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UMPK制导滑翔炸弹在俄乌冲突中的实战应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2 18:24 1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为解决FAB航弹精度差、战机在敌方防区内作战风险高的问题,启用了玄武岩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发的UMPK制导套件。该套件能够将苏联时期遗留的大量FAB非制导炸弹升级为具备“准精确”打击能力的战术武器。本文围绕俄罗斯UMPK制导滑翔炸弹在俄乌冲突中

摘要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为解决FAB航弹精度差、战机在敌方防区内作战风险高的问题,启用了玄武岩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发的UMPK制导套件。该套件能够将苏联时期遗留的大量FAB非制导炸弹升级为具备“准精确”打击能力的战术武器。本文围绕俄罗斯UMPK制导滑翔炸弹在俄乌冲突中的实战应用展开剖析,重点阐述其作用机制、主要构造、实战优势与固有局限,并进一步介绍乌克兰军方针对该武器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及北约针对该武器开展试验的情况。

关键词:俄乌冲突,UMPK套件,滑翔炸弹,卫星制导,人工智能

(图片来源于UNITED24 MEDIA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乌冲突全面爆发。起初,俄方设想这是一场针对战力有限、指挥体系尚未成熟的乌克兰军队的短期打击,然而,这场行动却逐渐演变为一场旷日持久且规模浩大的战争,同时也成为二战结束后欧洲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军事冲突。

随着战事持续推进,俄军不得不对自身的战略部署与装备配置进行调整,以应对乌军借助西方军事援助构建起的现代化防御体系。俄罗斯空军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其仍在大量使用过时的非制导炸弹,即高爆航空炸弹(FAB),如FAB-250、FAB-500、FAB-1500、FAB-3000、FAB-5000和FAB-9000。FAB后缀数字直观反映了炸弹的全重(含弹体结构和战斗部载荷,单位为公斤)。这类炸弹不仅命中精度欠佳,且搭载它们的战机必须抵近目标才能完成投放,这使得战机容易进入乌军防空系统的打击范围,作战效能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图1. 不同尺寸的FAB航弹,从左到右依次为FAB-500、FAB-1500、FAB-3000、FAB-5000和FAB-9000(图片来源于Apa.az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平衡作战效能的提升与成本的可控性,俄军于2023年初开始逐步使用“通用规划与修正模块”(UMPK)制导套件,通过对现有弹药的改造实现战斗力升级。该套件与西方军队普遍使用的滑翔炸弹套件存在共同点:通过加装在传统自由落体炸弹上,使炸弹能从投放位置滑翔数公里,同时借助导航系统提高打击精度。

UMPK套件的作用机制与构造

UMPK套件由俄罗斯玄武岩科研生产联合体(NPO Basalt)开发,本质是一套模块化、可适配的制导与滑翔组件——它不需要从零制造新炸弹,而是直接加装在俄军已有大量库存的苏联时期的传统自由落体炸弹上,将原本投下后靠重力坠落、打击精度差的普通炸弹,改造为具备远距离滑翔与卫星制导能力的“准精确”打击武器。

图2. UMPK套件示意图(滑翔翼未展开)

UMPK套件早在2002年便已提出构想,此后历经多年改进优化,并多次在国际防务展上亮相。不过,由于俄罗斯军方未能预见到未来会出现长期冲突,加之国内军工企业更愿意生产成本高昂的制导弹药以追求更丰厚的利润,UMPK套件一直未能进入量产阶段。直到俄乌冲突爆发后,俄军才大幅增加该套件的生产与使用规模,使其成为空袭行动中的常规装备。加装UMPK套件的FAB航弹通常被称为“可修正航弹”(KAB)、“可控航弹”(UAB)或“制导滑翔炸弹”。

UMPK常被比作“俄罗斯版JDAM”(美国“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套件),两者功能原理相似(均为传统炸弹加装“滑翔+制导”套件),但功能定位存在差异。JDAM更注重标准化与全球化适配,不仅能兼容美军及盟友体系内的多种战机与炸弹型号,还集成了更复杂的抗干扰技术,以满足多场景下的精准打击需求;而UMPK则更侧重于实战化需求与成本控制,其初衷是为了应对俄乌冲突的紧迫战场态势。技术层面,UMPK将“实用性”置于首位,例如优先保障射程与打击精度,抗干扰能力虽有配备但相较JDAM略逊一筹;同时,它还重点优化了与俄军现有库存弹药的适配性,力求以低成本盘活存量装备、快速形成战斗力。

