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朝,雁门关外黄沙漫天,李靖身为雁门关太守,肩负守关重任,行事雷厉风行,眼里揉不得沙子。初入京城之际,他对佛门心怀敬意,深知僧宝身负神圣使命,滋养着万千众生的精神世界,能净化人心,这份功德令人敬仰,便在心底立下 “敬事僧宝” 的誓言。
唐朝,雁门关外黄沙漫天,李靖身为雁门关太守,肩负守关重任,行事雷厉风行,眼里揉不得沙子。初入京城之际,他对佛门心怀敬意,深知僧宝身负神圣使命,滋养着万千众生的精神世界,能净化人心,这份功德令人敬仰,便在心底立下 “敬事僧宝” 的誓言。
然而,佛门虽为清净之地,却也难以避免混入个别品行不端之人。这就如同五指有长短,世间万物皆有优劣,社会上鱼龙混杂,佛门同样难以例外。李靖见多了打着佛门旗号招摇撞骗的人,对佛门的敬意逐渐消磨。到代州任职后,当地一些出家人的不良行径更是让他失望透顶,他开始觉得佛门也不过如此,从前 “敬事三宝” 的志向,早已烟消云散。
一日,晴空万里,李靖带着部下外出射猎,行至中台山脚下。中台山风景秀丽,李靖骑着骏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突然,前方出现一片波光粼粼的大池子,李靖皱起眉头,暗自疑惑:“我多次到此,怎么从未见过这池子?”
带着满腹疑问,李靖策马靠近。眼前的景象让他怒发冲冠,池子里,一个和尚与一名妇人正毫无顾忌地共浴,举止亲密。“哼!简直伤风败俗!” 李靖怒不可遏,身为太守,维护一方风气是他的职责,怎能容忍这种丑事发生。他毫不犹豫地取出羽箭,搭弓上弦,“嗖” 的一声,利箭带着怒火飞驰而去。
箭术精湛的李靖,轻松射中两人。和尚和妇人中箭后,朝着东南方向狼狈逃窜。李靖大喝一声:“追!定要将这两个败类绳之以法!” 于是,一场追逐战在原野上展开。奇怪的是,两人徒步奔逃,李靖骑着骏马,却怎么也追不上,双方始终保持着几步的距离。李靖心中一惊:“难道这两人会妖法?” 但他没有放弃,继续紧追不舍。
追到一座名为 “真容院” 的小寺院前,两人一闪身,躲进了寺院。李靖带着部下冲进寺院,四处搜寻,却不见两人踪影。李靖满心疑惑,走进大殿,殿上供奉着文殊、普贤两尊菩萨像,两尊佛像慈眉善目,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就在这时,一名小沙弥从后堂走出,看到李靖等人,吓得瑟瑟发抖。
李靖走上前,厉声问道:“刚才有一和尚和一妇人逃进寺院,他们在哪里?” 小沙弥战战兢兢地说:“大人,寺院里只有我们师徒几人,并未见到您所说的人。” 李靖不相信,再次在寺院里搜查,依旧一无所获。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突然发现两尊菩萨像底座有血迹。李靖心中一惊,仔细查看,发现菩萨像的肩头竟插着自己射出的箭。他瞬间明白,这一切都是菩萨的点化。李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回想起自己对佛门的偏见,以及今日不问青红皂白就射箭的冲动行为,懊悔不已。
此时,老方丈从内室走出,对李靖说:“太守大人,佛门虽有不肖之徒,但不能因此否定整个佛门。善恶存乎一念,大人应明辨是非,不可被偏见蒙蔽双眼。”
此后,李靖对佛门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因个别现象而否定整体。他依然坚守正义,同时学会了以更包容、理性的态度看待世间万物,守护着雁门关的安宁。
来源:嘉林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