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假期,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创新打造“展厅+体验”沉浸式革命情景诗小剧场,开展“中华文化月月传”清明节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众参观“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馆长夏雪峰告
清明既是缅怀逝者的日子,也是百花争艳、游子踏春之时。清明小长假期间,神州大地春和景明,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感受春光中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
多维方式赓续红色血脉
缅怀追远是清明节的重要内容,各地展览馆、博物馆、红色景区等纷纷推出红色主题展览展示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清明假期,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创新打造“展厅+体验”沉浸式革命情景诗小剧场,开展“中华文化月月传”清明节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观众参观“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主题展,透过文物穿越时空与先辈对话。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馆长夏雪峰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以创新形式活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沉浸式体验场景,激发观众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
在吉林省,红色演艺市场火热非常。长影旧址博物馆推出的《长歌烽火》,改编自经典红色影片,将英雄故事搬上舞台;伪满皇宫博物院的《炫·墨之“东北抗联篇”》等系列演出,以丰富的艺术形式诠释红色故事。观众李雪激动地说:“这些红色演艺让历史活了起来,比看书本更震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这些红色演艺的火爆,不仅丰富了市民的假期生活,也让红色文化在传承中焕发出新活力。
多元场景带来出游新体验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假期,各地开启“畅游”模式,景点和景区纷纷推出低空游、气味游等新产品、新场景,为人们带来别具一格的出游新体验。
4月6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汉驰通用航空飞行营地迎来客流高峰,体验空中飞行的游客排起了长队。“低空旅游市场日益走热,营地的游客也在逐步增加,最多的一天游客接待量突破500人。”营地总经理李泽芳说。今年安徽文旅将低空游作为重要推介项目,众多游客在安徽体验了不一样的低空游场景。如池州市九华山,游客可乘坐直升机一览九华胜景;在金寨县山村中,高空滑翔伞给游客带来新体验。
河南省郑州银基动物王国“奇妙动物气味节”正持续进行中。园区精心打造十大动物气味互动场景,游客可感受白虎、棕熊等猛兽领地的气息,近距离接触白狮宝宝、黑熊幼崽,还能参与萌系动物巡游和飞禽表演,体验趣味科普与互动合影。据园区负责人介绍,每个气味装置都配有科普讲解,帮助大家理解气味在动物社交中的重要作用。“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让游客以全新的感官体验认识动物世界。”该园区负责人表示。
多角度传播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体验游让清明假日充满人文气息,新奇的文旅体验带给游客无限惊喜。清明假期,游客和群众沉浸在簪花赏春、弹琴赋诗等传统文化体验中,身临其境地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月6日,“‘春天花正开·簪花踏春来’——簪花仕女带您游沈阳,赏花、赏景、享美食系列活动”在辽宁沈阳植物园展开。身着复原唐代服饰的舞蹈演员以快闪形式重现了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簪花仕女图》的经典场景,在“诗舞乐”合一的氛围中,彰显女性仪态万方的气度。现场观众感叹:“这一刻,我们与千年前的艺术家心意相通。”沈阳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活动采用沉浸式实景演绎与现代音视频技术创新结合的方式,让游客与文物深度对话。我们以馆藏文物为艺术内核,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场非遗雅集通过古琴雅韵与诗词书画的对话,传承中华文脉,礼敬先贤英雄。活动中,古琴演奏《阳关三叠》《醉渔唱晚》及古琴与诗词表演《忆故人》等多个节目一一上演。雅集还融入民俗讲解及现场书法创作,让观众在视听交融中读懂清明节的多维表达。据悉,黑龙江省文旅系统以清明诗会、清明朗诵会、清明书画展、清明非遗体验等各种形式,举办300多场文化活动。
多举措确保市场安全有序
为保障群众和游客出游安全,各地文旅部门提前谋划、周密部署,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加大宣传普法、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保障文旅市场安全有序,让群众和游客度过开心愉快的假期。
浙江省杭州市充分发挥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指挥中心的作用,运用“文管在线”3.0系统,采取“远程监管+线下巡查”方式,对出租车“诱购”、非法揽客、涉旅虚假宣传等问题进行整治。清明假期,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74人次,线上线下检查经营单位307家次,驱赶非法揽客人员60人次,处罚黑车1辆次,没收非法旅游小广告700余份,行政处罚散发涉旅非法广告人员1人。此外,该市还依托文旅志愿者“杭小暖”服务平台作用,在人流量较大的旅游目的地、交通枢纽设立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指引、语言翻译等服务。
在广西“三月三”及清明假期前夕,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精准发力,采取多项措施筑牢文旅市场秩序监管防线。除强化执法检查外,该市执法人员还深入象山、木龙湖等景区景点,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发放《游客参团旅游提示》宣传单、现场讲解案例等方式,向游客普及旅游合同签订、消费,提醒游客警惕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陷阱,有效增强了游客的自我保护及维权意识。
(统稿:郭凯倩 参与采写:孔令晖、张莹莹、葛鑫、张建友、王慧、程俣薇、周传人、郭凯倩)
2025年4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2版刊发特别报道
《寻春清明,感自然之美、人文之韵》
来源:邃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