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政制度:日本天皇为何退位后反而会出现权力增强的怪象?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7 08:51 2

摘要:摄关政治末期,过分依赖于外戚地位的摄关家遭遇到重大危机,多位藤原氏的后妃均未能生育可以即位的皇子,最终与藤原氏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后三条天皇得以即位。

在摄关政治结束后的八百多年里,日本的政坛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天皇想要获取最高权力,竟然需要先把儿子推上皇位,自己成为上皇再建立院政。

这就不由得让人感到奇怪了,日本天皇明明已经是国家的最高领袖,他们为什么要主动禅位?上皇又为何会成为日本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摄关政治末期,过分依赖于外戚地位的摄关家遭遇到重大危机,多位藤原氏的后妃均未能生育可以即位的皇子,最终与藤原氏没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后三条天皇得以即位。

与此同时,藤原赖通因曾与后三条母子交恶,就将藤原氏长者和关白之位都让给了弟弟藤原教通,然后隐居于京都附近的宇治,外戚身份的中断及氏长者的隐退使得摄关家的实力出现了动摇。

1068年,后三条天皇趁机恢复了天皇亲政,而摄关家则由于失去了外戚地位丧失了母系尊长的地位,给上皇作为父系尊长取代藤原氏势力提供了机会。

后三条天皇改革旧制,起用了很多非藤原氏官员以及中下级贵族,并从经济页域入手,大力整顿庄园,《庄园整顿令》等律法的出现,严重触及了藤原氏的利益。

藤原氏摄关家的干扰虽然阻碍了后三条天皇的施政,但部分庄园被收归皇室的惩罚也动摇了藤原氏权威和公信力,部分庄园主不再将庄园寄进到藤原氏摄关家,在经济方面削弱了藤原氏的势力。

此外,新任关白的藤原教通与后三条天皇虽未有宿怨,但由于利益方面的激烈碰撞两人也产生了一些冲突。

藤原氏不仅官员人数众多、根基深厚,一时难以撼动;而且在地方上也拥有盘根错节的庞大势力,使后三条天皇发布的旨意难以被顺利地贯彻实施。

在这种形势下,后三条天皇在位四年就让位于自己的长子白河天皇,成为上皇,安排白河天皇在未来需要将皇位传给源氏女所生的实仁亲王、辅仁亲王一脉,彻底断绝藤原氏和皇室的亲情纽带。

但在后三条天皇去世后,不甘心将皇位让给弟弟们的白河帝开始了上皇掌权的院政时代。

在弟弟实仁亲王去世后,白河天皇无视了父亲的遗嘱,越过辅仁亲王,直接将天皇之位禅让给了自己8岁的儿子堀河天皇。

幼帝继位后,藤原家虽然名义上拥有摄政之职,但白河上皇却通过藤原氏的内乱掌握了主动权,直接越过摄政代行天皇政务,而且实际抚养天皇的也是白河上皇的女儿,进一步切断了藤原氏与天皇家族的亲缘关系。

在堀河天皇去世后,白河上皇为了断绝弟弟成为天皇的希望,扶持年仅5岁的鸟羽天皇上位,又一位幼年天皇的诞生,引发了日本政坛上的新一轮震荡。

排除政敌后,白河上皇继续以上皇身份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他完善了后三条天皇时期院厅的雏形,使之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在院中举行的院御所定也逐渐取代摄关时期的阵定,成了新的行政中心。

然而,摄关家并没有甘心放弃以往的荣耀,摄政仍旧是值得争夺的重要职位。

在白河上皇的干涉下,与天皇并无直接血缘关系的藤原忠实成为摄政,但藤原忠实虽然没有外戚身份,却一心想要恢复摄关家的荣耀,甚至不惜忤逆上皇。

白河上皇在与藤原忠实的斗争中,收回了忠实的“内览权”,这个代替天皇批阅臣下奏书的“内览权”是摄关权力的内核,即臣下所奏之事只有经过摄政关白审阅后才可以上奏天皇,失去内览权的关白已经有名无实。

没有了外戚势力的制约,以上皇为代表的皇族父系势力急剧膨胀,上皇的权力开始走向顶峰,能够行使院政权的“治天之君”,成为了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白河上皇崩御之后,鸟羽上皇掌握了大权,终于行使院政权力的鸟羽上皇深受祖父白河法皇不拘礼经、任意妄为的影响,开始强调自己的权威并巩固自身的地位。

为了避免出现早期上皇制度时期那种天皇与上皇的冲突,“治天之君”们频繁地废立着少年天皇,并通过各种文字游戏,限制新的上皇与自己争夺院政权。

白河、鸟羽、后白河三位上皇成为“治天之君”时均是作为天皇的父祖辈,即当时皇室地位最高的长辈,带有浓厚的父系权威色彩。

而三位上皇成为“治天之君”的不同方式,也可以看出上皇掌权是一步一步合理化的,白河帝在退位之前已经越过摄关家,其自身拥有较大权力,可以说白河上皇“治天之君”的威信与权柄是其天皇时代威信与权柄的延伸。

而鸟羽帝退位前后都是处于白河上皇的院政权威下,从来没有真正掌握过权力,但他在白河上皇崩御后却取得了“治天之君”的地位,可以推断此时由上皇掌握政权已经被统治阶级上层所接受。

后白河帝即位约两年时“治天之君”鸟羽上皇崩逝,他本可以继续留在天皇的宝座上,但却在两年后禅位给儿子二条天皇,取得了“治天之君”的地位,并在与二条天皇的权力争夺中占据了舆论优势。

可见在当时作为“治天之君”行使院政已经被看为是非常合理的政治模式了,而正统的君主天皇若与之争权却会受人诟病。

虽然院政政治脱胎于摄关政治,但作为天皇父系尊长的“治天之君”比作为天皇母系尊长的摄关家更具有独裁性。

摄关家的权力来源是天皇,需要以天皇的权威为根基,二者在政治上虽有矛盾,但更直接的是相互依赖与利用。

而“治天之君”的权力则越过天皇,不需要仰赖天皇,“治天之君”的权威直接来源于其自身,这固然成了“治天之君”肆意妄为的权力基础,也进一步加大了皇室内部的矛盾。

来源:天净绪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