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民朋友们注意了!小麦拔节期是决定产量的黄金 20 天!科学管理可让每亩增产 20% 以上,相当于多收 200 斤粮食!但您知道吗?拔节期管理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穗数减少、籽粒干瘪,直接影响最终收益!
农民朋友们注意了!小麦拔节期是决定产量的黄金 20 天!科学管理可让每亩增产 20% 以上,相当于多收 200 斤粮食!但您知道吗?拔节期管理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穗数减少、籽粒干瘪,直接影响最终收益!
一、抓住关键期,补足营养水分
在小麦的生长进程中,拔节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此阶段的水肥管理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小麦的穗粒数和最终产量。
1. 浇透拔节水,抗逆促生长
拔节期堪称小麦生长的 “需水临界期”,对水分的需求极为迫切。相关研究表明,这一时期土壤湿度需保持在 70%-90%,才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
只有浇透水,才能充分发挥以下重要作用:促进分蘖成穗,让更多的分蘖转化为有效的麦穗,为增加穗粒数奠定基础;延长叶片功能期,使叶片能够持续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进而实现增产,一般增产幅度可达 20% 左右。
然而,不同的地块情况各异,浇水的时机和方式也需灵活调整。对于干旱地块,应未雨绸缪,在拔节前5 -7天进行浇水,及时缓解土壤干旱状况,为小麦生长创造良好的水分条件;而低洼地区则要重点做好清沟排水工作,防止因积水导致的渍害,影响小麦根系的正常呼吸和生长。
2. 精准追肥,平衡营养
小麦在拔节期对养分的需求大幅增加,且不同苗情的小麦对肥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苗情进行分类施肥,实现精准营养供给。
旺长麦田:这类麦田由于前期生长过旺,若过早过多施肥,容易导致茎基部节间伸长,增加倒伏的风险。所以,应推迟施肥时间,至倒2叶期施尿素4-5kg ,同时搭配钾肥,增强茎秆的韧性,有效预防倒伏。
壮苗田:在倒 3 叶期施尿素 6-8kg ,以满足小麦生长对氮素的需求。若底肥不足,还需加施磷酸二铵1-1.5kg ,补充磷素营养,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小花分化。
弱苗田:为了促进弱苗尽快转壮,需要早施重施肥料。可施用尿素10 -15kg ,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氮素。同时,配合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能补充磷钾营养,增强小麦的抗逆性,芸苔素内酯则能调节小麦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肥料利用率,使弱苗迅速恢复生机。
二、早发现早治疗,保叶护穗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小麦拔节期的病虫害也进入了高发阶段。病虫害一旦爆发,就会对小麦的叶片和麦穗造成严重危害,进而影响穗粒数和产量。因此,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为小麦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一)重点病害防控
1、纹枯病:
纹枯病堪称小麦的 “隐形杀手”,主要危害小麦的叶鞘和茎秆。发病初期,叶鞘上会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病斑,颜色呈暗绿色或灰白色,边缘为褐色,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逐渐扩大并相互融合,形成云纹状的大斑。
当田间病株率>10% 时,就需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可用丙环・嘧菌酯或噻呋酰胺喷淋茎基部,重点喷施病斑部位,确保药剂能够充分覆盖,抑制病菌的进一步扩散。
2、条锈病:
条锈病传播速度极快,一旦爆发,短时间内就能蔓延至整个麦田。发病时,小麦叶片上会出现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呈长条状排列,犹如铁锈一般,故而得名。
当病叶率>0.5% 时,必须立即喷药防治,选用戊唑醇 + 醚菌酯组合,这两种药剂复配后,具有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的特点,能够有效阻止病菌的侵入和繁殖,控制病害的传播。
3、白粉病:
白粉病发生时,小麦叶片表面会覆盖一层白色的粉状霉层,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随着病情加重,霉层会逐渐变为灰白色,叶片也会变黄、枯萎。
对于白粉病,可用氟环唑或腈菌唑 + 磷酸二氢钾进行防治。氟环唑和腈菌唑能够抑制病菌的生长,磷酸二氢钾则能增强小麦的抗逆性,补充营养,两者结合,可有效抑制白粉病的扩散。
(二)虫害综合防治
1、蚜虫:
蚜虫繁殖能力超强,会聚集在小麦的叶片、茎秆和穗部,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发黄、生长受阻,还会传播病毒病。
当百株蚜量>300 头时,需及时防治,可选用吡蚜酮 + 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蚜酮具有良好的内吸性,能够让蚜虫取食后停止危害;高效氯氟氰菊酯则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两者混用,可快速杀灭蚜虫,降低虫口密度。
2、红蜘蛛:
红蜘蛛个体虽小,但危害不容小觑,主要吸食小麦叶片的汁液,使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
当每市尺行长>200头时,应及时喷施阿维菌素 + 联苯菊酯。阿维菌素对红蜘蛛有很强的触杀作用,联苯菊酯则具有速效性,两者搭配,能够迅速控制红蜘蛛的危害。
三、增产秘籍:叶面肥+微肥,精准补营养
在小麦拔节期,除了常规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巧妙运用叶面肥和微肥进行精准营养补充,也是增加穗粒数、实现小麦高产的关键秘诀。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一增产秘籍。
(一)黄金微肥配方
在小麦拔节初期,采用特定的叶面肥配方进行喷施,能够为小麦生长提供全面且精准的营养支持,有效增加穗粒数。
具体配方为:尿素 200g+磷酸二氢钾150g+氨基酸水溶肥30ml+芸苔素内酯10ml,兑水15kg / 亩。
尿素:作为一种优质的氮肥,尿素能为小麦快速补充氮素营养,促进叶片生长,增强光合作用,使小麦植株更加健壮。
磷酸二氢钾:富含磷和钾元素,磷元素能够促进小麦根系发育和小花分化,钾元素则能增强小麦的抗逆性,提高茎秆的韧性,预防倒伏,同时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为穗粒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
氨基酸水溶肥: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能够被小麦迅速吸收利用,增强小麦的代谢功能,提高小麦的抗寒、抗旱、抗病能力,促进小麦生长发育,增加穗粒数。
芸苔素内酯:作为一种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能调节小麦的生长发育,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增强小麦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提高小麦的抗逆性,使小麦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
将这些成分按照比例混合后,在小麦拔节初期进行叶面喷施,连喷2次,每次间隔7-10天,可显著增加穗粒数,一般可增加8-12粒。喷施时,要确保喷雾均匀,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二)微量元素补充
小麦的生长除了需要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还离不开锌、硼等微量元素。在一些土壤中,由于微量元素含量不足,会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穗粒数减少。因此,对于缺锌或缺硼的田块,在喷施叶面肥时,需要额外补充相应的微量元素。
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麦拔节期严禁使用除草剂,因为此时小麦生长敏感,除草剂容易造成药害,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喷药时间应选择在上午 10 点前或下午 4 点后,避开高温强光时段。这是因为在高温强光下,药液中的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药剂浓度升高,容易对小麦造成灼伤,同时也会降低药效。
来源:三农小助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