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因为要做一个项目,我需要联系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事,翻看他的朋友圈,发现早已定格在三年前,没动态,没互动,仿佛人间蒸发。
大家好,我是毯叔。
前阵子因为要做一个项目,我需要联系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同事,翻看他的朋友圈,发现早已定格在三年前,没动态,没互动,仿佛人间蒸发。
后来私聊他才得知,他已经离开金融圈许久了,所以这次也没能帮上忙。
帮忙事小,联络感情事大,我问他现在在哪里高就?
他支支吾吾许久,才和我说,现在已经彻底告别职场了,主要在家炒股做投资,外加带娃……
原来如此,我赶紧安抚他几句,结束了对话。
面对这种情况,少说话少评价,就是给对方最大的尊重。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种情况,我这几年看到的太多了,我身边像我老同事这样的人,真不在少数。
去年我参加了一场大学老同学聚会,大家都到了四十岁上下,聊起来发现一个规律,来参加聚会的人都是有工作的。而聊起那些缺席的同窗,答案惊人地一致:不太清楚,好久没见发朋友圈了,也没啥联系……
确实,随着自己年过40,这两年,我有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
很多和自己同龄的中年打工人,都开始一批一批消失不见了。
曾几何时,二十岁、三十岁出头时,身边的朋友都是打工人,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工作的信息,今天加了什么班,聚了什么会,谈了什么项目,去哪个城市出差,每个人都在职场忙的不可开交。
可到了40岁,突然发现,曾经朋友圈里那些加班、出差、庆功宴的喧嚣,全都像被按下了静音键,很多意气风发的“职场精英”,突然隐匿在了生活的褶皱里……
为什么曾经并肩作战的打工人,到了40岁开始一批一批消失了?
先说下,我这里所说的”消失“,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朋友圈层面的消失,你很难看到他们的动态和信息。
人到中年,大家各自奔忙,被家里家外事情缠身,很多人都不再沉迷于炫耀型的社交,只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朋友之间的生活轨迹也渐行渐远。
另一种则是真正意义上职场层面的消失——他们已经不上班了。
这种不上班,大多不是主动选择,更多是无奈而为。
因为到了40岁的打工人,再也不能“继续打工”下去了。
大家都说35岁是一道“职场生死线”,其实40岁更是一道分水岭。
年轻人能熬夜改方案、扛KPI,而中年人的体力早已拼不过。
更残酷的是,市场上许多岗位现在对“经验”的定价远低于“性价比”,企业宁愿要三个便宜的应届生,也不愿留一个昂贵的中年骨干。
大多数中年人在职场的唯一出路,就是不断升职,升到管理层,才能够坐稳位子。
可职场金字塔本就越往上越窄,塔尖上的管理层就那么几个位置,哪是谁都能够上去?更多40岁以上的中年人,只能被卡在中间,上升无门,下沉无路。
当晋升通道彻底关闭,向下兼容又拉不下面子,只能被降薪、被边缘化,被裁员……
许多人最后干脆选择“消失”, 不管是主动消失,还是被动消失,都是无奈为之。
有一个问题:这些人不上班,那干嘛去了呢?
有一部分人,像我开头聊到的那位老同事一样,在家全职带娃,这里尤其女同胞居多。我的大学同学里,现在就有不少高学历全职妈妈。没办法,娃的教育工作确实繁重,尤其到了关键节点,只能舍出一个人来。
另一部分人,开始搞自由职业,也就是俗称的灵活就业,接私活、当掮客、做中介、卖保险,搞自媒体……虽然看似自由,实则收入朝不保夕。
还有人当起“老板”创了业,开店,摆摊,做项目,有人赔光积蓄,有人勉强糊口。
最不济,还有一波人,只能投身 “外卖、快递、滴滴”的铁人三项,和保安、保洁、保姆的“吉祥三宝”,这种情况下,消失就成了心照不宣的默契。
毕竟,谁愿意承认自己从“王总”变成了“王师傅”?彻底隐匿在社交圈,是最好的选择。
40岁中年人的职场困境,就在于此。
这种困境,背后当然有社会整体经济环境和职场环境的影响。
但也不能排除自身的原因。
就像“35岁危机”一样,这是社会客观造成的现实,但也是一场中年人对自我的心理围堵。
毕竟,从上学读书再到20多岁上班,几乎二十年每日打卡上班的我们,已经被学校和职场彻底固化出了一种“打工”思维,只知道打工这一条路,每天追求的都是升职加薪,工资奖金“稳定增长”。
而且过去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的快速上升期,很多打工人都踩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以“金融、互联网、地产、教培”为代表的四大小镇做题家行业,诞生了无数的职场精英,也让人更加确信,这条在职场爬格子的路是无比正确的。
可如今,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行业红利逐一消失,在职场获得高速增长的正反馈,也越来越难,但大多数打工人更大的问题是,自己明明身处困局,却只知道抱怨吐槽,怨天尤人,或者苦等行业变好,天降机会,完全在认知层面想不到也不去想,自己还能有什么选择和出路。
而一旦短时间内看不到希望,找不到出路,就只能被迫失业或赌气辞职,在职场彻底消失,走出了一条危机重重的死局。
然而,40岁中年危机真的是死局吗?
