却把生病的猪都养得壮壮的,还拿了个奖状。
现在想想,她能在地震时拼了命传消息,一点都不意外。平时肯下苦功、对事认真的人,到了生死关头,绝不会先想着自己。哪有什么天生英雄?不过是平时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关键时刻才敢豁出命。
可她的故事,不该只躺在纪念馆的角落
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是,高东丽牺牲后,部队追她为党员,给了最高荣誉,可唐山地震纪念碑上,一开始连她的名字都没有。当年连长说 “统计太乱,好多烈士没记全”,这话能理解,可看着她的故事被淡忘,总觉得可惜。
直到 2016 年,唐山新建纪念馆,才在角落给她设了个展柜,里面放着那个变形的电话塞子,旁边就几行简介。去年有个学生去参观,问讲解员 “这个姐姐是谁呀?”,讲解员都没说清细节。
她的日记本还在档案馆里,里面记着地磁变化、天气情况,后来这些数据都用来研究地震预警了;日记本里还有句话,看得人鼻子发酸:“革命需要的工作,死也要做好。”
现在每年 7 月 28 号,唐山会拉防空警报,好多人以为只是纪念地震遇难者,其实也是纪念像高东丽这样,用生命抢时间的人。她曾经的通信连还在,可采访时半数以上的新兵,都不知道“高东丽”这个名字。
其实我们不用把她捧得多高,就记住:1976 年那个凌晨,有个姑娘用尽全力接起了救命的电话线,她没来得及看到灾后重建的唐山,却帮更多人看到了希望。
现在纪念馆在做数字化改造,想把她的故事做成 VR,让更多人知道;河北省档案馆里,她的笔记本、养猪奖状还在防尘布下躺着。这些都不是 “旧东西”,是一个姑娘用生命写的 “担当”。
“革命需要的工作,死也要做好。” 高东丽没说过什么豪言壮语,可这句话,就够我们记一辈子 —— 别让她的故事只躺在角落,下次提起唐山地震,别忘了那个第一个传警报的女兵,她叫高东丽。
来源:通禾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