俄罗斯拥有数量庞大的FAB航弹储备,这既得益于其低廉的造价,也得益于自苏联时期便已开启的大规模生产。FAB航弹的最初定位,是作为苏联空军在与北约可能爆发的冲突中使用的主力武器。UMPK炸弹则由“滑翔+制导”套件与配备高爆战斗部的传统自由落体炸弹组合而成,二者通过铁环夹具这一简易装置在机场完成组装,组装好后的炸弹随即被挂载到喷气式战机上。简易的设计、基础技术的运用、较低的生产成本,加之庞大的炸弹储备量,使得UMPK制导滑翔炸弹成为俄罗斯空军在俄乌冲突中执行打击任务的关键武器。

图3. 挂载UMPK FAB-500炸弹的苏-34战斗轰炸机(图片来源于俄罗斯国防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UMPK制导滑翔炸弹可与原本用于投放普通FAB航弹的战机完全兼容,而FAB航弹作为俄罗斯空军的核心火力装备,本就适配几乎所有现役机型,这让UMPK制导滑翔炸弹能快速融入俄军现有的作战体系。

UMPK制导滑翔炸弹需在相对靠近前线的位置投放,这与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如图-95、图-22M3和图-160)的典型作战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战略轰炸机主要用于从本国腹地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数千公里外的目标,无需抵近前线。因此,UMPK制导滑翔炸弹的投放任务通常由更适合在前线活动的机型承担,如苏-30、苏-34等前线战机及战斗轰炸机。不过,战略轰炸机同样具备投放UMPK制导滑翔炸弹的能力。

图4. UMPK制导滑翔炸弹从投放至命中目标的过程示意图(图片来源于Offbeat Research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图5所示,UMPK套件主要包含下列组成部分:

①可折叠滑翔翼

②SMART Glider控制系统

③卫星导航系统

④伺服转向器

⑤电池组

⑥电气网络

⑦前部、后部和尾部铁环夹具

⑧方向舵

⑨尾翼

⑩滑翔翼折叠位置锁具和方向舵固定锁具

⑪滑翔翼展开位置锁具

图5. UMPK套件的主要构造(图片来源于乌克兰NAKO反腐委员会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UMPK制导滑翔炸弹的优势与局限

UMPK制导滑翔炸弹依托独特的设计理念与精准的战场定位,展现了诸多亮眼的优势,主要包括:

(一)低成本和高效益。UMPK套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单套造价通常仅为数万美元。相较于研发和生产全新的精确制导导弹,在传统航弹基础上加装此类套件的改造方式,不仅能大幅压低武器采购成本,还能显著缩短从武器准备到实战部署的周期,有助于俄军在军费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快速获取规模化、高强度的打击能力,高效满足战场火力需求。据称,俄罗斯于2024年生产了近4万枚UMPK制导滑翔炸弹,2025年的产量预计达7万枚。

图6. 2024年1月,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Sergei Shoigu)视察UMPK制导滑翔炸弹工厂(图片来源于兰德公司网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射程与精度提升。在射程方面,凭借弹翼结构和气动外形,UMPK炸弹能在投放后充分借助空气动力实现远距离滑行。若从高空释放,其射程可达40-70公里甚至更远。这一特性使载机能够在敌方防空系统的有效拦截半径之外投弹,显著提高载机的生存能力。在精度方面,UMPK套件采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的复合制导体制。该套件中的“彗星-M”(Kometa-M)模块可接收“格洛纳斯”(GLONASS)、GPS和北斗卫星系统的信号。即便在卫星信号受到干扰或中断时,其冗余设计使炸弹仍能依托惯性导航系统向目标逼近(惯性导航的误差会随时间累积,但通常在几秒到几十秒飞行中仍可维持预设投放路径)。在理想作战环境下,UMPK炸弹的命中精度可稳定控制在8-15米范围内。

(三)广泛适配性。UMPK套件具备极强的适配能力,可安装在俄军现役几乎所有主流非制导航弹上,并且该套件提供不同尺寸,为打击不同类型的固定目标提供灵活、多样的战术选择。针对通信基站、小型仓库等体量较轻、防护薄弱的目标,选用加装UMPK套件的FAB-250或FAB-500炸弹即可摧毁,既能达成作战效能,又能避免过度杀伤与弹药浪费;而面对大型桥梁、重型工业设施等规模庞大、结构坚固的目标,则可升级选用加装UMPK套件的FAB-1500乃至FAB-3000重型炸弹,凭借更强的毁伤力确保对高防护目标的有效打击。

