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燕京岁时记》中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今天不仅关乎与过去的联系,也关乎于复苏的新生。
文章来自谷雨星球 侵权删
大家好,我是沧海,一个孩子的爸爸,也是一对父母的孩子。
《燕京岁时记》中有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今天不仅关乎与过去的联系,也关乎于复苏的新生。
「生命」是教育是最不可忽视的篇章,没有之一,对死亡的凝视,让我们的生命有了超越生存的可能性,超越了享乐需求,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今天,我们推荐一部豆瓣高分的「回家真人秀」,为3位早早失去母亲的普通人提供「归乡体验」,由一位演员扮演母亲与他们一起度过两天一夜。
原以为只是走走过场,却谁也没想到,每个人心中的遗憾,都被这位假母亲治愈。在这一天,我们悼念失去,也在春天里找到「向死而生」的力量。
留下的人儿
2024年8月16日,一部由NHK BS播出的《有母亲等待的故乡》播出 全剧围绕三位主角各自面临的困境与人生转折展开,讲述了他们参加一个名为「有母亲等待的故乡」的两天一夜体验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三人在虚构的故乡中与「母亲」共度时光,从而获得心灵上的慰藉和自我救赎。
故事开始于相川桥,一个孤寂的小村庄。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这里被开发成以一座「故乡」为主题的造梦工厂。
所有的村民都成了NPC,被包装成了梦工厂的群众演员,服务的对象就是那些从农村一路拼搏定居于大城市,却因各种原因失去了母亲的精英人群。
所以,这是一场「回到有母亲等待的故乡」一日游。体验者花费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3000元),就能经历两天一夜的「重温乡情+感受亲情」全套服务。
第一位主人公的故事,源自一处斑驳的候车站。
坐上颠簸的乡村巴士,窗外连绵的群山,荒凉的田野、潺潺的溪流,令松永彻压抑多年的乡愁彻底萌发。
巴士停靠在相川桥一家酒铺的门口,作为这项服务的第一位体验者,松永彻不仅迎来了老板娘热情的寒暄,还得到了对方免费送出的一瓶酒作为回乡礼物。
两人说话间,一位开着货车的白胡子老爷爷也停下车,从透过车窗向他打起了招呼:「小彻,已经过去40年了,你还记得回家的路吗?」
松永彻并不认识这位老人,他怎么会知道自己的事情?原来,他所见过的景象、接触过的人,都是按照剧本的设定在演绎。
从停车站点走到「家」门口,松永彻一路遇到了很多人,无论是多年未见的邻居,还是法相庄严的寺庙主持,每个人都朝他亲切地打招呼。
就连那条憨态可掬的小柴犬,都摇着尾巴将他送到了「母亲」的门前。
三十年前,松永彻的母亲因病去世,当时正在打拼事业的他,既没有时间陪伴,也没能带母亲接受更好的治疗。
如今63岁还孑然一身的他,虽然已经是一家大型公司的社长,可早逝的母亲成了他心里永远的痛。
当佝偻着腰身的「母亲」微笑着从房里走出时,松永彻怔住了。
他下意识地问起对方的名字,却被「母亲」反问道:「哪有问自己父母名字的孩子啊!」
看着房间里熟悉的摆设,饭桌上精心准备的料理,松永彻不禁潸然泪下。
晚饭过后,松永彻和「母亲」在樱花盛开的乡道上散步。他突然问「母亲」:「您生活在这里不寂寞吗?」
「母亲」没有回答,而是幽幽地反问道:「你们比我更寂寞才对吧?」
松永彻怔住了,数十年来他虽然贵为公司社长,每天却只忙于经营,如今被「母亲」这么一反问,他突然意识到:
茫茫人海中,只有母亲才是最懂自己的那个人。
过不去的自责和惭愧
53岁的女医生古贺夏夫,是第二位体验者。
被痴呆症的母亲折磨多年,古贺夏夫最终决定将母亲送往养老院照顾。可随着母亲的突然离世,她陷入了无尽的懊悔和自责。
在她看来,放任母亲死亡,无论是作为女儿还是医生,她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