未必。
我一直坚信一句话:人要有破局之思,在职场上也必须跳出定式。
一来,职场绝非赚钱的唯一出路,是20多年的职场经历,垒成了一座无形的信息茧房,将我们的思维和视野牢牢束缚在了一亩三分地的格子间里。
二来,虽然年轻力壮有优势,但步入中年的我们,也并非一无是处,体力与智力都还未掉线,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更是40+打工人的宝贵财富。
与其消失,不如在40岁这个人生阶段,跳出过往的舒适区,寻找新的出路。
我自己就是一个职场破局的典型例子。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在金融圈工作15年以上的老司机,6年前,我35岁,那个时候金融行业还是一派欣欣向荣。
但我个人的工作遇到了瓶颈,找不到上升之路,也无法拿到正反馈。
那个时候,我也很纠结,是随波逐流躺平度过,还是抓紧去找出路找风口,自我破局?
最后,我选择了后者,开始一边上班一边尝试。
我用自己十几年积累的金融经验、财富干货和经历资源,迈入了自媒体IP的浪潮中。
2019年我开启了一个金融IP号「毯叔盘钱」。
到现在的六年时间里,我写了1000多篇原创文章和视频,不断在爆文写作、创意视频、IP打造、公私域运营,知识课程等各方面持续精进,从开始的微信公众号,一直到B站,小红书,视频号,抖音等全网主流平台。
现在,我的自媒体「毯叔盘钱」全网已经有200多万读者,我也把这份热情,做成了自己的小事业。
谁也想不到,随后的几年,我所在的金融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金融降薪潮一波接着一波,我的职场收入少了不少,月固薪减少了40%左右,年终奖也少发一半。
但我的提前布局,提前行动,让我的整体收入,比过去金融行业鼎盛同期,还多了一倍。
如今的我,根本不会纠结“上不上班”这个问题,更不用担心所谓“被优化”“被裁员”的囧境,因为副业的提前布局,已经让我从市场获得了正反馈,打通了变现闭环,就算职场被困,我也能靠副业获得收入和能量。
这就是我常说的建立收入第二曲线的意义,它能让你保持收入永动机的模式,不会被一种方式困死。
当然,这里说的第二曲线,可以是职场之外的副业,也可以是投资。
这些年我在投资增值上也一直在突破。
从多年前进入金融圈,我就一步步把金融专业和行业中学习的内容梳理深化,从如何分析市场趋势,如何评估投资风险,以及如何制定投资策略入手,逐渐完善了我的财富投资体系,也积累了丰富的财富知识和实战经验。
因为从业人员的限制,我没进行股票投资,但金融市场上可投资的产品和方式太多了。
10年前我在基金上小试牛刀,挖到了第一桶金。后来我逐步将知识和经验转化为投资决策,通过债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海外资产、房地产等多种渠道投资,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资产组合。
其中,海外资产以及前几年投资的量化私募都给我带来了接近翻倍的收益,让我赚到了“睡后收入”。
另外,因为金融人敏锐的风险意识,我还成功避开了P2P和非标信托的雷,提前还完了高息房贷,现在无债一身轻。
而这些财富增值带来的被动收入,不仅为我在现今的金融行业低谷期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也让我有了更多底气去探索新的投资机会,去反哺我的IP事业,形成了一个收入正循环。
通过这些年的经历和实战,我越来越看到和相信第二曲线布局的重要性,也把第二曲线总结成了一个适配普通人的公式:
打工人的第二曲线创富= IP起势+副业变现+理财增值
三个抓手,三个方向,彼此牵引,互相助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强大的超级个体。
然后,第一曲线谋生存,第二曲线谋变现,这也是在未来投产比无限高,且最能给你带来复利的选择。
说了这么多,我猜有朋友会问:
“毯叔,你是金融大佬,你有信息优势,你会投资,你做第二曲线当然容易,我这种普通人能行吗?”
记住一句话:没有人天生就是大佬,大家一开始都是普通人。
我从一开始就是金融大佬吗?我一开始就是200万粉丝吗?
