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这一水平在美国股市百余年的历史里,也仅仅出现过寥寥几次。更让人觉得离奇的是,2020年和2025年,标普500指数,都在2月19日达到峰值。
过去一个月的市场走势与2020年春天的相似之处,让人不禁倒吸一口冷气。当时和现在一样,追踪股价波动的VIX指数飙升至40以上。
要知道,这一水平在美国股市百余年的历史里,也仅仅出现过寥寥几次。更让人觉得离奇的是,2020年和2025年,标普500指数,都在2月19日达到峰值。
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便一路下跌,跌幅超过10%,速度之快,让无数投资者措手不及。与此同时,油价狂跌不止,美国消费者的信心也跌到了谷底。
把时间拨回到五年前,那场让全球陷入混乱的动荡,源头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病毒迅速感染了数百万人,全球经济瞬间进入 “重症监护” 状态,工厂停工、商店关门,无数企业在生死边缘挣扎。
而如今,引发市场震荡的,则是另一股强大的 “自然力量”——特朗普。不过,与病毒不同的是,他的贸易政策不会直接威胁人的生命。
但对于美国企业,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企业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美国和中国,通过对多数商品征收超过100%的关税,将彼此 “隔离” 开来,贸易往来变得艰难无比。
关税频繁地调整,时而提高、时而降低,时而征收、时而取消,毫无规律可言。企业们不得不应对这种类似疫情的不确定性,而这种随机性,一点都不亚于新冠病毒变种的演化。
5月4日,特朗普随口暗示可能对海外制作的电影征收关税,仅仅一天之后,迪士尼和奈飞的股价就直线下跌。
直到白宫急忙改口,股价才勉强有所反弹。一位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银行家,忍不住感慨:这场关税冲击,简直就是 “新冠 plus 版”。
也难怪企业的老板们,会忍不住把现在的情况和疫情相提并论。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如果只是和疫情一样,那倒好了。事实上,特朗普的贸易 “战争”,对美国大企业的影响,可能要深远、持久得多。
2020年和今年的市场动荡,都赶上了CEO们准备公布第一季度业绩的时候。乍一看,这些业绩大多还算说得过去,表面上没有太大问题。
但仔细一对比更新后的收入和利润预测,差距就出来了。就像疫情初期一样,分析师们纷纷下调了许多标普500公司的销售额、资本支出和利润预期。
从1月开始,市场对该指数成分股在今年第二、第三和第四季度每股收益的普遍预期,分别下降了5%、4%和2%。这几个看似不大的数字背后,却是无数企业面临的艰难处境。
更让人担忧的是,许多企业老板干脆完全撤回了业绩指引。4月29日,快递巨头UPS取消了全年预测,这一幕,几乎和五年前的同一天一模一样。
汽车制造商福特、通用汽车,航空公司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西南航空,也都纷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5月5日,美泰玩具也暂停了玩具销售的年度预测,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此前几天特朗普 “沉思” 着说,美国女孩其实不需要超过两个芭比娃娃。
这些企业的举动,就像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未来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我们实在不敢轻易做出承诺。
目前,只有17%的大企业愿意向投资者透露第二季度的利润预期,而在正常情况下,这个比例大约是20%。
这已经是自20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了。高盛做了一个统计,发现标普500公司中,竟然有四分之一在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中提到了 “衰退”。
这个比例,和疫情首年春天三分之一企业提及衰退的情况相差无几,要知道,前一季度这一比例仅仅是五十分之一。这数字的变化,就像一个危险的信号,预示着经济可能正在走向衰退。
一些公司还大张旗鼓地宣扬对国内供应链的投资:4月30日,私营包装巨头普拉特工业响应特朗普的 “美国再工业化” 号召,大手一挥,承诺在美国投资50亿美元。
第二天,金佰利也宣布,将在五年内投入20亿美元,就是为了避免未来 Kleenex 纸巾和好奇纸尿裤出现短缺。
尽管大家都焦虑不安,但许多美国老板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他们盼着这场关税动荡能像新冠危机一样,很快就结束。他们幻想着,除了多出几张空办公桌,一切都能迅速恢复正常。
确实,2020年第二季度的日子不好过,标普500指数中,超过300家公司销售额同比下滑,100多家出现净亏损,大约260家公司总共计提了近90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等一次性费用,企业们损失惨重。
到了2020年秋天,CEO们表面上还在大肆宣扬 “韧性” 的优点,可私下里却不得不承认,那些一直被大家诟病的 “准时制” 供应链,其实总体上运转得还不错。
毕竟,要重新配置这些供应链,得花费数十亿美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后来,随着美国政府向公民发放新冠救济支票,消费者手里有钱了,许多商品的需求一下子就上来了。
2021年第二季度,标普500指数中,差不多四分之三的公司利润同比增长,典型公司的净利润更是飙升了44%。到了2020年夏末,指数已经收复了之前所有的失地,然后开启了一轮让人惊叹的史诗级涨势。
投资者们觉得,美国企业正在加速重温新冠冲击的剧本。特朗普突然宣布对多数国家征收 “对等” 关税后,还不到一个月,指数就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但实际上,商业远没有回归常态。就算关税暂时暂停,针对中国的关税也降低了,贸易壁垒和不确定性依然会像两颗 “定时炸弹”,留在那里。这些风险,很可能会成为美国企业的 “英国脱欧”。
斯坦福大学的尼古拉斯・布鲁姆和他的同事在一份新工作论文中指出,截至2024年,英国脱欧已经导致英国生产率下降3%,商业投资减少12% - 20%,GDP下降6% - 9%。
美国的CEO们,真该放下手里的疫情日记,找英国同行好好聊聊,听听他们的经历。恐怕听完之后,他们就会明白,这场关税风暴带来的挑战,远比想象中更严峻。
来源:奇葩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