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告诉你的站桩误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08:03 1

摘要:站桩中的误区常见的有:意念太重:有人把站桩当成气功练,以为意念万能,站在那里思绪纷飞,把练桩功弄成了玩意念。其实站桩是从正身开始,与正念相合,方为站桩。讲究呼吸:站桩是直立行走的人的本有的自然的健康体态,站桩时呼吸全凭自然,任何名堂,都是画蛇添足,头上安头,自

站桩中的误区常见的有:

意念太重:有人把站桩当成气功练,以为意念万能,站在那里思绪纷飞,把练桩功弄成了玩意念。其实站桩是从正身开始,与正念相合,方为站桩。

讲究呼吸:站桩是直立行走的人的本有的自然的健康体态,站桩时呼吸全凭自然,任何名堂,都是画蛇添足,头上安头,自寻烦恼。

忽视调桩:站桩时师友们要经常相互调桩,这样会保证练功质量,提高练功水平,增强练功效果。

时间不明:以为站桩时间越长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古人说:“久立伤骨”站桩一次练习四十分钟就可以,如果你还想站,就要活动半小时以上,然后再站。站桩放松:学过站桩的人听到最多的要领就是放松,究竟怎么放松?一问要么就哑口,要么就要是涛涛宏论,其实站桩放松的核心技巧是:从‘‘一紧一松‘’或‘’有紧有松“,到桩架固定,通体方松。”一紧一松‘’或‘’有紧有松“,的具体操作是:以平抱式养身桩为例:当桩架调整合格后,两手抱住意念物(球或气柱),只用指尖微力将球或气柱抱住,有人问指尖微力是多大?打个比方吧,你拿起一根绣花针用多大的劲就差不多,然后周身从上到下放松。

说到这里,一般就会恍然大悟,啊,原来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指尖微用力,你就确定了什么是紧?已之相反,就是放松,这回都明白了吧。

有问题大家就问,攒多了我就会集中写文章让大家都知道,这么说爱提问题的朋友还是要表扬的,我站桩习武五十多年了,你问我怎么站桩,我真不知道从何说起,我只会说:就像大树那样站着呗,但你若是提出据体问题,只要我懂,我就都告诉你。

絮絮叨叨一大早,累了,歇一会。


下面是我的一篇旧文,没看过的朋友可以看看,就算是我的自我介绍吧,从此我们就相识了。

往事如烟今聚前——我修习武道的半个世纪


1959年我生于北京一军人知识分子家庭,七岁闻知武术二字及马步等诸薄技;遂醉心至今如初。十岁始追随军人钱海师等多人习少林拳、擒敌术、搏杀技等。自幼接受绿色军营内革命英雄主义的铁血精神之熏陶与教育,曾得到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久经战阵的革命军人之实做开示;以及更重要的改变生死观的烈士大勇之精神教诲;耳熏目染深入骨髓。


1976年我因体育特长17岁就被工厂招工就业,陆续结识友人徐大庆、丛武义等同好相互传习八极、弹腿、戳脚、形意、散打等拳术;内功则初习马春气功、临济宗软硬气功;后习道家龙门派性命双修功,武当太乙内功、大成拳站桩功等。此间诸友人一同练武读书并准备高考。


然当时高考需单位批准,因我生性刚直宁折不弯、竟被卡压数年未得进考场一试。当时我内心悲愤沮丧;全赖武道内蕴支撑寄托而苟延于世,亦因此对此道挚爱一生。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即操习王选杰先生推广的大成拳及姚宗勋先生传播的意拳,并于90年代先后数次拜师学习大成拳和卢氏结构,由此深领武道之黑暗、求艺之艰难。


千辛万苦的求艺过程没能摧毁我追求中华原传武术的初心,我暗暗立下誓愿:自己一定要学成真功,让我的后人们不再因为学习武术而受骗,受辱,及遭受各种不必要的艰辛。让习武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让人们都有机会快乐的学习武术、享受武术,让武术走出江湖为人民服务。


