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夏,蝉鸣裹着热浪撞进楼道。我推开家门的瞬间,女儿朵朵的哭声刺破空气,像一把钝刀割在心上。她蜷缩在卫生间门口,双手死死护住头顶,几缕碎发粘在泪痕斑驳的脸上。婆婆握着剪刀站在一旁,嗓门高亢:“剪短了才养气血!专家说的,还能有假?”
2022年夏,蝉鸣裹着热浪撞进楼道。我推开家门的瞬间,女儿朵朵的哭声刺破空气,像一把钝刀割在心上。她蜷缩在卫生间门口,双手死死护住头顶,几缕碎发粘在泪痕斑驳的脸上。婆婆握着剪刀站在一旁,嗓门高亢:“剪短了才养气血!专家说的,还能有假?”
我鞋都来不及换,赶紧上前查看。
只见卫生间地上,躺着女儿的一把头发,我上周买的小星星发卡还贴在上面。
我心一沉,拉起女儿搂在怀里,问婆婆怎么回事。
婆婆扯着嗓子说:“短头发对身体好。这有什么好哭的?!”
原来,婆婆早上送朵朵去学校,回家时照例去听一个专家的养生讲座。
专家说,“发为血之余,长头发很吸收营养,特别是孩子,如果留长头发就会长不壮实,容易生病。”
婆婆立马对号入座,觉得朵朵体质差,是因为我给她留了长头发。接朵朵放学时,就要带她去理发店。
朵朵死活不肯,她索性自己动手,把女儿蓄了几年的长发剪了。
朵朵抽噎着钻进我怀里:“妈妈,我的头发……像垃圾一样被剪掉了……”
我一把将孩子搂进怀里,轻声安抚。
朵朵是早产儿,怀她时我得了妊娠高血压,情况比较凶险,还没等足月就剖腹产下朵朵。所以她看起来确实比同龄孩子瘦小,体质也弱一点。
不过每次体检,朵朵的所有指标都正常,医生也说只要注意饮食,坚持锻炼,慢慢会养好的。
没想到现在婆婆听信一个江湖骗子的话,觉得根源在蓄了长头发上。
其实婆婆并不算老,才60多岁,以前在电信公司上班,也是有一定知识水平的。
结婚前,公公婆婆有自己的生活,基本不管我们小两口的事。我怀孕后,婆婆也没有过于紧张,顶多送点东西过来,帮忙做顿饭或者搞下卫生就走了。生下朵朵,婆婆没时间照顾我,还给我订了3个月的月嫂。
事少话不多,给钱不含糊,说的就是我婆婆。
然而,自打公公离世,婆婆疯狂迷上养生,凭一己之力把我们的生活搅成了一锅粥。
执念生根时,爱便成了最锋利的剪刀。
从2020年起,婆婆入了养生的局,甚至有点走火入魔。
她看到跟养生相关的活动就挪不动步,每天带着朵朵赶场子似地奔向那些养生讲堂,乐此不疲。
一开始,婆婆只是买一些钙片、驼奶粉之类的保健品,我们也只是提醒她,东西要买正品,别花了冤枉钱还吃出副作用。
婆婆说,“这些东西都是厂家直销的内部价,没花多少钱。”
因此,我们也就没太在意。渐渐的,婆婆的购物清单逐渐荒诞:号称能“逆转衰老”的磁石床垫、泡出“天山雪莲味”的养生壶……客厅堆满她“听课”换来的赠品:印着保健品广告的塑料盆、裂壳的鸡蛋、掉色的毛巾,像一场无声的展览。
有次,婆婆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按摩仪给我:“你天天对着电脑,颈椎肯定不好,这个高科技按摩仪治疗颈椎绝了,你试试?”
我看了一眼,所谓的高科技就是个小锤子,纯三无产品,我知道婆婆又上当了,忍不住发出一声哀嚎:“妈,你能不能别听那些江湖骗子的,好好去跳个广场舞啊?”
婆婆苦口婆心:“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现在不养生,以后找医生,你们年轻人就是不听劝!”
