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妻被废了,她的儿子还算是嫡子吗?这3个历史案例告诉我们答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3 10:04 2

摘要:母亲是妾,后来变成正室,那儿子到底是嫡子还是庶子?你看这一茬,别说古人了,就算咱们现在回头看,也还真有点纠结。纣王和他哥哥的故事,就常被人拿来做例子,结果不少人记偏了,把一些陈年说法当成真规矩。可要是翻开些老书仔细瞧,事情还真没这么死板。

母亲是妾,后来变成正室,那儿子到底是嫡子还是庶子?你看这一茬,别说古人了,就算咱们现在回头看,也还真有点纠结。纣王和他哥哥的故事,就常被人拿来做例子,结果不少人记偏了,把一些陈年说法当成真规矩。可要是翻开些老书仔细瞧,事情还真没这么死板。

有时候,古人的脑回路,真比咱们想象的要灵活。你说,分个嫡庶,原本是按妈的身份来的,可问题是“妈”这个身份也不是石头刻住不动的。像纣王他们那档事,书里面说:你要这么蛮横照规定来,分嫡庶都变成摆设,看着挺热闹,还不如干脆不分了呢——这不是我调侃,是《吕氏春秋》原本就在这话后头叹了气。规矩死了,人心活着,古人其实也很无奈。

其实,历史这东西,别光盯一两个名人。多看几桩实打实的事,你才能明白,说到底都是权宜之计。像自打秦汉以后,只要母亲被扶正了,前头后头生的儿子,甭管出生时是庶还是嫡,一夜之间身份全翻了盘,统统归到嫡子名下。这种“升舱”,古人心里其实门儿清。

汉武帝小时候呢,其实也有点命苦,他娘王娡刚进门时也不咋起眼,后来熬成了皇后,儿子就顺理成章变成太子。你要说按“出生牌照”就定终身,那武帝还真没戏。再瞧武则天那几个儿子,哪个年月生的,她还是昭仪呢,但李弘、李贤兄弟走的顺位,老大头衔早早定死,和什么皇后不皇后压根没挂钩。再说明太祖的孙子朱允炆,出生时他娘吕氏也是妾,后来硬是挤上正宫,皇孙诏书里头“嫡孙”两字写得明明白白,谁再咬文嚼字,说朱允炆成不了嫡子,怕是要被笑掉大牙。

说白了,孩子到底咋个身份,还是看母亲能不能上位。妾妃出身也好,把正宫的位子抢过来,一纸诏书下来,往日的“庶”,立马水洗白成“嫡”。

不过,事要是反着来呢?正妻被废了,她生的孩子是不是立马“从豪门跌入出租屋”?这问题,别急,历史早给答案——而且还挺扎心。

刘秀那段恩恩怨怨,放今天聊起来都是热搜大瓜。他当年一心想娶阴丽华做老婆,可天不遂人愿,时局逼着他摇身一变成了“渣男”:为了借助真定王的势,又娶了郭圣通。阴丽华守了一堆眼泪,夹在外戚权谋和丈夫事业中间,算是落得个“出局选手”。

而郭圣通则是嫁对了人,凭家里背景一路做上皇后,还生下太子刘彊。要是按照“后宫上位即封神”的常理,她母子俩都算熬出来了。可惜世事无常,郭家的气数渐弱,阴丽华却因为温柔又有本事,反倒坐稳了刘秀枕边人,还连连生了好几个儿子。偏偏这长子刘庄,又聪明又懂事,让刘秀移不开眼。

郭圣通看自己丈夫心越来越远,未来可想而知。刘秀把郭氏废了,扶阴丽华当皇后,接下来,问题就搁桌面:太子的妈都不是正宫了,这“嫡长子”头衔还能睡得安稳?刘彊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自己不过是风烛残年。就算刘秀还嘴上安慰,可谁不怕哪天脖子上那一刀冷不丁下来?刘彊知趣,自己领着班子请辞,你不废我,我自请下台得了。刘秀见好就收,保住了这条命。换句话说,正宫一倒,儿子的“嫡子金牌”也悬了,除非你爹铁了心死护到底。可在权力场上,血浓于水?那得看有多少水。

再来看看三国那摊子案,曹家骨肉祸福。甄宓这女人,长得出挑不说,还让曹丕心痒得不行,娶来正妻自是风风光光。谁知几年功夫,宠妃郭女王攻城略地,甄宓位置逐渐浮在水面上。你看曹丕多会玩——既不废后,又不让甄宓进宫,放着太子曹叡也跟着进退维谷。到了甄宓惨死那一刻,儿子的“嫡子证书”差不多也过期了,曹叡身份一夜缩水,险些落得个无家可归。

好在天不绝聪明人,曹丕身边老婆虽多,却偏偏子嗣稀薄。郭女王不能生,宠妾生下的孩子个头太小,真要挑一个出来压场面,还是曹叡靠得住。于是曹丕下了狠棋,把曹叡名义上过继给郭女王做儿子,这下,嫡庶身份又变过来了。曹叡顺着水又爬回去,最后干脆坐了皇位,还把生母甄宓追封为“正宫”,虚荣也算圆满。这一出出宫斗,不就是用儿子的身份说事?母亲降了,儿子地位掉;母亲被扶上来儿子就跟着起。全靠父皇一句话。

你以为这样就够复杂?还真不是。唐朝时,轮到郭贵妃和唐宪宗打这“法律擦边球”。唐宪宗自个儿明明原先迎娶郭氏做正妻,上台后却担心外戚势大,只愿意封她个“贵妃”,就是死活不给皇后名号。偏偏她给宪宗生了老三李宥,各家外戚磨刀霍霍,都等着李宥一步登天。

可古人“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结果,郭贵妃不能封后,她儿子那嫡长子的头衔就被夺走了。唐宪宗一狠心,干脆让庶长子李宁当太子。历史戏码不嫌多,李宁夭折后,朝中大佬们逼着皇帝松口,李宥这才熬成了新太子。你说,权力场什么时候真讲理?“嫡子”二字,有时候不过是皇权的一把镰刀,收割哪家孩子,全看父母身份和皇帝心情。

讲到这里,咱们说白了:古代这“嫡庶”身份,太多时候根本由不得孩子自己。皇后当得稳,儿子才是真正的“嫡长子”,一朝娘亲下台,金身就碎。皇帝再心软,大臣们也不是泥人。你见过几个敢为废后之子死活争储?一旦母亲的位置松动了,太子的椅子也就晃起来了。

其实换个角度看,这世上的“规矩”,从来没那么绝对,都是看人下菜。母凭子贵,子又要凭母,谁先掉队,谁就出局。家国天下,最后不过也就是几个人的悲欢离合。古人也好,今人也罢,到底绕不出个“人情”字。

你说,这嫡与庶,真的那么拿得准吗?等到后宫风云变,牌桌翻了,谁还记得小时候一纸出生的名分?明面上是祖训礼法,其实背后绕的都是自己那点心思——这道理,咱们都懂。是不是也挺唏嘘的?

来源:英明果断青山cq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