因此,她第一次见到村庄里的「母亲」,就声称自己快疯了,准备辞去医生的工作。
当晚,「母亲」给她讲述了一个故事,说很久以前,有个武士因为拒绝村民施舍的饭食被活活饿死了,以此劝慰她学会看开,不要与自己较劲。
循循善诱的「母亲」、古老的故事、静谧的小村庄,古贺夏夫当场泪奔。
后来,「母亲」还讲述了自己哥哥——年纪轻轻就离世的苦命人。
「母亲」告诉古贺夏夫,医生是一项崇高的职业,千万不要放弃,而且要学会坚强,不能像孩子一样脆弱。
现实中都难以感受到的母女温情,却在这里体验得酣畅淋漓。而压在古贺夏夫心底的症结,也被「母亲」彻底治愈了。
剧中第三位出现的体验者室田精一,在职场浑浑噩噩混了几十年,室田精一刚被公司解聘就遭遇了妻子提出的离婚。心有不甘的他,还试图用幼稚的手段强行挽回这段感情,结局不言而喻。
更糟心的是,向着前妻的女儿也对他一通调侃输出。
抱着新奇的心态,室田精一报名了「回到有母亲等待的故乡」活动。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母亲」没有对这个失败的「儿子」表现得很失望,反而带他给「父亲」扫墓。对着冰冷的墓碑,「母亲」说:
「孩子他爸,精一在公司功成身退回来了,好好表扬一下他吧!」
那一刻,室田精一心中一颤,自己为家庭和公司奋斗了大半辈子,却从没有得到过这样的认可。而客串母亲的临时演员却说出了这样暖心的话语,这何尝不是一种角色错位的讽刺?
无论是贵为社长的松永彻,还是「失败」的室田精一,在这个路遥马急的人间,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故乡的滋养。
与哀伤共处
不过,一场意外,令所有的期待戛然而止——「母亲」的扮演者,突然离世了。
猝不及防的「子女」们纷纷前往相川桥的家里吊唁,有人用大笑掩饰悲伤,有人痛哭流涕。那个曾经给自己带来无尽温暖的老人,永远不会醒来了。
当晚,几人无意间揭开了「母亲」的秘密:孩子和丈夫都先她离世,只剩下她独自留守在孤独的村庄。
颤巍着身体追着汽车送别、絮叨着讲故事直至孩子进入梦乡,尽管这些场景都是亲情的角色扮演,可谁又能说在这场游戏中,「母亲」没有注入最真实的情感?
她告诉「孩子们」,要「好好吃饭,然后淡然的活着」、「吃饭,是活着的象征」,像极了每日在电话里絮絮叨叨的妈妈们,虽然无法帮孩子分担城市里打拼的疲惫,但用最朴素的叮嘱告诉我们要好好对待自己。
而来到全员NPC的虚假世界,三位主人公反而感受到了久违的「真实」——没有虚与委蛇的客套,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也没有现实世界中那些不得不戴上的面具。
在这里,情感变得简单而直接,仿佛剥离了所有的伪装,只剩下最本真的自己。
而看完这部短短的剧集,跟着主人公们体验了的观众们,也发现自己在细腻的演绎中,重新获得了对「失去」的定义。
「来日方长」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的错觉,当我们意识到人生无常时,却发现那些曾经以为可以等待的人和事,已经悄然离去,不再回头。
■推荐这本书,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看。
人们宁愿以高额的代价回到有母亲的故乡,不仅是出于对亲情的渴望,还有对生活的哀伤和自我的重新审视。
《与哀伤共处》作者李昀鋆写下过这么一段话:
失去亲人最难过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每一刻。就像心底的八级地震,余震不断。在每一个夜深人静、人生低谷、新春佳节、亲人生日、甚至是人生取得成就的区间,哀伤都会才能够心底迸出,紧紧抓住他们。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但当有机会与已经离世的人对话,也会让内心从余震里缓过劲儿来。
照亮你的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
赞美它带来的恩惠与意外的时间。
——贺拉斯
来源:小爱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