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枪响!特朗普盟友遭“刻字子弹”暗杀,美国两党又为这事吵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21:50 1

摘要:在如今美国政坛“火药味”十足的氛围里,查理·柯克绝对是保守派阵营里的“流量担当”。31岁的他,一手创办了保守派非营利组织“美国转折点”,靠着犀利敢说的风格,成了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里最具号召力的年轻领袖。

被盯上的“保守派红人”

在如今美国政坛“火药味”十足的氛围里,查理·柯克绝对是保守派阵营里的“流量担当”。31岁的他,一手创办了保守派非营利组织“美国转折点”,靠着犀利敢说的风格,成了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阵营里最具号召力的年轻领袖。

柯克的“敢说”可不是小打小闹,他专门盯着跨性别权益、移民政策这类争议话题,每次发言都像“开炮”,怼得自由派阵营没少跳脚。网上早就有人给他贴上“争议制造机”的标签,支持者夸他“敢为保守派发声”,反对者却骂他“激化社会矛盾”,甚至有人在社交平台放话“要让他付出代价”。

而犹他山谷大学这场演讲,本是柯克“校园巡回宣讲”的常规一站。学校提前报备了安保,现场安排了几名校警巡逻,谁也没料到,这场看似普通的活动,会变成一场突如其来的“暗杀现场”。彼时的美国,枪支暴力事件早已不是新鲜事,但冲着政坛核心阵营人物下手,还是让整个社会都捏了把汗。

100米外的致命一枪

当地时间9月10日中午12点10分,犹他山谷大学的户外广场上,阳光正好。柯克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圆领衫,坐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正跟台下学生聊“美国青年的保守派选择”。台下坐着大概两百多人,还有不少路过的学生停下脚步围观,现场氛围轻松得像场普通校园分享会。

突然,“砰”的一声枪响打破了平静!这声枪响特别脆,隔着几十米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台上的柯克猛地捂住脖子,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眼睛瞪得老大,没等周围人反应过来,他就直直地瘫倒在讲台上,白色的衣服上很快渗出一大片鲜红的血。

“有人开枪了!快跑!”不知是谁喊了一嗓子,现场瞬间炸开了锅。原本安静的人群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三千多人朝着各个方向疯跑,有人绊倒了直接在地上打滚,有人尖叫着找地方躲,现场的椅子、水杯被踩得乱七八糟。离柯克最近的几个工作人员,赶紧冲上去想给他止血,嘴里不停喊着“坚持住,救护车马上就来”,声音都在发抖。

而开枪的凶手,早就选好了“绝佳位置”——广场对面教学楼的楼顶。那里离讲台刚好100多米,既能清楚看到柯克的位置,又不容易被发现。枪响之后,目击者只看到楼顶闪过一个模糊的身影,几秒钟就消失在了楼梯口。等警察火速冲上楼顶时,只找到了一枚温热的弹壳。更让人揪心的是,后续检查发现,那颗击中柯克的子弹上,竟然刻着“跨性别反法西斯”的字样,明摆着是冲着柯克的立场来的。

下午3点多,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突然更新,没有多余的铺垫,直接发文确认“查理·柯克已不幸离世”,还宣布“全国降半旗志哀,直至9月14日傍晚6点”。他在后续的公开讲话里,表情严肃得吓人,语气沉重:“我们会为柯克追授勋章,绝不让凶手逍遥法外!”电视上全程直播着柯克的相关新闻,镜头扫过现场狼藉的画面,还有柯克支持者举着他的照片流泪的样子,看得人心里发堵。

特勤局的反应快得惊人,短短几小时内,特朗普家人的安保直接“升级加码”:住宅门口多了一圈巡逻车,安保人员换班频率比平时快了一倍,连平时不怎么设防的侧门,都加了两名荷枪实弹的警卫。有记者拍到,特朗普的儿子出门时,身边跟着的安保人员从3个变成了6个,排场比平时大了一圈。

这边安保忙得脚不沾边,国会山那边却吵成了“菜市场”。共和党议员们一进会场就提议“为柯克默哀3分钟”,一个个表情凝重;民主党议员却当场反对,拍着桌子喊“默哀解决不了问题!该讨论控枪了!”两边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最后干脆背对背坐着,气氛僵得能拧出水来。

FBI很快介入调查,直接甩出10万美元悬赏,呼吁民众提供线索。警察也在街头展开排查,结果忙中出错,把一个穿着连帽衫、身形和目击者描述相似的大学生当成嫌疑人抓了起来。后来一核实,人家只是路过买咖啡,跟案子一点关系没有,只能尴尬地放了人,还被网友调侃“这排查跟闹着玩似的”。

直到9月11日,FBI才公布了嫌疑人的模糊照片,还透露已经找到“疑似涉案的高威力步枪”,也追踪到了凶手的大致行动路线,甚至拿到了包含凶手清晰影像的视频。从画面来看,凶手看着像个大学生,穿着普通的运动服,走路姿势随意,完全“完美融入校园环境”,这也让大家更慌了——谁也不知道身边会不会藏着这样的人。

受这事影响,不少议员直接取消了早就安排好的线下见面会。有位共和党议员在社交媒体上坦言:“现在出门都提心吊胆,生怕下一个遭殃的是自己。”网友们也炸了锅,有人在评论区说:“美国这安全状况也太离谱了,校园都成了‘战场’?”还有人感慨:“柯克是有错,但用枪解决问题也太极端了!”支持控枪的人喊着“必须禁枪,不然这样的事还会发生”,反对的人则说“禁枪是剥夺自由,关键是管好开枪的人”,两边吵得不可开交,评论区都快成了“骂战现场”。

枪响之后,美国社会的“裂痕”难愈

查理·柯克的遇刺,就像一颗石子扔进了本就不平静的美国社会,激起的涟漪远超“一起枪击案”本身。它不仅让人们再次警惕“政治暴力常态化”的危险——当不同立场的人不再愿意用语言沟通,而是选择用子弹“说话”,整个社会的根基都会动摇;更让两党在枪支问题上的对立变得愈发不可调和,一边喊着“缅怀逝者”,一边想着“推进政策”,看似都有道理,却没人愿意先迈出妥协的一步。

如今,美国街头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担心下一场枪击何时会来,有人纠结“自由与安全”该如何平衡。但所有人都清楚,这声枪响留下的,不只是一个逝去的生命、一个未破的案子,更是美国社会一道越来越深的“裂痕”。想要弥合它,远比抓住一个凶手难得多。

来源:幸福的叶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