(四)隐蔽性。UMPK炸弹的隐蔽性主要体现在:UMPK炸弹具备“电子静默”特性,其在飞行过程中不主动发射电磁波信号,这使得敌方难以通过电子侦察手段提前发现并实施拦截;UMPK炸弹本质上是无动力滑翔体,无任何动力装置产生的热源,红外特征趋近于无,很难被红外探测系统捕获;同时,其雷达散射截面(RCS)远小于喷气式战斗机与常规巡航导弹,雷达反射信号微弱;进入低空滑翔阶段后,炸弹还能借助地球曲率压缩雷达探测视距,再加上地面杂波对微弱回波的掩盖,敌方雷达的探测能力会被进一步削弱,炸弹可在“雷达盲区”内持续向目标逼近。

然而,UMPK套件作为为快速响应战场需求而批量催生的“应急式创新”产物,没有充分进行必要的相关测试,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局限,主要包括:

(一)硬件质量相对粗糙。UMPK套件信号接收模块的焊点易因震动而脱落。机械式弹翼的金属连接件精度不足,有可能导致滑翔翼展开卡滞或无法完全锁定。部分炸弹的引信保险装置存在装配误差,可能引发提前哑火或落地后未爆炸的问题,从而对后续战场清理和人员安全造成额外隐患。

(二)固定目标打击限制。由于UMPK炸弹的目标位置等参数必须在地面上预先装定,无法在飞行过程中根据目标的实时移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这使其难以追踪和打击诸如移动中的坦克、装甲车、火炮等地面移动目标。

(三)复杂环境适应性不足。恶劣天气和复杂地形有可能制约UMPK炸弹的性能表现。例如,在暴雨、沙尘等恶劣天气下,空气中的水汽、沙尘颗粒等会对卫星导航信号形成明显的衰减与散射,导致炸弹搭载的卫星制导设备接收信号强度下降,进而削弱其定位精度。同时,强侧风、乱流等气象因素还会直接干扰炸弹的滑翔轨迹,使其难以稳定保持预设飞行路径,显著增加最终命中目标的难度。在山区、峡谷等复杂环境中,地形的起伏和遮挡会阻碍卫星信号的稳定传输,轻则导致信号强度波动、定位精度下降,重则引发信号中断,使炸弹失去有效制导依据。

(四)依赖卫星信号。UMPK炸弹对卫星信号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成为其在复杂战场上作战的一大隐患。例如,为乌克兰开发电子战系统的“守夜人”(Night Watch)团队负责人表示,该团队研制的“利马”(Lima)干扰机,已成为削弱俄军UMPK炸弹攻击效能的关键装备之一。与传统简单无线电噪波发射器不同,“利马”干扰机采用先进的“数字干扰”技术,能将信号干扰、目标欺骗与针对卫星导航接收器的信息网络攻击相结合。这种复合干扰模式不仅能扰乱UMPK的制导逻辑,使其偏离预定打击目标;甚至有案例显示,部分受干扰的UMPK炸弹还因失去正确定位参考,最终误坠于俄军己方控制领土。

现有应对策略及新型防御系统

对乌克兰武装部队而言,对抗俄罗斯的UMPK制导滑翔炸弹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挑战。首先,UMPK制导滑翔炸弹通过防区外发射和低空滑翔技术形成了“侦测难和拦截难”的双重战术壁垒;其次,发射这些炸弹的俄罗斯战机始终处于乌军多数防空系统的有效射程之外,迫使乌军若想从源头遏制攻击,就必须将“爱国者”(Patriot)或IRIS-T等高价值军事资产前推部署,而此类装备数量有限且目标显著,极易成为俄军火炮或无人机的打击对象;最后,模块化制导套件所具备的低成本量产优势,让俄军得以实施饱和攻击战术,凭借数量优势压制乌军阵地。

尽管面临上述困境,乌克兰军事研究所及分析中心仍针对性提出了三种应对策略:其一,以电子战手段为核心,通过专用干扰设备扰乱UMPK炸弹的卫星制导信号,同时依托升级后的分层防空网络,试图在炸弹接近目标的末段滑翔阶段将其拦截;其二,考虑出动F-16这类搭载远程空空导弹的先进战斗机,将拦截时间前推至俄军战机释放UMPK炸弹之前,通过打击载机从源头切断攻击链;其三,从被动防护角度出发,通过加固关键基础设施、分散高价值军事与民用资产、设置诱饵等方式,降低UMPK炸弹命中真实目标的概率,从而减少实际毁伤损失。