紧接着,她开始列举专家说的案例,谁用了这个按摩仪治好了颈椎,头不晕了眼不花了,事业家庭都幸福了。那些不相信高科技,非要去医院做手术的,钱花得多,人也遭了大罪……
我们无法互相说服,她购买的只是无用商品,不至于伤身,就暂时由着她在养生的路上狂奔。
渐渐地,婆婆的养生斗志愈演愈烈。
有回,她拿回家一袋小天麻,很神秘地说是野生的,她费了老鼻子劲才搞到手的,吃了不会头晕。为了配这些“高级”天麻,她还特意托人去乡下买回一只走地乌鸡来煲汤。
结果不知道是那野生天麻硫磺熏多了,或者根本不是天麻,熬出来的鸡味道很酸,我们谁也不敢吃,大家都无法下嘴,只能全都倒掉。
老公问婆婆从哪买的,要求婆婆必须去退货。
婆婆出去跑了一趟回来,立马跟我们“科普”道:“人家说了,酸味就是这种野生天麻的特性,野生的纯天然的好东西,当然没有加工过的那么美味。你看我们自己做的菜,就没有饭店里的好吃嘛!”
“胡说!哪里产的天麻能是酸的?你别吃出毛病来了!”老公坚持要把天麻扔了。
婆婆一把抢过来护在怀里,说:“人家养生专家说的,还能有假?你们不吃,我吃!别糟蹋了好东西!”
我们以为这样闹了一回,婆婆会稍微收敛些。
岂料,2021年秋天,她又买回一个小分子净水器,称能过滤掉水里对人体有害的杂质,还能自动生成微量元素,包治百病,花了2699元。除了价格贵点,其他没毛病。
净水器安装好,“过滤”出来的水却一股铁锈味,喝着实在恶心。我们要婆婆去退货,结果对方说是我们水源有问题,正是把别的有害物质过滤掉了,水里的铁锈味才会这么明显。
扯了几天皮,婆婆竟然再次觉得对方有道理,坚决不退,还怪我们外行质疑内行,多事。
我和老公很崩溃,亲友安慰我们说:“婆婆也是为你们好,要是打牌输了啥也没有,这个至少还能看见点东西,就随她去吧,反正也不花你们的钱。”
无奈之下,我们也只好由着婆婆。这回看着女儿哭红的眼睛,我实在忍无可忍。
当天晚上,我老公也很生气,指责她妈打着“为你们好”的旗号,把家搅得鸡飞狗跳,还说要送她回自己家,免得总这样瞎胡闹。
话赶话,母子俩大吵了一架。
朵朵因为婆婆的暴力剪发,很抗拒奶奶,死活不肯再由她接送。婆婆哄不住,讪讪地看向我,我心里有气,也不想搭理她。
原以为婆婆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没想到她捅了更大的篓子。
几天后,我老公出差回来,感觉有点上火,婆婆弄了包养生茶要他喝。老公一看,水里泡着不知道什么植物的根茎,拒绝了。
没想到婆婆偷偷把养生茶加在老公的保温杯里,老公喝了后拉肚子拉到虚脱,吓得我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医生各种排查后,说是食物中毒。
这么一闹,老公因休假住院,治病加误工一起损失三千多。
出院后,我在老公的杯里找到了那包养生茶,问婆婆到底是什么东西,婆婆支吾半天才说,“是菊苣茶,降火的良药。”
我上网一查才知道,菊苣太过寒凉,而老公历来脾胃虚弱,哪里受得了这个?可婆婆仍攥着养生手册辩解:“是他脾胃太虚,怨不得茶!”
那晚我们爆发了最激烈的争吵。老公红着眼吼:“您非要闹出家破人亡才甘心吗?”婆婆怔了怔,突然泄了气般喃喃自语:“我就是怕……”
老公气得不行,从那以后,我们仨的水壶都不时突击检查一下,生怕又出什么幺蛾子。
看我们防贼一样防备她,婆婆觉得无趣,自己筛了一家养老院,想搬过去住。
我和老公去养老院考察过后,感觉各方面设施齐全,护工也挺负责的,想着那里老人多,有共同语言,可能比家里好玩些,就同意了。
2022年8月,婆婆正式搬去了养老院。
我们以为这下该清静了,不料她在养老院也不消停。她天天刷手机,听说有一种养生手串可以辟邪,还可以降三高、祛风湿、治失眠。她网购了十几串开光养生手串,寄来给我们一家避邪养生,还给朵朵买了儿童版养生佛珠,说能益智健脑,强身健体。
“一串珠子有这么大功效,还要医院干嘛?”我们反问她。
可婆婆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些佛珠都是开过光的,戴着又不碍事,还能当个装饰品,你们怎么就这么犟呢?”
