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友谊的种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10:59 2

摘要:当时是在福建省省长晚宴开始前。“鹤发童颜”的危地马拉贸易和经济部副部长,也是我们带队从北京前来福建考察的拉美和加勒比工商会代表团成员。宴会前大家正在随意交谈,不知道正聊什么,我和他不知不觉做出同样的手势,有趣而珍贵的瞬间被同事抓拍了下来。

2007年9月,快门记录下了作者(右)与代表团成员有趣而珍贵的瞬间。

最近整理相册,看到这张很有趣的照片,我和一位一头银发、风度翩翩的外国朋友,做着同样的手势,目光也投向同一个方向。将近20年过去了,仍然记忆犹新。

当时是在福建省省长晚宴开始前。“鹤发童颜”的危地马拉贸易和经济部副部长,也是我们带队从北京前来福建考察的拉美和加勒比工商会代表团成员。宴会前大家正在随意交谈,不知道正聊什么,我和他不知不觉做出同样的手势,有趣而珍贵的瞬间被同事抓拍了下来。

那是2007年9月,我们举办了为期15天的“中国—拉美加勒比国家工商会人员研修班”。这是由商务部主办、中国贸促会承办的一个援外培训,我所在会务部培训处具体地承担了组织工作。

2007年9月,“中国—拉美加勒比国家工商会人员研修班”学员和部分工作人员在天安门广场合影。(以下图片注释简称“中拉研修班”)

“中拉研修班”成员考察福建时合影。

学员、工作人员与福建省长合影。(右一为作者)

“中拉研修班”于外地考察时合影。

中外方签署合作协议。

“中拉研修班”结业式(右二为作者)

研修班除了在北京授课、参观和考察以外,我们还组织代表前往外地两个省进行考察,其间在福建受到福建省省长的招待。

从2004年以来,我们每年面向发展中国家商会人员举办援外培训一至两期:法语非洲国家工商会人员培训班、英语非洲国家工商会人员培训班、亚洲国家工商会人员培训班、中阿合作论坛国家工商会人员培训班……

首个援外培训是“中国—非洲国家工商会人员研讨班”。非洲成为首选地区并非偶然,与如今已经举办24年的中非合作论坛息息相关。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召开后,中国贸促会配合该论坛于2003年举办首届中非企业家大会。此后每三年在中国和非洲国家轮流举办,成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非工商界最高级别经贸盛会。

2003年首届中非企业家大会后,国际联络部的一位同事从非洲回来,兴奋地告知我在这次中非合作论坛期间决定,将由我会负责组织非洲国家商协会人员培训。我时任会务部培训处处长,我们迅疾按程序规范进行项目立项和预算报批,经商务部批准,作为国家援外项目,贸促会也投入配套资金。

来自18个以法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的32名工商会经理和经贸机构高官参加了这次培训。

贸促会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贸易促进机构,举办重大国际商务活动是我们的长项,但是举办援外项目尚属首次,上上下下都格外重视。

第一期的开班仪式尤其隆重,各有关非洲国家驻华商务参赞乃至大使都应邀出席。在15天里,我们举办了报告会、座谈会、企业对口洽谈会、企业和机构考察等各类活动,安排代表前往上海和苏州考察,还组织代表就成立中非联合工商会进行了讨论,代表们一致表示支持这一倡议;生活上我们对学员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全程配备安保和医务人员各一名,为所有学员配发风衣、洗漱用具等。此后,我们又举办了英语非洲国家培训。

逐渐地,我们的援外培训从非洲地区扩展到拉美加勒比地区、亚洲地区。“2004年至2008年,我们共举办了10期援外培训项目,培训了77个国家的259位工商会经理和政府经贸部门官员。”我在2008年的一篇培训工作总结中写道。

2008年,“中阿合作论坛国家工商会人员研修班”前往江苏考察。(以下图片注释简称“中阿研修班”)

“中阿研修班”工作人员与学员在南京中山陵留影。(左一为作者)

“中阿研修班”工作人员在南京中华门的合影。(右二为作者)

首期“中阿合作论坛国家工商会人员研修班”于2008年5月21日开班时,正赶上5.12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不久,研修班原定赴重庆、江苏考察,因汶川地震波及重庆,为确保学员安全,根据商务部建议,贸促会及时做出取消研修班赴重庆考察,改赴秦皇岛市考察的决定,并在业务安排方面得到了重庆和秦皇岛政府及贸促会分支会的理解和支持。

汶川地震灾情引起了学员们的极大关注,沙特阿拉伯阿哈撒地区工商会、吉赞地区工商会学员表示要以个人名义对四川受灾地区进行捐助。在出席地方经贸活动时,学员都对中国受到地震灾害表示关切。

由于学员来自不同国家,许多学员是工商会或者政府高官,如何让每个学员个性得到尊重又遵守培训活动的统一步调,这对我们工作带来了挑战。

饮食习惯不同。记得阿拉伯班的一位阿尔及利亚学员总是心存疑虑,强调宰杀方式也得是清真的,于是我们向酒店了解情况,酒店当他的面拿出产品包装,上面显示是清真宰杀方式,那位学员的心才放下。

2008年,首期“中阿合作论坛国家工商会人员研修班”代表在中国贸促会大门前合影。

2008年,阿拉伯班参观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右一为作者)

亚洲国家工商会人员培训班开班仪式

2008年,阿拉伯班参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集体出行保证按时间出发也是一件颇具挑战之事。记得办第一个班时没有经验,我们工作人员一个个房间打电话,事倍功半。后来我们从管理方式入手,决定每期班一开始就请学员自愿报名参选,由全体学员选举产生班长,报名者往往是年轻热情、精力旺盛的学员。而我们则提前根据名单分好组,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学员安排在一组,当然同一组学员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我们指定其中职务高或德高望重的学员为组长。

自从实行班组长制后,工作顺手多了,效率大大提高。比如集体出行前,我们会在大巴上请各组长确认本组人员是否到齐。各组长都很负责,如有组员没到,组长一个电话马上也就赶来了。遇到比较重要的事项安排,我们则与班长进行沟通,由其跟学员商定意见、达成共识。

每一期班都举办正式结业式,在欢送晚宴后,颁发结业证,互赠小礼品。随着音乐声响起,学员和工作人员翩翩起舞,欢声笑语中晚会达到了高潮。最后在《友谊地久天长》乐曲中,大家握手言别互道再见,带着几分依依惜别之情。

15天前,代表们从不同国家来到北京,彼此素不相识。现在,带着对中国的发现,带着彼此结下的情谊,带着日后开展合作的意愿和渠道信息,学员们要各奔东西回到他们的国家。

在告别时,我们能感到来自每一个学员的友情,那是对中国、对中国人民、对代表国家去做工作的我们的友情。

作者和来自智利的学员合影。

2008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工商会人员培训班学员游长城。(前排左一为作者)

培养和壮大发展中国家工商会中对华友好力量,配合我国外交外经贸工作,推动工商会在促进双方贸易和投资往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正是我们举办援外班的工作目标。我们很欣慰的是每一次都不负使命,带着真诚和热情去面对工作和各国代表,播撒着友谊的种子,同时也收获了同样的真诚和热情。

后来我因工作调动离开了这个处,但是其他同事还在年复一年地继续这项工作。之后我和同事有机会前往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回访,另外还有一次前往埃及参加国际会议,学员也赶来相见。“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他们和所在机构都成为了推动与中国合作的积极力量。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