然而,受乌军自身技术水平和部署条件的限制,这些策略的实施始终面临瓶颈。具体而言,拦截高速低空飞行的炸弹对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协同精度要求极高,需实现“发现-跟踪-锁定-打击”各环节近乎完美的衔接,而乌军现有装备体系难以稳定达成这一标准;若将防空系统或战斗机等高价值资产部署在前线,虽能缩短拦截响应时间,但有可能使其直接暴露于俄军的火力覆盖范围内;电子战系统则因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前线全域覆盖,且即便部分UMPK炸弹受信号干扰偏离预设目标,也可能在非预定区域引爆而造成其他损害。

此外,俄罗斯对UMPK炸弹的规模化量产能力,进一步降低了乌军通过消耗战扭转局势的可能性——俄军持续补充的炸弹数量,远超乌军现有防御体系的拦截上限。当前,真正制约乌军防御效能的核心变量在于外部支持:一方面需确保西方对先进防空武器、战斗机的持续供应,另一方面需推动反无人机、反滑翔炸弹技术的长期研发投入。总体而言,乌克兰当前应对俄罗斯UMPK制导滑翔炸弹的手段,本质上仍是以“减损”为核心的被动防御策略,远未达到“遏制”攻击的水平。

在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NATO ACT)于2025年春季举办的第15届创新挑战赛中,三家欧洲初创公司包揽前三名,它们各自提出了针对俄罗斯UMPK制导滑翔炸弹的技术解决方案。

法国阿尔塔·阿雷斯公司(Alta Ares)凭借“人工智能改造现有系统”的“软杀伤”方案获得冠军。该方案的核心在于,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时处理视频和声学数据来预测炸弹的飞行轨迹,进而为处于预计弹着区的部队提供预警窗口,助力其及时实施电子干扰与隐蔽防护。

德国泰坦科技公司(TYTAN Technologies)以“防空无人机硬摧毁”方案获得亚军,其研制的“泰坦”(TYTAN)无人机专为拦截空中威胁而设计。该无人机早在2024年12月便已在乌克兰完成了反无人机测试,兼具低成本优势与实战能力,射程超15公里,速度超250公里/小时,配备1公斤战斗部与机器视觉引导功能,有望适配UMPK制导滑翔炸弹拦截需求。

图7. 德国“泰坦”无人机(图片来源于泰坦科技公司官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国阿特雷德公司(Atreyd)则以“智能无人机蜂群”方案获得季军。该方案提出构建由自杀式自主无人机组成的“无人机墙”,形成动态物理屏障,并依托超声波探测与瞄准系统,对飞行中的滑翔炸弹实施拦截。

2025年6月,北约在法国境内组织开展了UMPK制导滑翔炸弹分层防御系统专项试验。此次试验由北约盟军转型司令部、北约-乌克兰联合分析/训练/教育中心(JATEC)、法国国防采购局(DGA)及乌克兰国防部和武装部队高层代表共同参与,形成多主体协同推进的试验格局。该分层防御系统整合了德国泰坦和法国阿尔塔·阿雷斯及阿特雷德三家公司各自的解决方案,并以高速拦截无人机作为核心防御载体。

试验过程中,拦截无人机依托雷达与光学双模探测设备,对模拟来袭UMPK制导滑翔炸弹的“女妖80”喷气式靶机(Banshee Jet 80)进行实时追踪,并借助人工智能弹道算法预测轨迹,最终实现精准拦截。此次技术验证的落地,为北约构建UMPK制导滑翔炸弹主动防御层提供了关键实践支撑。目前,后续测试已进入筹备阶段,未来数月将重点开展方案优化与技术改进工作。乌克兰代表团对此表示乐观,认为该防御系统有望在2025年底具备实战部署能力。

Andralyn 沉水级老绿檀手串,精选深山老绿檀,因富含有机物,在阳光下呈墨绿色,可沉水,被尊称为“圣檀木”。

树芯取材油脂丰富,木香清雅幽长,偏木质调甜感,细闻使人心静神闲。

来源:军武速递

相关推荐