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行:“铁脚板”蹚出立体化金融服务模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7 10:13 1

摘要:江苏是国内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排头兵,早在2001年,张家港农信社率先改制成为国内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将近15年时间里,张家港农商行对当地县域经济已形成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成为深耕县域的金融主力军,总结为四个方面就是“产业赋能、服务创新、政策协同、生态共建”。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乌海

近日,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传来获准开业的消息,国内最大的省级农商联合银行登上历史舞台。

江苏是国内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排头兵,早在2001年,张家港农信社率先改制成为国内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在将近15年时间里,张家港农商行对当地县域经济已形成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成为深耕县域的金融主力军,总结为四个方面就是“产业赋能、服务创新、政策协同、生态共建”

从近日该行发布的2024年度看,张家港行经营效益位列国内农村金融机构前列,并且在履行社会责任、回报股东和支持当地产业链融合方面起到了切实的作用。

2024年年报显示,张家港行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7.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5%;归母净利润达到18.7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3%。

在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收窄、利润增速放缓等挑战的背景下,张家港行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仍稳健前行,这份成绩单实属不易。

张家港行发展的秘诀是什么呢?

那就是“聚焦主业、坚守定位、服务小微”,这个基本定位既是保证自身的稳定持续发展,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

支农支小是农商行的本分,张家港行把根扎在张家港市的每一个社区村镇,不仅将业务触角变成金融服务的毛细血管,也将公益活动推向每家每户。

比如该行发起的“一棵树”公益助农活动,通过认领桃树、直播带货,惠及桃农近千人,解决桃农销路难题,擦亮“甜蜜产业”品牌,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4年。

该行依托直播平台,连续5年开展公益助农,帮助桃农销售水蜜桃超5万箱,惠及桃农900人次,助力凤凰水蜜桃成为单品“销冠王”。

该行还设立“一杯水”公益行动,在所有基层网点设立“公益服务站”,为4.43万户外工作者提供清凉。

张家港行发起的“千场电影进社区”“反诈守护”等系列公益活动已经在当地形成巨大的品牌效应,不仅温暖了市民企业的心,也为公司业务开展形成巨大助力。

从上市银行层面来说,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回报股东,目前张家港行的股东包括了当地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和个人等各种成分,成为一家混合所有制上市银行。

自2017年1月上市以来,张家港行就把股东回报放在重要的位置,该行制定了《2023-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明确在资本充足率满足监管要求和确保业务持续、稳健增长的前提下,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方案。规划指出,每年度现金分红金额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总额的10%。

而自上市以来,张家港行历年派息率均超20%,2022-2024年度累计分红率达76.11%,2024年平均派息率更是达到26.02%,股息率高达5.15%。A股上市以来已累计派现23.5亿元,如果按照发行价买入该行股票,光靠分红就已经收回近30%投资。

在江苏农信系统,省联社强化党委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提升领导班子建设水平;通过“组织机制创新+业务深度融合+文化品牌塑造”的三维策略,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江苏农信系统的“党建+经营”模式不仅提升了农商行的经营质效,更通过金融服务创新和社会责任实践,树立了“乡村振兴主办行”的品牌形象,为全国农村金融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在党建赋能经营方面,张家港行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该行通过组建“党建惠企”大联盟、建立沟通“面对面”等五大专项机制、组团式开展多元惠企活动等方式,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

例如,张家港行依托“初心百分百·惠企面对面——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实践活动,组织涉企单位(部门)党组织走进全市各区镇(街道),与骨干企业零距离交流,当面“把脉问诊”“开方抓药”,有效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张家港行还注重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该行开发了“智慧党建信息平台”,覆盖党员积分管理、党组织动态考核管理等八大领域,实现了党员管理的自主化、动态化、智能化、综合化。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方便了党员的学习和交流,也提高了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更重要的是,张家港行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良性互动。该行通过党建引领,推动了金融惠企、审批进企、护工稳企等七项行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同时,该行还积极探索“党建+金融”的服务模式,通过党建搭台、金融唱戏的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作为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2024年GDP达3374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三,当地拥有冶金、机电、化工、纺织、食品等五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

产业链融合是张家港行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该行张家港行通过聚焦这些主导产业,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持,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例如,该行通过信贷投放、金融顾问等方式,帮助冶金行业加快产品结构转型;通过“港发通”个性化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推进中小微企业走访工作,2024年全年走访重大项目154个,发放贷款12.53亿元。

除了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外,张家港行还积极关注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该行通过设立专项信贷资金等方式,支持了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截至2024年末,该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02.2亿元,较年初增长11.18%。

在推动产业链融合的过程中,张家港行还注重构建“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所谓“四链”融合,即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

该行通过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的合作,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信贷投放、股权投资等方式,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通过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张家港行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网格化”模式,走访中小微企业,依托“征像”系统精准服务产业链核心企业。这种“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自身的业务发展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这为其他银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实现银企共赢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来源:深水财经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