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清晨,阳光渐暖,渭河源头万物勃发。农人一声洪亮的吆喝,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清脆的鸟叫声和着农机轰鸣声,交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春耕交响曲”。在甘肃省渭源县田间地头,药农们来回忙碌,合作社里马铃薯良种整装待发,陇原大地处处上演着精彩的“春耕故事”。
春日清晨,阳光渐暖,渭河源头万物勃发。农人一声洪亮的吆喝,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清脆的鸟叫声和着农机轰鸣声,交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春耕交响曲”。在甘肃省渭源县田间地头,药农们来回忙碌,合作社里马铃薯良种整装待发,陇原大地处处上演着精彩的“春耕故事”。
故事一:党参种植“老把式”贾进国的“致富经”
贾进国是远近有名的党参种植“老把式”,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他家的党参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日子是一天比一天红火。
“你瞧这苗子多壮实,这都是我们自己繁育的,冬天搭建塑料大棚,春节期间就可以采挖了,今年计划种植35亩党参!”在“中国党参之乡”甘肃省渭源县的新寨镇廖家寨村,药农贾进轻捻着洁白的党参苗介绍。他的身后,千亩梯田纵横密布,药农们忙碌期间,施肥、犁地、摆苗,动作麻利。
“县上统一提供有机肥,还有技术指导,去年种了20多亩党参,收入差不多20万元,好着哩!”贾进国嘴角上扬、底气十足。他指着远处梯田说,过去靠人力种,现在有了农机,省时又省力,效率翻了好几倍。
每年的三至四月,是药农们最繁忙的时候,对于贾进国家来说,必须保证清晨5点多起床,喂养家畜、整理农具、调配肥料、洗脸喝茶……这些步骤不能少、顺序也不能乱。“春耕不敢耽搁,我们7点前要保证上地,这样才能多出活!”贾进国说。
“用肥多少、耕犁深浅、党参株距,这都是技术活,用好了才能有更好的收成。”贾进国家的地头,围观了多位前来观摩学习的村民,大家你一言我一句,掐着指头盘算彼此的收入。
“按照当前价格来看,今年收入20多万不成问题。还有比我好的,我只是中等户!”贾进国笑着对大家说。田间充满欢乐的笑声。
近年来,渭源县持续在优势产业延链升级上下功夫,做大做强党参、当归、黄芪等中药材产业,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56亿元。
故事二:马铃薯良种“土专家”刘永红的“薯光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大地,渭源县五竹镇马铃薯良种繁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红裹着厚实的迷彩服,打着手电筒钻进零下2℃的储藏库,指尖划过一袋袋码放整齐的脱毒种薯:“湿度86%、温度合格,这批‘陇薯7号’马上迎来播种季!”储藏库里,一袋袋饱满的马铃薯摆放有序、整装待发。
早上10点多,合作社里变得热闹起来。工人们将马铃薯从货架卸下,精心挑选,院内聚集了多位前来采购种薯的客商。“我们已经建立起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广大群众、横联全国客商的合作机制,马铃薯育种前景更加广阔。”刘永红介绍,合作社年生产马铃薯脱毒瓶苗2000万株、原原种2000万粒,繁育种薯达2万吨。目前,种薯已经销往四川、云南、青海、新疆等地10000吨以上。
下午4点,刘永红走进田间地头,逐块落实马铃薯种植地块,并向当地种植户培训马铃薯种植技术。“我们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构建起种植、管理、收购、储藏、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种植户利益得到了最大保障。今年建设马铃薯核心示范区2000亩,辐射带动全镇种植马铃薯10000亩以上。”刘永红说。
作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渭源县已建立起种苗繁育到大田种植、再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体系。全县年生产脱毒瓶苗7.4亿株,繁育原原种9亿粒,原原种占到全国1/5,马铃薯全产业链产值达36亿元。
晚霞漫过山梁,刘永红又走向田埂,他的身影与千亩薯田融为一体,在渭河源头绘出一幅生生不息的“薯光画卷”。
故事三:农机合作社“铁牛司令”兰海军的“耕耘路”
“喂,兰师傅,马上要春种了,我家10亩黄芪地需要深松,你看啥时候给我安排一下。”一大早,兰海军电话里传来急促的声音。
走进渭源县天翔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拖拉机、中药材种植机、深松整地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大小小80多台农机布满整个大院,合作社理事长兰海军成了有名的“铁牛司令”。
春耕伊始,兰海军及社员便忙得不可开交。“现在重要是黄芪苗筛挖、中药材地的深松和马铃薯覆膜,作业任务非常大,我们得加班加点。”兰海军说,由于服务好,当地群众很信赖,现在有较固定的作业地点和服务群体,除服务当地外,还到外地跨区作业。
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催生了一批靠农业机械富起来的新农人。渭源县天翔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机耕机收发展到现在的耕种收和机械植保、秸秆处理、脱粒、维修等多环节服务,让合作社理事长兰海军的“技术饭”越吃越香。“去年,作业面积达到2.6万亩,经营总收入超过240万元,21名社员人均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兰海军说。
既要“藏粮于地”,更要“藏技于民”。在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渭源县加快推进新型高效、绿色环保、信息智能机械发展,不断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目前全县各类拖拉机达14600多台、农机具达29000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3.5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69%,全县农业机械化发展迈入快车道。(马富平 王亚雄)
来源:渭源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