劝说无效,我们直接拒收,婆婆又买了寄来,搞得快递来来回回转圈圈。这样僵持了两个月,国庆节我们去养老院看婆婆,老公发狠说:“再买这些没用的,我们就不来看你了。”
那段时间,我们故意冷落了婆婆一阵。
2022年11月,婆婆突然血糖过高昏迷,送医院住了一个星期才稳定下来。她身患糖尿病多年、一直控制得不错,不知这次是为何突然发病——当然,她购买的那些养生用品,没一个能治好她。
出院后,婆婆安静了不少。考虑到养老院毕竟有24小时看护,比家里更安心,在她出院后还是把她送到了养老院。
2023年新年,我们接婆婆回来过年,发现她精神状态没有以前好,脸色苍白,眼睛茫然地盯着某处,朵朵叫她都只笑笑应着。
过完年,我们送婆婆回养老院。平时,我通过摄像头,窥见她日渐佝偻的背影——她总对着手机里的家庭监控发呆,指尖反复摩挲屏幕里朵朵写作业的侧影。
护工也反馈说,婆婆有时一坐一整天,也不说话,要我们注意一下。我们带婆婆去医院检查,查出她有抑郁倾向。医生开了药,要我们多陪她说说话。
当时,公司安排老公负责一个新项目,他不是加班就是出差,忙得脚打锣。我又要上班又要管孩子,实在抽不开身。
我们看她胃口还好,身体其他方面都还不错,就还让她在养老院住着,每周都去养老院一次。
但谁都没想到,婆婆这边的情绪没解决,我身体里的隐形炸弹率先爆发了。
2023年8月,我在例行体检出查出疑似癌症。老公觉得是误诊,带我去湘雅附二复查,最终确诊肺腺癌早期。拿到诊断书,我们都慌了。
我脑子里乱糟糟的,想到自己才三十多岁,朵朵才7岁,我不想死。可面对“癌”这个字,想到娘家好几个亲人都是死于肺癌,我又觉得已经无力回天。
更何况,这几年我们虽然在努力挣钱,可除掉房贷车贷孩子教育费,并没有存下多少钱。
以前总觉得我们年轻,来日方长。现在,诊断书像块烙铁,烫穿了所有“来日方长”的幻想。
老公红了眼眶,说卖房子卖车都给我治。
我摇摇头:“别折腾了,我这是家族病,治不好的。”
我下定决心保守治疗,我得给朵朵留着安身之所,不能让她妈没了,房子也没了。
没想到的是,当我缩在病床上盘算后事时,婆婆拖着行李箱破门而入。很快,她要求召开家庭紧急会议,要求朵朵也必须参加。
会议上,她迅速列出方案,做了全家总动员。让我赶紧去跟公司请病假,安心治疗;老公负责赚钱养家,并兼顾朵朵的学习;婆婆负责照顾我,还包揽了家务。朵朵也有任务,管好自己的同时,做妈妈的开心果,不准惹妈妈生气。
“我去问过医生,你这病还是早期,完全可以治好的。”说罢,婆婆掏出一张银行卡拍在桌上,冲我一笑,“你们别以为我的钱都造完了,我还留了一手呢!”
我知道,五年前公公突发急症,在医院抢救了一个星期,用掉了不少钱。现在这卡里的钱,是婆婆给自己留的棺材本,我怎么好意思把老人的钱都给花了?
婆婆看出我的不安,一挥手,鬓角白发随动作簌簌颤动:“治!棺材本不就是这时候用的?”