当然不是,我也是从职场上一步步打怪升级,在金融行业闯出一片天的的,我也是从0粉丝做起一步步成为大V的。
没有什么捷径,全靠两个字:行动
在我的第二曲线创富掘金会学员里,就有非常多学员,从小白做起,通过行动,打通了变现闭环,拿到了结果。
比如我的学员红梅,自己原本是一个全职宝妈,因为喜欢AI视频,跟我咨询后,开始学做IP,短短两个月就做出了3篇百万爆款,现在她已经在抖音、视频号等平台拥有了2万粉丝。
不仅如此,她还突破了收费卡点,通过创意视频的教学和制作,收到了一个又一个学员,也接到了制作商单,成功打通了变现闭环。
还有一个学员“大行材料姐”,她原本只是一个银行普通职员,后来跟着我学习IP的变现路径和产品发售方法,设计了多个产品,和我联合售卖,一个月变现GMV8万元,远超主业工资。
当然,在掘金会,学习的不只是副业和IP,还有财富增值。
比如,我的掘金会学员“芊晨”,在学习了我在掘金会的财富密训直播后,她对市场和产品有了更明确的认知和方向。
不仅跟着我学习LOF无风险套利,还根据我的提示参加可转债和Reits打新多次中签赚回学费。
另外,她还根据我的提示买到美元理财赚钱,每天都有新钱入账,稳稳赚到收益。
所以你看,方法总比困难多,探索总比焦虑强,普通人只要找对方向,加速行动,多和拿到结果的人复制学习,同样能开启第二曲线变现赚钱。
如果你也想学习如何打造第二曲线,如何副业和财富变现,欢迎来参加我即将在9月17日-21日举办的毯叔2025年度密训课【第二曲线掘金实战】。
在这次为期五天的密训课上,我会把现在市场和行业的背后真相,2025年金融行业的趋势发展一五一十讲给你听,也会把自己亲身实践过的,身边人已经验证成功的第二曲线创富思路和信息差,包括IP起势,副业变现和财富增值的干法打法,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
每天课程都是180分钟的高浓度干货,说实话,这次的很多内容,都是我的付费学员才能学到的干货。
比如很多人焦虑担心的,如何做好副业隔离,在保持主业的情况下无风险开展副业的实践方式。
如何赶上这波牛市行情,稳当赚到理财增值的红利钱?
0到1开启个人IP,快速变现拿到结果的IP变现心法。
如何找到并参与到热门风口副业项目,赚趋势钱的正确方法。
还有太多颗粒度细到上手就能直接干的打法了……
给大家看下,这是我5天密训课的5个大主题,每个大主题下,都有更多层面的认知干货和实操经验。
而且,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智慧,有不少都是我和身边的行业大佬们,自媒体博主朋友们,一遍遍碰撞出来的思路和方法,相信会颠覆你的固有认知,如果你能全部消化,也一定非常有价值。
再次说下,如果你是以下6类人群,正在经历相同的困惑:
1.职场遭遇困局,想开启第二曲线,却找不到定位和方向
2.想开启副业或个体创业,却缺乏高质量圈子和靠谱老师助力
3.想做个人IP,却缺少定位,内容,流量,产品和变现思路,总走弯路
4.想多管道增收,理财赚钱,却缺乏专业财富思维和投资指导
5.想寻找变现机会,接触更多信息差,链接圈层资源,放大变现
6.有产品缺流量,需要精准流量助力产品发售,放大收入拿到结果
在「毯叔盘钱」自媒体六周年之际,我真诚地邀请你,参加我的《第二曲线掘金实战》密训课。
第一时间入群,更新认知,找到方向,开始实践,用5天时间,打开第二曲线创富的大门。
密训课邀请人数有限,大家抓紧进群免费学习,还能领取我独家原创的价值999元的《引爆第二曲线变现手册》(含风口副业案例、财富投资秘籍、IP起盘全路径)
最后,想和大家说,其实人生的每个年龄,都有每个年龄的忧愁。
想想我们10岁,20岁的时候,难道就不会发愁吗?
10岁时,我们怕考试不及格;
20岁时,怕找不到工作;40岁时,怕被时代抛弃……
但当你度过那个时间点之后,你就会发现其实都是小问题。
只要你勇敢跳出局限自己的思维,勇敢开启行动,就有机会实现改变。
30岁,40岁,失业、裁员、在朋友圈消失都不丢人,只有死守面子和思维,才是困住自己的牢笼。
“中年不是下坡路,而是换条赛道继续奔跑。真正的危机,从不是年龄,而是停在原地。”
无论你是迷茫中的40岁,还是未雨绸缪的30岁,记住——
“人生的方向盘,永远握在踩油门的人手里。”
我是@毯叔,一个在金融圈驰骋15年,第二曲线成功变现并拿到结果的金融老司机。
2025年,期待帮助更多朋友在新的时代下,做投产比最高的事情,实现第二曲线的变现破局!
*「毯叔盘钱」所有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以交流个人想法和分享知识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读者结合个人财务状况,独立决策。
来源:毯叔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