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苑新章 健康护航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7 10:20 2

摘要:编者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在生态、医疗、体育、文化、消费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品质和温度,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

医苑新章 健康护航

全媒体记者 葛洋

编者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城市建设,在生态、医疗、体育、文化、消费等领域持续发力,让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美好生活的品质和温度,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展现三门峡品质生活的建设成果,深入挖掘城市发展给群众生活品质带来的提升,本报策划“品质生活新画卷”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王大爷,您这腿脚不便,以后复诊就坐我们的专属摆渡车,从老院区到新院区只要20分钟!”4月1日上午,三门峡市中医院新院区门诊大厅里,78岁的王大爷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首次体验了医院与公交公司联合开通的“健康直通车”,这辆摆渡车成为连接新老院区的“生命纽带”。大厅一侧,65岁的李女士正通过自助挂号机完成就诊流程,“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还能用医保直接结算,真是方便!”她感叹说。

这座耗时900多天建成的市中医院新院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00张,配备全省领先的CT、核磁共振等设备,不仅是一座新院区崛起,更标志着三门峡市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上下贯通”医疗服务模式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上联国家队。2025年1月3日,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医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我市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亲临现场并开展义诊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国家优质的医疗资源。自2023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派驻三批医疗专家,在市中医院长期坐诊、查房、手术、带教。

下接老百姓。2024年由市中医院精心开展的近10场中医药消夏之夜活动既接地气,又赢民心。活动期间,在广场、公园等地设置展位,免费开展义诊、中医治疗体验以及特色茶饮服务,不仅传播了中医药文化知识,让市民近距离了解中药材、中医养生等内容,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三门峡市的医疗变革远不止于此。在新院区投入使用的同时,一场医疗资源下沉的行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湖滨区涧河街道中原世纪苑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周一、周三、周五,居民们都能免费享受到常规体检以及甲状腺B超、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等项目检查。

更令人惊喜的是,每周五下午,黄河三门峡医院的专家还会来到这里,为居民解读体检报告、指导用药,并举办中医讲座。这种“基层筛查、专科复诊、上下联动、预防为主”的模式,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

三门峡市的医疗改革还体现在对三级甲等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整合上。通过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三门峡市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医疗服务模式。市中心医院更是通过创新支付方式、建立信息平台等举措,实现了病区结算,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的便利性和满意度。卢氏县通过整合县域内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配置,更方便群众就医。

指尖革命重构就医体验,检验互认省下“真金白银”。在渑池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王女士的手机屏幕亮起提示音:“您在义马市中医院的CT报告已互认。”通过“河南医检互认平台”,她省去了重复检查的680元费用。这项2024年9月启动的改革,已覆盖三门峡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累计为2.6万余人次减免费用196万元。

医养融合破解“养老难”,家庭病床温暖“夕阳红”。在康养中心“智慧养老平台”前,护士长演示着如何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老人心率血压。83岁的李大爷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通过床边医疗巡诊系统,医生能远程调整用药方案。这种“医疗+养老”模式让入住老人平均寿命延长2至3岁,收费却仅为三甲医院的1/3。

科技赋能基层医疗,田间地头开出健康花。“周大夫,我这膝盖疼得下不了炕!”湖滨区高庙乡65岁的张大爷通过“健康渑池”APP预约家庭医生。20分钟后,签约医生带着便携式B超机赶到,诊断为膝关节积液并当场抽液治疗。2024年,三门峡市156个家庭医生团队累计提供上门服务2.3万人次,偏远山区就诊率提升35%。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市中医院新院区的投入使用以及医疗资源下沉、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共同构成了三门峡市高水平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坚实基石。正如三门峡市医务工作者所追求的铮铮誓言:“医疗服务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个生命都绽放出生命的尊严。”在这里,高水平医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奢望,而是触手可及的高品质生活标配。

来源:三门峡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