知道我对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担心人财两空。婆婆劝慰我:“我问了医生,你这是早期,有80%~90%的治愈率。老话说宁死当官的爹,不可死叫花婆娘,对孩子来说,有妈才有家。
“你不好好治病,朵朵以后怎么办?你好好的,我们一家子才好好的呢。”
我看着在书桌前写作业的女儿,眼泪滚落下来。
“好,我去治病。”我做了个深呼吸。
婆婆的脸上绽开一朵花,声音却带着鼻音:“哎,这就对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嘛!”
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2023年9月,我在省肿瘤医院做了手术,三个月后开始放化疗。这种治疗是治5天,停20天,我成了医院的“常居人口”,婆婆成了最较真的学生。
她学会用App挂号、查血象指标,还学会了叫网约车等。她总是随身背着一个帆布包,里面装着保温壶、暖水袋、湿纸巾等,只要我一个眼神,她就知道我需要什么。
某日我吐得昏天黑地,她突然哼起哄朵朵睡觉的童谣,跑调的歌声混着消毒水味,竟比止痛针更让人安心。
护士、病友都说,没见过这么默契的母女,我一脸傲娇地告诉他们:“这是我婆婆!”
为了给我补充营养,婆婆还特意跑到乡下去买走地鸡、土鸡蛋,听说癌症病人吃鸭子好,她又专程去找乡下养的水鸭,买回来给我炖汤喝。
她好像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抑郁,活得像一个精力充沛的勇士,挡在我和死神之间。
深夜陪床时,她终于坦白心结。婆婆说五年前公公意外去世,她觉得是她明知公公血压血脂高,依然放任他重口味、不养生,导致公公心梗离世。
“你公公走那天,他早起还说想吃我腌的辣萝卜……”她的泪水砸在床单上,晕开深灰色的圆,“我总想,要是当初逼他养生就好了……”
从此她矫枉过正。退休后她闲来无事,更觉得要把家人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只要听说对身体好,都会立即执行,却没想到“好心得不到好报”,还和儿子把关系搞僵了。
住进养老院后,越想越难过、内疚,就有了抑郁倾向。
之前家里装摄像头,给婆婆也连了APP。因为放不下我们,婆婆只能每天通过APP监控了解我们的动态。知道我生病,看我们六神无主,才赶忙回来坐镇主场。
“妈你一回来,我们就有主心骨了。”这回,我真诚地吹着彩虹屁,又忍不住问,“这回你怎么不用那些包治百病的神器了?”
“别说那神器了,我差点老命都丢了。”婆婆不好意思地笑,“记得我那次高血糖住院吗?我以为那手串真的可以降三高,私自停药才引发的。”
原来,婆婆看我们都不相信她的养生手串,就偷偷把降血糖的药停了,想以此验证她的养生方法真实有效。
停药初期,婆婆并没有感觉不适,她有点得意,想等停得时间长一点再跟我们报喜。谁知不到一个月,她就因血糖飙升晕倒,要不是护工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后来我也想明白了,有病还得去治,买东西还得认准正规渠道,要真有那包治百病的神器,还要医院干嘛?”
听婆婆这么说,我哈哈大笑,比出两个大拇指。
最后一次化疗前,婆婆神秘兮兮塞给我一串木珠:“开过光的,戴着图个心安。”见我挑眉,她急急补充:“放心,药我都按时吃着呢!专家说了,中西医结合疗效好!”
我忍不住又笑出了眼泪。
2024年8月,复查报告显示我的身体已无大碍。婆婆捧着检查单,指尖微微发颤,嘴里念叨着“老天有眼”。
我摩挲着婆婆送给我的木珠,眼底升起一团迷雾。
“这东西不治病,但能留个念想——人这辈子,最怕的不是病,是心里没个牵挂。”婆婆边给朵朵梳头,边看着我说。
我抚摸着女儿的手。朵朵的头发终于又留长了,重新扎起了辫子。
婆婆捋着朵朵新长的头发,“咱们宝贝还是长头发好看。”
说罢看向我,我们相视大笑。
看,真正的养生,不是仙丹神药,而是烟火里相互牵着的手,和那些明知荒诞却依然奔赴、笨拙的爱。
来源:创意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