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大熊猫,畅谈“金熊猫”——创作灵感瞬间抓住全球影视大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3 00:02 3

摘要:浓密的树冠织就翠色盎然的生态穹顶,油纸伞造型的顶篷搭起非遗匠人的工作间,婆娑的树影掩映着大熊猫的“游乐场”,9月12日下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熊猫谷),一场自然特色和人文韵味兼具的独特体验活动在此展开。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王晋朝

浓密的树冠织就翠色盎然的生态穹顶,油纸伞造型的顶篷搭起非遗匠人的工作间,婆娑的树影掩映着大熊猫的“游乐场”,9月12日下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熊猫谷),一场自然特色和人文韵味兼具的独特体验活动在此展开。

70多名中外嘉宾,受邀参与第二届金熊猫奖配套活动“我与熊猫面对面”参观活动,他们多为世界各地的影视机构代表。从启动仪式现场出发,沿着步道徐徐前进,邂逅大熊猫,畅谈“金熊猫”,一场探访不仅拉近了与会者与大熊猫的距离,也碰撞出了思维的火花。

嘉宾代表探访熊猫谷。活动主办方供图

感受安逸与专注

从大熊猫身上学习心无旁骛的心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的本底支持。在熊猫谷,百闻不如一见,欢迎大家亲眼看一看可爱的大熊猫!”活动现场,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副主任齐敦武发出热情邀请。

嘉宾代表沿着步道进入熊猫谷中,沿途10余只大熊猫姿态各异:有的悠闲啃食竹叶,憨态可掬;有的慵懒憩于树荫,萌态十足;还有的挺着圆滚滚的身体嬉戏打闹,引得嘉宾代表纷纷驻足拍照。

大熊猫自在休憩。郑志浩 摄

作为第二届金熊猫奖分论坛活动的受邀嘉宾,来自美国的制片人迪米特里从大熊猫的形象获得了灵感。“非常纯粹,黑与白交织,没有其他的杂色。”迪米特里表示,影视制作同样需要保持纯粹的创作心态,专心讲好一个故事,才能获得全世界的共鸣。

大熊猫本身的安逸气质与专注特点,让来自塞尔维亚的导演鲍里斯·米蒂克印象很深。“当我们路过大熊猫,望着它们、拍摄它们的时候,大熊猫往往不为所动。无论是进食还是休息,它们仿佛都不在乎我们的临时打扰。”作为本届金熊猫奖评委会成员之一,鲍里斯·米蒂克认为,影视从业者从大熊猫身上可以学习心无旁骛的专注姿态。“如果可以的话,我更想在熊猫谷待上一周来获取灵感,而不是仅仅只待一天。”

活动现场。赵明 摄

“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大家听到的都是对大熊猫的赞美之词。”在鲍里斯·米蒂克看来,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大熊猫又是中国的符号。大熊猫与其所代表的和平、平静、友谊、温暖等特质,与金熊猫奖相得益彰。“用大熊猫来为一个奖项命名,真是一个非常绝妙的想法。”

嘉宾代表探访熊猫谷。赵明 摄

以金熊猫奖为平台

包容多元创作视角增强合作力量

启动仪式上一件独特的装置引来嘉宾们一阵赞叹——嘉宾代表用都江堰之水浇灌点亮装置,启动台上的特制花朵随之绽放。这一匠心设计,彰显对“百花齐放”展现影视创作多元视角理念的鼓励。

来自巴西的娜塔莉亚是本届金熊猫奖提名作品的代表之一,她对参评情况非常关注。电影、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四大单元,一共27个奖项,累计126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参评,一系列关键数据从她的口中蹦出。“不局限于某一个区域的作品,这里的作品丰富度体现了真正的全球化。”

活动现场。赵明 摄

“我从电梯间里就感受到了多元包容的力量。大家用不同的语言和口音,有不同的创作视角,追逐金熊猫奖的目标,让我感到很美好。金熊猫奖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我们聚到了一起。”她认为这也为来自全世界的作品提供了更多机会,展现出高度的多样性。

在现场特别设立的“金熊猫邮局”上,嘉宾代表手写祝福寄语,随后投递至邮箱内,将来自大熊猫故乡的祝福传递到世界各地。木版拓印、宋代点茶、竹编、印章……一系列的手工体验活动,都以第二届金熊猫奖主视觉为核心设计理念,用不同的材质展现一只跃动的金色大熊猫形象。

嘉宾代表体验木版拓印。赵明 摄

来自德国的摄影师克劳斯·舒里希认为,无论是纸张、木材还是竹编等,大熊猫的形象传播至全世界,多元的载体都在表达大熊猫这一符号,希望引发全球共鸣。“我觉得金熊猫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奖项,因为它能把各个国家的友谊凝聚在一起。”克劳斯·舒里希认为,电影等载体能把不同国家的人们联系起来,推动文化交流。“期待以此次参与金熊猫奖为契机,获得更多的影视合作机会。”

同样强调合作的还有来自英国的制片人温蒂·达克。温蒂·达克近年来专注自然题材的纪录片制作。在熊猫谷的自然环境中,她也感受到自然的启迪。“这是我第一次来四川,简直是来到了大熊猫的大本营。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更多自然题材影片的制作经验,谈谈大熊猫带来的启发,那是我的激情所在,也是我热衷的领域。”

活动现场。赵明 摄

来源:川观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