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同步更新开启创作普惠,AI视频生成是否造就更多“饺子导演”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21:33 1

摘要:最近几天,全球AI视频生成领域迎来一波密集更新。Google宣布其AI视频生成器Veo3新增竖屏支持和1080p高清分辨率,同时将生成成本降低40%-60%;Pika推出新功能Pikadditions,可实现虚拟角色与实拍视频的动态融合;火山引擎则发布豆包·图

当传统影视制作还在为4K分辨率的渲染成本精打细算时,AI生成工具已悄然完成从“实验性玩具”到“工业化引擎”的蜕变

最近几天,全球AI视频生成领域迎来一波密集更新。Google宣布其AI视频生成器Veo3新增竖屏支持和1080p高清分辨率,同时将生成成本降低40%-60%;Pika推出新功能Pikadditions,可实现虚拟角色与实拍视频的动态融合;火山引擎则发布豆包·图像创作模型Seedream4.0,首次支持4K多模态生图,推理速度提升超10倍。

Pika生成视频

三家科技巨头的同步更新,不仅是视频生成技术成熟度的一次飞跃,也标志着AI视频生成技术向更普惠、更实用、更高效的方向迈进。

技术普惠

AI视频生成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大众市场,2025年成为关键的转折点。Google Veo3的更新直接瞄准了移动端内容创作的需求。竖屏(9:16)支持和1080p高清分辨率的增加,使得生成的视频无需后期调整就能直接适配TikTok和InstagramReels等短视频平台。

更重要的是,Google将生成成本大幅降低40%-60%,标准版每秒0.4美元,Fast版仅需0.15美元。这一价格调整使得AI视频生成从“昂贵实验”变为“实用工具”。

而火山引擎最新发布的Seedream4.0的推理速度较3.0版本提升10倍,实现2K图片秒级生成,这种效率提升使得AI工具从“创意辅助”升级为“生产主力”,导演可在剧本会上实时生成分镜,将传统数天的创意验证周期压缩至分钟级。

参考图中的主体形象做成一个毛绒包挂,把毛绒包挂挂在一粉色带蝴蝶结托特包上,背包放置在木制桌面上

此外,Pika的虚实融合技术则解决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数字孪生”难题,其自动完成动作匹配、光影适配的能力,将传统绿幕合成需要数天的工作量简化为分钟级操作,标志着AI在视频特效领域从“锦上添花”变为“不可或缺”。

全新Pika 2.0

2025年国内AIGC竞争已从“技术有无”转向代差级能力比拼,混合专家系统(MoE)等创新架构推动技术成本持续下降。Google通过分离式架构优化“上下文理解”与“内容生成”效率,火山引擎依托字节跳动内部50+业务场景的数万亿tokens训练数据实现模型优化,Pika则专注于动态融合算法的迭代,三者从不同维度验证了“算法创新+数据积累+算力优化”的技术进步公式。这种协同进步使AI视觉生成技术正式跨越“可用”到“好用”的临界点,进入规模化产业应用阶段。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但AI视频生成仍面临多个技术挑战。长时序一致性(如角色服装在长视频中的连贯性)、精细动作控制(如手指运动的自然度)和实时生成效率是当前的主要瓶颈。

如Google Veo3虽然在8秒视频中展现了出色的物理模拟能力,但延长至分钟级视频时仍会出现逻辑不连贯问题。目前主流AI视频模型(如Veo, Sora, Runway等)的生成时长普遍限制在一分钟以内,且生成长视频的成本高昂、一致性挑战巨大,这使其难以直接应用于长篇影视内容创作。多模态融合是另一个重要挑战。虽然Veo3实现了原生音频生成——街道交通噪音、鸟儿歌唱、甚至角色对话,但音画完美同步仍然是一个技术难点。

中外技术路线的分野

全球AI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这种差异在Google、Pika与火山引擎的技术布局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国外团队更注重基础模型的通用性突破,国内企业则聚焦垂直场景的深度适配,形成互补而非对立的技术生态

好莱坞主导的国外技术路线具有制度约束下的技术突进特征。美国编剧工会(WGA)2024年协议明确规定AI不得单独创作剧本,但可作为辅助工具,这种制度安排倒逼技术向“人机协作”方向发展。Google Veo3的API开放策略与Pika的虚实融合功能,本质上都是为专业创作者提供增强工具而非替代方案。

技术上,国外团队在基础模型架构(如Transformer变体)、多模态理解(文本-图像-视频联动)和长时序一致性(视频流畅度)上保持领先。但这种领先伴随高昂成本,OpenAI此前披露的Sora模型单次长视频生成成本高达数千美元,限制了其规模化应用。

Pika的虚实融合功能

中国技术路线呈现政策引导下的场景落地特征。国家电影局在《电影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设立了专项基金,旨在推动AI技术在虚拟制作、特效生成等领域的实用化;火山引擎Seedream4.0的4K多模态生图能力,正是针对电商营销、影视动漫等具体场景开发,其与扣子开发平台的集成更体现“模块化创作”的本土化思路——通过可视化界面降低技术门槛,适应国内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火山引擎Seedream4.0

因此,国内技术优势集中在应用层创新。国家广电总局支持开发的AI内容审核系统(如“清晏审核智能云平台”)有效提升了审查效率;豆包大模型在中文场景理解、垂直行业适配等方面表现突出,在国内权威测评中曾取得优异成绩。但底层算法创新不足,部分核心框架仍依赖开源社区,是国内技术发展需要关注的方向。

市场需求差异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分化。国外市场更重视创意自由度,Google Veo3对竖屏格式的优化直指TikTok等平台的创作需求;国内市场则强调降本增效,火山引擎“同款配置价格最优”的策略精准匹配中小企业诉求。这种差异并非技术高低之分,而是不同产业生态下的理性选择,共同推动着全球AI视觉生成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从技术角力到生态竞争

从这三家科技巨头的更新中,我们可以窥见AI视频生成的未来发展方向。

实时生成可能成为下一个突破点。随着推理速度的不断提升,秒级生成2K图像已经成为现实,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实时视频生成的应用,这将为直播、实时通讯等领域带来全新可能。

个性化定制将成为竞争焦点。随着技术的普及,如何生成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化特征的视频内容,将成为各家公司的差异化竞争优势。Pika的角色融合功能已经显示了个性化定制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构建将决定市场格局。Google通过GooglePhotos集成Veo3,火山引擎通过扣子开发平台接入Seedream4.0,都是在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未来的竞争可能不仅是技术竞争,更是生态系统的竞争。

Seedream 4.0

中国市场的差异化发展值得关注。相比国外厂商高端企业级服务的高昂费用(如谷歌AI Ultra企业套件需249.99美元/月),中国厂商采用免费版与会员制结合的策略,不仅每天送积分,吸引普通用户尝鲜,且会员体系的定价平均低于国外厂商。这种策略推动用户大量出片,结合抖音、快手打通内容体系,实现高效刷屏,引发内容消费与高频互动。

从Google的普惠化布局到火山引擎的全场景覆盖,这些技术动态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趋势:AI视觉生成正从“炫技式创新”转向“实用性落地”。伴随着4K分辨率成为行业标配、秒级生成为常态,内容行业的竞争焦点将从技术资源占有转向创意价值挖掘。

这场静默的革命不仅改变着内容的生产方式,更在重塑创作权力的分配格局。

来源:TopMarketin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