那时我拜师于长城内外、磕头于大江南北。同期在《武魂》、《精武》、《武当》等专业武术杂志发表文章弘扬中华武术。拜师求艺当然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几十年来除了家人一以贯之的坚强支持,还有挚友冶金设备维护专家胡金岗、著名律师陈建洋、高级工程师张新夫等人的帮助陪伴与慷慨解囊,有了他们我才能在2000年代中期我再拜师学习卢氏结构、萧氏八卦掌。


在此期间我与同门郭春喜、周曙光、张玲玲等一起主持编写了《卢氏结构论文选》一书,并主笔撰写了《卢氏形意拳函授讲义》;并在《精武》杂志发文连载原传内家功法。在近代武林我最仰慕讲真话,有真功的赵道新先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开始学习其理论与掌法,先后拜学浙江上虞老武术家形意拳、心会掌传人沈培根先生,江苏徐州津门形意八卦、心会掌嫡传熊守年先生,至今仍参研不止,并将其技视为自己的核心武技和毕生研习的学术。


圣人日:三人行,必有吾师。在我长达四十四年的在职工作期间我曾两度近二十年从事国企市场营销工作,每到一地工作之余我都千方百计寻找拜访当地的武林俊杰;并向他们虚心请教:湖北武汉老中医治癌专家铁式心意六合拳正宗传人黄启发先生,江西南昌的卢氏心意六合拳嫡传名家钱晓勇先生,广西浦北的咏春拳名家吴承汉先生,九江吴翼翚心意六合八法拳正宗传人周雍铨先生,原国家散打队队员曾公派赴泰国进修泰拳的阮学林先生,王芗斋亲传之意拳大师窦世明弟子甘肃酒泉曲天戈先生;孔庆海弟子辽宁锦州刘红星先生等等都给过我许多无私的帮助,他们都是我心中的良师益友。


尤其让我特别尊敬的是孙玉文老先生,他是津门宋氏李派形意拳宗师李旭州的嫡传弟子、有小李旭州之称,孙老先生精修武道七十余年,侠风仙骨、菩萨情怀,诲人不倦、古道直心,是当今罕见的、身怀古规绝技却自离繁华都市、归隐乡间林泉的武道高人。今天我的恩师孙玉文先生已作古,作为弟子唯有朝夕研练,努力使其所传发扬光大,才是对先生最好的怀念。


回首五十年近半个世纪千辛万苦的求艺经历,我更要感谢三位曾授我大成拳原传健舞、卢氏结构内蕴真谛、赵道新心会掌全艺真功的挚友:他们都是自幼习武,苦修勤学武道数十年、成就了一门以上独门技艺的当代武学明家;他们为求武道真功一掷千金,晨操暮练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绝技在身;同样他们又都是即淡泊名利且事业有成,热爱武术但不以授拳为业,更不以此追名逐利。


他们即拥有正当的财富享受应得的物质文明,更倾心研修中华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武道文化中获得营养与快乐。我信守我当年对他们的郑重承诺,不会公开他们的姓名,以不影响他们从容优雅高贵的快乐生活。但我始终深深的怀念并感激他们,盼望着与他们再次相聚的日子早日到来;因为他们才是我真正武学导师人生益友。先人说:拜师不如访友,此言不虚也。


自古武术之道北崇少林、南尊武当,通向至高境界之途则是由武入道,再修练至武道一体或禅武合一。我痴心武道半个世纪,拜学师友二十余位。终于参破当今武林重重迷雾,舍弃种种颠倒妄想;走上这被众多前辈实证过的正途。明确了以形(心)意拳、八卦掌为基,以王芗斋大成拳、卢忠仁卢氏结构、赵道新心会掌为学术核心。


全过程以禅宗思想与方法为指导和宗旨、精进内功与行持的武道研学为基本内容。如今我已是花甲之年、老之已至,但闻鸡起舞之志与当年无亦。愿以自己的连点成线,悟周身之法;去繁就简,法禅武之要;弃愚归智,寻科学之途;习禅练武,行生命正轨之学术心得以有缘之人交流。我曾自号苦行,以苦为乐、乐在苦中。愿为中华文明之一脉不绝,重塑唐风汉骨而不懈努力。

花甲之年:念兹在兹、愿以余生报国;所思所想、皆乞利国利民,一息尚存,精进不止。(全文完)

来源:不会写文章的花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