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有明显压痛。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 10100/μL,中性粒细胞占85%)。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盲肠内陷升结肠引起的阑尾肠套叠(图1、2)。该套叠的头部为一个增大的阑尾,其中包含一枚阑尾粪石。
PART.01病例概述
患者,男性,26 岁,既往健康,因脐周疼痛3天,疼痛逐渐转移到右侧腹,伴恶心、食欲不振,就诊于急诊科。
体格检查发现右下腹有明显压痛。患者生命体征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 10100/μL,中性粒细胞占85%)。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盲肠内陷升结肠引起的阑尾肠套叠(图1、2)。该套叠的头部为一个增大的阑尾,其中包含一枚阑尾粪石。
图1 腹部及盆腔CT检查(轴状位)显示呈多层同心环状结构,即“靶征”(箭头所示)。
图2 腹部及盆腔CT检查(冠状位)显示盲肠(箭标所示)套入升结肠(箭头所示)。
诊断:
阑尾炎引起的肠套叠。
治疗:
患者接受了腹腔镜下回盲部切除术。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炎症改变,但未见癌性病变征象。最终确诊为阑尾炎引起的肠套叠。患者于术后第6天出院回家,未出现并发症。
PART.02疾病简介
肠套叠是指胃肠道近端肠段套入相邻肠段肠腔内的现象。此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典型表现为腹痛性绞痛、血便和可触及的压痛性包块三联征。肠套叠在成人中较为少见,仅占机械性肠梗阻的一小部分。其通常与肠腔内病理性起始点有关,例如良性(如息肉、梅克尔憩室)或恶性肿块或异物。阑尾肠套叠极为罕见,发生率约为 0.01%。其诊断通常基于腹部CT。在矢状面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靶征”,而轴位或冠状面图像可能将肠套叠显示为“腊肠样肿块”。
手术是治疗成人肠套叠的确定性方法。对所有怀疑为恶性肿瘤的病例,均应遵循肿瘤原则进行规范的肠切除术。对于良性病变,试行套叠肠管复位是安全的,目的在于限制切除范围或在特定情况下避免短肠综合征。
信源:Furuhashi, Yuri et al. Young Man With Right Flank Pain. Annals of Emergency Medicine, Volume 86, Issue 1, 107 - 108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急诊重症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