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天的清晨,和玉大叔坐在工作室里,望着窗外的日渐春色,心中却有些凉意。今天的股市又是暴跌,而玉器销售数据也远不如往年同期。最近很多同行都在安慰自己,市场不景气是经济环境不好,行情是暂时的。等吧,等一场春风吹来,等一个回暖的转折。但和玉大叔有种感觉:风终究会来,
春天的清晨,和玉大叔坐在工作室里,望着窗外的日渐春色,心中却有些凉意。今天的股市又是暴跌,而玉器销售数据也远不如往年同期。最近很多同行都在安慰自己,市场不景气是经济环境不好,行情是暂时的。等吧,等一场春风吹来,等一个回暖的转折。但和玉大叔有种感觉:风终究会来,如果你只是原地不动,哪怕风来了也未必飞得起来。
近几年不少人都在说珠宝玉器行业不行了,消费人群、消费喜好早就变了。年轻人正逐渐成为玉器消费的新主力。他们的购买方式、审美偏好、信息获取渠道都和传统老客户截然不同。
可以说这届年轻人不爱逛铺子,也很少窝在电视机前看广告。他们更习惯在抖音、小红书、B站上刷视频,在知乎和公众号上看测评,在小黄车和各种私域里完成下单。对他们来说,生活节奏快,信息量大,传统门店那一套“等客上门”的模式再也等不到人了。回顾过去二十年,玉石行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开店泡壶茶,只要地段好就能躺着赚钱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互联网的崛起彻底洗劫和透支了消费者的耐心。
消费者通过网络获取的其实是前所未有的信息透明度,网上可以找到玉石的评判标准,甚至是自动的比价,商品变得公开透明。曾经雾里看花的玉石行情一去不返,买卖双方的价格信息变得彼此心知肚明。只要拿出手机随便打开任意一个搜索引擎,输入“和田玉”、“羊脂白玉”等关键词,铺天盖地都是各种“科普”文章——从玉石基础知识到真假鉴别,从产地介绍到购买建议,看起来内容丰富,实则五花八门。实际上细细瞧一瞧,会发现大多是软文。
也有玉友问过大叔,很多玉石科普怎么看着看着多数都带着浓浓的“恰饭引导”?这种现象正是玉器行业在互联网时代做出的转型尝试。从业多年的老玉商之所以对互联网营销感到迷茫,根本原因是行业特性与互联网的节奏存在天然冲突。
和田玉属于收藏品,是慢生意。产品没有保质期也不是快消品;每一块料、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库存难以标准化;价格构成复杂,话术无法统一;再加上进货成本年年攀升,行业内卷严重,这些都让这样千年的老行业在快节奏、比效率的互联网洪流中显得“臃肿”。
玉器只不过是与直播结合看似水到渠成,但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这主要源于玉器行业的特殊性,和玉大叔总结了几点关键特征:
玉石的独特性:优秀的料子有独特和唯一性,每件作品都无法完全复制,这与互联网标准化、批量化的特性形成了鲜明反差,不能稳定KPI的商品,如何去做爆款?
库存管理难题:因为需要手工雕琢,即便是原石也各个不同,无法进行有效、及时的库存管理,这与电商平台追求的标准化运营模式降本相冲突。
成本结构特殊:玉石进货成本逐年攀升,而互联网平台往往追求低价竞争,你拼一刀,我直接砍到脚踝,有规模化才能做出品牌效应,两者难以调和。
评价体系不适应:传统电商赖以生存的“好评”体系,对玉器这类高单价、低频次购买的商品极不友好,很多收藏高价玉器的人,只是自己的喜好,也不愿意在网络上随便分享。
因此传统广告轰炸,用什么美女吸晴等各种投流方式,算一下账投入产出比太低,到最后只要是与“和田玉”有关的关键词竞价广告模式,往往导致恶性竞争,出价最高的常常是那些有资金实力的团队,为了赚回高额的广告投入,通过不诚信手段谋取暴利,最终伤害的是整个玉器行业的声誉。
和田玉更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本身不仅仅是商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不同的人买玉,有不同的理由,通过文字的方式去展示,就是把这些理由讲出来、讲动人,让对的人看到对的内容。
文字的力量在于,有些人是嗜玉如命的收藏家,他们追求的是种质、雕工、独特性;有些人是信奉佩玉辟邪的传统信徒,讲究的是寓意和缘分;也有人是为了送礼办事,追求的是体面、得体、性价比;还有年轻人,喜欢和田玉的美感、光泽、现代设计感。视频每天都在变化,你要用什么噱头去打动这些人?在内卷极致的玉石行业,最终只能是走向“内容+产品+服务”的全面融合。谁能讲好玉的故事,谁能用内容打动人心,谁就能在这个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论是传统的收藏市场,还是年轻化的新消费市场,文字的阅读只会越来越重要。它不是临时的广告工具,而是长期的品牌资产,这就是和玉大叔一直坚持撰写玉石科普文章的原因,坚持是一种力量,也是鞭策自己的动力。
来源:和玉大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