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时英1915年出生于云南罗平板桥镇,1935年到昆明昆华中学读书,在昆明期间,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36年3月,周时英受党的指派从昆明回到罗平,秘密在板桥东胜小学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8月,周时英离开家乡到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了
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其中
云南籍英烈周时英入选
周时英1915年出生于云南罗平板桥镇,1935年到昆明昆华中学读书,在昆明期间,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36年3月,周时英受党的指派从昆明回到罗平,秘密在板桥东胜小学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36年8月,周时英离开家乡到上海,找到中共党员艾思奇与黄洛峰,请求上前线抗日。在他们的安排下,周时英进入大厦大学继续学习,以待时机。
1937年,周时英来到延安,进入陕北公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结束学业后,由于他机智能干,思想进步,有较强的革命决心和坚定的革命意志,被选派到周恩来身边工作。
七七事变爆发后,经党组织研究,决定从延安抽调周时英等5位共产党员到滇军一八四师工作。在其他党员的支持下,他在一八四师迅速成立了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积极开展工作。
1938年春,徐州会战爆发。滇军六十军奉命驰援,参加了最为惨烈的台儿庄战役。周时英在火线上身先士卒,打击敌人,在多次晕倒后,仍积极参加救援,并动员和组织当地群众成立担架队,抢救伤员。
1938年底至1939年初,蒋介石借故剥夺一八四师师长张冲的军权,使得在一八四师秘密活动的党支部面临危险。在周时英的组织下,已暴露的党员均成功转移。
离开一八四师后,周时英先回到八路军工作,后于1939年3月被分配至新四军政治部宣传科。他积极参与《抗敌》《抗敌报》等军内报刊的编辑撰稿工作,将党中央的声音和抗战形势及时准确地传达给部队官兵,为提高新四军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1940年9月,周时英所在部队在江苏省镇江市郊外为争夺镇江火车站与日军发生激战,周时英冲锋在前,不幸被日军子弹击中,虽经奋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来源:掌上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