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看到这个名动天下的“二十一事”之前,我对古代一些名学大儒的理解,其实还存在着高大上的一面。
在我看到这个名动天下的“二十一事”之前,我对古代一些名学大儒的理解,其实还存在着高大上的一面。
然而当我在孙皓晖老师所著的长篇历史名著《大秦帝国》里,发现这个“二十一事”之后,才知道这些名学大儒也有诙谐幽默的一面!
这个“二十一事”,其实和战国时期的名家四位大师惠施、宋妍、伊文和公孙龙子,甚至于墨子、庄子和荀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见识一下这个名动天下的“二十一事”到底有多么无聊与可笑吧!
其一、卵有毛!
卵者,蛋也!
蛋无毛,我想这都是人皆有知的真理。然而那个时候的名家大士,却偏偏说蛋有毛。
其推理是:既然蛋能孵化出有毛的生物,那蛋肯定有毛!
朋友们,您说这道理说不说的通呢?
其二、鸡三足!
鸡有两脚,这也是天下皆知的共识!
但如战国时期的明辨大儒公孙龙子等人,却非说鸡有三只脚。而且他还在其大作《通变论》中,言之凿凿的说:鸡足(名称)一,数(鸡)足二,二而一故三!
朋友们,您说这又是何道理呢?
其三、犬可以为羊!
犬是犬、羊是羊,这是天底下一个世人皆知且不争的事实。可人家名学大儒却非说犬可以是羊,羊也可以是犬。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战国时期齐国著名哲学家伊文子就在其大作《伊文子》中,为我们进行过这样的解释:
天底下所有事物的名称,皆是由我们人类所确定的。
因此,这与所有事物并不是浑然一体的!郑国人,将没有进行过仔细雕琢的玉称之为“璞”;而西周时期的国人,却是将风干过的老鼠肉称之为“璞”!
换而言之,玉石就等同于老鼠肉。这样子算下来,犬也可以是羊!
你们觉得这样的解释,合理吗?
其四、马有卵!
大家都知道,马为胎生、禽为卵生!
可偏偏名家辩士不这么认为,战国哲学家惠施是这么说的:
万物毕同,胎生之马与卵生之禽都是动物。因此,马完全可以有蛋,或者蛋生!
而且,两千年以后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胡适先生,对此命题也有过相同的解释:
马虽然不是卵生,但在其进化过程中,难保没有经历过“卵生”这一阶段!
您说,这样的解释有没有趣?
其他的内容还有:
丁子有尾、火不热、山有口,龟长于蛇,等等颇有趣的伪命题!
说实话,这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呀!
来源:花中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