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条新闻往往能瞬间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近日,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拟起诉微博用户“宋清辉”并索赔不低于100万的消息,就如同在舆论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层层涟漪。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条新闻往往能瞬间引发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近日,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拟起诉微博用户“宋清辉”并索赔不低于100万的消息,就如同在舆论的湖面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层层涟漪。
事件导火索:言论引发的“战争”
4月5日晚,胖东来发布的《胖东来关于侵权行为的处理公示(五)》,将这起风波正式推向公众视野。原来,宋清辉此前在“胖东来基层员工平均月薪9886元”的词条中评论“胖东来是一家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只能变着花样靠流量活着”。胖东来方面认为此言论涉嫌贬损公司品牌形象,果断将其列为侵权诉讼案件之一。
4月6日,经济学家宋清辉在微博上做出了强硬回应,声称要死磕到底。他言辞激烈地表示自己行使的是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所指出的是企业流量乱象,不存在任何贬损名誉的行为。若胖东来无理取闹,他将积极反诉。他甚至还坚持认为胖东来没有核心竞争力,其“存活”依赖创始人于东来刻意制造的流量噱头,如公开干涉员工私生活等,还将其与华为对比,贬低于东来为“初中没毕业”“刻意迎合民粹的小企业主”。
过往纷争:“红内裤”事件余波未平
其实,这并非胖东来首次因声誉问题走上法律维权之路。此前的“红内裤”事件同样闹得沸沸扬扬。2月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从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出现掉色、过敏情况。胖东来迅速回应,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对该品牌系列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并多次发布声明,展现出了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经过深入调查,2月14日胖东来发布长达53页的调查报告,认定所售内裤为合格商品。但“红内裤”事件博主段某在产品未经鉴定和鉴定结果出具前,定论产品掉色引起过敏、发表胖东来所售商品“品质有问题”的表述,传播误导性信息,引发大量关注,造成诸多客诉问题、信任问题以及对胖东来和产品品牌的负面评价。胖东来同样以名誉权侵权为由对其提起诉讼,追责金额不低于100万元。
引发思考:言论自由与企业声誉的平衡点在哪?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企业声誉维护以及言论边界的深度思考。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拥有了表达自己观点的便捷渠道,言论自由得到了极大的释放。然而,这种自由并非毫无边界。当我们在网络上畅所欲言时,是否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言论可能会对他人或企业造成的影响呢?
对于企业来说,声誉是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胖东来作为一家备受消费者喜爱的企业,一直以来都以良好的口碑和独特的企业文化立足市场。面对不实言论和负面评价,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其应有的权利。
而对于公众而言,我们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发表言论前,要做到理性思考、客观判断,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就随意发表可能损害他人声誉的言论。
目前,这两起案件都正等待安排开庭,最终的判决结果将会给这场纷争画上一个句号,也将为社会在言论自由和企业声誉维护方面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让我们拭目以待,看法律如何在这场言论与声誉的激烈碰撞中找到平衡,为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娱乐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